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另開新視窗,顯示搜尋技巧說明 另開新視窗,顯示熱門搜尋文字雲
網站導覽
:::

我的「翻轉教室」

策展人: 新北市立崇林國中 張詠晰老師
策展單位: 教育大市集執行團隊
活動時間: 2025-05-02
活動地點: 新北市立崇林國中
適用領域: 數學領域-數學
上傳日期: 2025-07-10
設計理念

「翻轉教學」-這是近年來,常聽到一個名詞,那究竟什麼是翻轉教學? 您是否準備好與我一起「翻轉」了呢? 讓我們準備好顛覆傳統教育吧!

一直以來,「數學」是學生最厭煩、最頭痛、最無趣的一門學科,感覺就是學不完、學不好,所以學生都習慣處於被動式的學習者。隨著科技媒體的普及化,於是我在課堂中運用了大量的科技數位平台學習,讓學生來到課堂時,可以與同儕合作,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討論和解決問題,學生也有機會以自己的步調吸收訊息,從而騰出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和實際應用。這種方法也轉化為 教師為個別學生提供個人化的支持與指導:其教學是將重點從被動的基於講座的教學轉向主動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也能夠培養學生進而達到自主學習且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時間參與內容,於課堂時間可以用於加深理解的活動,例如協助同儕解決問題、小組間相互學習新的技巧、並習得數位素養以及培養團隊合作的社交等能力。在教師端也可以透過多元的評量方式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並觀察出學生展現出不同的能力,發展出更多的學習技能。

本次課程的設計主要以「因材網」、「學習吧」以及多種數位互動遊戲平台為主,讓學生不僅僅只是「學」而且還可以「玩」!來吧!一起擁抱翻轉的力量 -藉由數位平台,體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學習與教學水平。

教學流程

一、學生自學:  

1.學生利用耳機自行觀看影片並進行因材網練習題測驗:

二、教師導學

1.教師檢核班上答題狀況,整理錯誤的觀念迷思以及錯題類型,針對學生未能釐清的部分說明本節學習內容以及重點。

2.採異質性小組分配方式,由同組隊員相互協助低成就學生。

三、組內共學

1.教師統整觀念指派類似題至學習吧,進行小組討論:由小組進行向全班講解。

2.教師於一節課程結束前,進行教學遊戲平台(wordwall)、(kahoot),讓學生在本節學習到的概念技巧以及運算規則,並可以運用在教學數位遊戲平台上,既可加深學生概念亦可讓學生有更多樂趣於學習上。同組成員需相互合作答題,全員答對方能過關。

※每節課會依不同類型進行不同遊戲平台。

四、組間互學

(一)小組上台發表:

1.教師派發本單元素養題:請學生至學習吧,選取「素養題」下載組間互學學習單,各組分配該章節題目皆不同。

2.確認小組上傳完成後,先由大屏將題目進行投影再轉換批註模式,最後用抽籤方式進行上台分享報告。

3.教師統整並示範教學的內容以及應加強教導的部分。

(二)小組間互相合作進行闖關:

藉由康軒教學互動遊戲平台-數學不無聊(老師不是人)進行情境題闖關,由各組輪流指派一位至前面進行答題,每一回合有六道不同題目需解題,教師設定不得向同組人員求助,只能請教一起上台作答的他組成員協助,六組指定上台成員需相互幫忙方能闖關成功。

五、分析教學成效:

1.教師於整單元教授完畢後,派發因材網單元診斷測驗,請學生完成作答,再次檢視學習的成果,是否精熟該節點的技能。

2.教師統整每堂於課後在翰林Teams雲端學院上派發的「形成性評量」進行分析。 

3.教師蒐集(卷一)、(卷二)、(形成性評量)中的學生錯題,於課堂上進行釐清觀念並加強演練後,再由教師由因材網派發縱貫診斷測驗進行學生能力複查。

六、調整策略:因材施教

1.本單元中各項知識節點皆已達到精熟的學生,教師派發在學習吧中的進階挑戰區,採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加深、加廣演練本單元延伸之題型。

