觀看更多
觀看更多
  • 外商雲集─開港後的打狗港

    清咸豐八年(西元1858年),因為英法聯軍的失敗,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臺灣開港通商亦在條約內容之中。英國不久即派人至打狗港,但遲至同治三年(1864年)清政府公布「暫行章程」後,打狗港才正式開港。開港後的打狗港,首先面臨海關設置的問題。當時打狗並未設置海關,洋商需至廈門或淡水海關繳稅,手序相當煩瑣,致使洋商為之卻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在麥士威(W. Maxwell)的努力下,於西元1864年5月5日設立打狗海關。此後外商雲集,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西元一八六四年是英國對臺貿易關鍵的一年,和去年相比,英國對臺貿易成長達到百分之百,英國於是派人來臺準備設置領事館,以便擴展英國貿易。在英商郇和(R. Swinhoe)的努力下,英國於一八六四年十一月七日在打狗正式設立領事館。打狗港的開放通商,不但為此地帶來許多商機,也導致打狗地區社會結構的變動,促成商業市街的發展。清領時期外商雖然不斷來到打狗港投資,不過在清末面對內憂外患的局勢,加以資金不足,以及主事官員將發展重心放在防務上頭,所以打狗港一時未能發展成為大商埠。

  • HIV

    HIV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