2.綜合本單元各項分析結果,仍未達到標準者進行扶弱學習,教師派發在學習吧中的學習扶助區,利 用課後之餘加強輔導。

教學反思與收穫

科技輔助教學已經漸漸變成目前的教學趨勢,也不只是某些科目的專用,所以這幾年來,觀察者慢慢的學習、摸索以及請教熟稔該軟體的教師,也試著改變用一些基本的科技輔助教學的軟體代替以往的「師」授課於「生」的模式。剛開始嘗試時自己難免會擔心,是否會失去了成效,但是看見學生樂在其中的學習著,自己也慢慢從學生學習中找到了新的教學方式,於是這學期大膽的執行於這次的任教班級;還記得開學第一堂課時,我問了全班:喜歡數學的請舉手,當時僅有一位學生,而那位學生是自願當數學小老師的,反之我又問:討厭數學的請舉手,幾乎全班都舉著手,不外乎都覺得數學很無聊、很難,甚至覺得上數學時都度日如年…。現在,我常常聽到學生說:「什麼!時間這麼快就下課了」、「厚!我還沒玩夠」、「老師,我好喜歡上數學課」、「我覺得數學課好好玩」,有時還會聽到同事來問我:「妳剛剛在上數學課嗎? 怎麼學生都好興奮!」有時也會聽到它班學生在下課時問著班上學生:「你們在上什麼課?」每當聽到這些話時,心裡總是有一股說不出愉悅感,而且學生的成效也不會因為自己改變了教學方式而下降,反而提升了很多,心裡真是備感安慰,以下是自己整理出來的一些教學心得與省思:

1. 剛升上七年級生中,很多學生基本運算都還不算熟稔,因材網給了很大的幫助,我教導學生自己對於哪個階段的運算技能不熟悉,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往下延伸重新學習,因材網提供了知識結構星空圖讓學生以及教學者可以看到哪個知識節點不熟稔,可以透過提供的影片重新學習以及評量。學生為了能讓自己跟上同儕的腳步,以及賺取因材網提供的系統幣(可以用來玩遊戲),學生對於利用載具「學習」與「玩」都還蠻開心的!

2. 利用自己在B1科技輔助自主學習中的策略指標準則「定標」、「擇策」、「監評」、「調節」來設計自己的課程架構以及配合四學教學模式「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學生不僅可以達到教學前設定的教學目標以及成效,也能增強學習意願,最重要的是能夠藉由自主學習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這是一個教師都能期盼學生能做到的一個學習態度。

3. 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學生先在課前的自主學習觀看的影片中,能先理解先備知識再藉由教師導學的增強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跟需求來做調整)以及觀念釐清,配合練習題的演練,可以養成每日基本功的運算能力並在課後由教師指定的形成性評量中複習每日所學的內容。

4. 分組學習:學生能夠在組內小組中,藉由同組夥伴的協助與討論,明白了互助學習以及相互理解,更能夠透過彼此間不同的觀點獲得更深入的理解與學習的觀念也能經由雙方交流,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成長。且能在不同組別中進行的學習成果分享中,有助於學生開拓不同的視野,學習到不同的經驗與技巧。

5. 只是在玩:打破學生對於數學「很無聊」的想法,教師在每節課中由學生習得的新技能時,進行一些相關的教學遊戲平台讓學生「樂一下」,添加了諸多學習樂趣,也能讓學生在習得新技能時能夠更專注、理解。

6. 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教師利用小組學習進行一些角色分配以及情境式教學組合元素,每組就像一個國家,可以攻打鄰國的職業,搶分拿下分數,身為同組的成員為了自己國家不被攻堅,定會很努力的守住,那就會積極幫助同組裡能力較弱的職業,藉由同儕的力量在多次重複練習下,自己也不想一直讓自己國家失分,定會開始養成教師預期達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目的,教師發現這種情境式的效果出乎意料之外的好。

7. 多元評量方式: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會藉由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學生的學習檢測,因材網學習吧都很仔細的幫助教師分析數據以及結果,讓教師可以利用所提供的數據結果來調整更多、更細微的教學方式且能在學生端、教師端甚至家長端,都能夠從科技教學平台中觀察並監測到學生的學習狀況。

8. 扶弱、深化學習:一個班總是有強、弱能力之分,教師會在單元結束後進行延伸教學內容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可以給予他們比現有的能力及程度較難一點的題型演練挑戰,提供機會讓學生學習、練習他們所獲得的新技能;至於能力較差者,教師會進行簡化題型加強訓練基本能力,每個學生都能有夠有「適性學習」的空間。

9. 調整教學策略:教師會檢測學生的學習單狀況,透過學生的學習成效,隨時調整教學的內容以及增強或減弱學習要點;並能從即時回饋以及量表中,由學生的回饋中,調整下次教學的策略與準則。

教學資源

1.教育大市集教育APP-學習吧

https://market.cloud.edu.tw/resources/app/1802376

2.教育大市集教育APP-Kahoot

https://market.cloud.edu.tw/resources/app/174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