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rtful Thinking
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即興31-海戰〉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透過SEE/THINK/WONDER (觀察/思考/提問)學會認識作品。 (2) 認識康定斯基的藝術創作故事。 2. 情意發展 (1) 從欣賞西洋名畫中培養賞析藝術作品的樂趣。 (2) 透過畫作與音樂賞析,對作品有更深的感受。 3. 技能發展 (1) 學生學會用SEE/THINK/WONDER (觀察/思考/提問)視覺思考練習來觀察 藝術作品。 (2) 學生能夠透過顏色和形狀,認知自我情緒。
國小1-2年級
龐貝城磁磚拼畫〈海洋生物〉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透過SEE/FEEL/CONNECTED (觀察/感受/連結)學會認識作品。 (2) 認識海洋生物與馬賽克鑲嵌藝術的歷史。 2. 情意發展 (1) 從古羅馬磁磚貼畫中體會歷史文化的美感鋪墊 。 (2) 從海洋生物的奇妙與供應中學習「節制」人類慾望與愛護環境的美德。 3. 技能發展 (1) 學生學會用SEE/FEEL/CONNECTED (觀察/感受/連結)視覺思考練習來觀 察藝術作品。 (2) 依據美學與相關學門之原理,欣賞本件作品的材料美、形式美與內容美。
國小1-2年級
喬治貝洛斯的〈紐約〉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透過SEE/FEEL/CONNECTED (觀察/感受/連結)學會認識作品。 (2) 認識城市建設中發生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2. 情意發展 (1) 從欣賞西洋名畫中培養賞析藝術作品的樂趣。 (2) 從城市發展中帶來的正負面影響對學生的生活影響。 3. 技能發展 (1) 學生學會用SEE/FEEL/CONNECTED (觀察/感受/連結)視覺思考練習來 觀察藝術作品。 (2) 依據美學與相關學門之原理,欣賞本件作品的材料美、形式美與內容 美。
國小1-2年級
瑪莉亞·凡·奥斯特维琪的〈靜物〉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透過SEE/THINK/WONDER (觀察/思考/提問)學會認識作品。 (2) 認識靜物畫中虛空畫的特色。 2. 情意發展 (1) 從欣賞西洋名畫中培養賞析藝術作品的樂趣。 (2) 學生能養成不拖延的習慣。 3. 技能發展 (1) 學生學會用SEE/THINK/WONDER (觀察/思考/提問)視覺思考練習來觀察 藝術作品。 (2) 學會透過靜物畫中虛空畫,聯想與解讀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涵。 (3) 學會知道每件事情的優先順序,並懂得規劃自我時間。
國小1-2年級
弗德列克・喬治・柯特曼的〈家庭的一員〉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透過SEE/THINK/WONDER (觀察/思考/提問)學會認識作品。 (2) 理解食物可以體現一個家庭乃至不同國家的文化。 2. 情意發展 (1) 從欣賞西洋名畫中培養賞析藝術作品的動機。 (2) 從家人用餐互動的模式中尋找「愛」的意義和表達。 3. 技能發展 (1) 學生學會用SEE/THINK/WONDER (觀察/思考/提問)視覺思考練習來觀察 藝術作品。 (2) 透過描繪自己的家庭餐桌/記憶深刻的一餐來闡述己身的家庭文化。
國小1-2年級
阿巴尼・法蘭契斯可 〈阿波羅與荷米斯〉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認識西洋美術史中巴洛克時期繪畫風格對人物情境的描繪的方式與筆 觸。 (2) 學習認識希臘神話中眾神的性格與關係,理解希臘神話對西方世界的影 響力。 2. 情意發展 (1) 學生透過舉證與推理,對藝術作品進行解讀;為藝術家創作該作品背後 的文本故事創造一種與自身生活的連結性,進入作品情境。 3. 技能發展 (1) 學生透過【開始/中間/結束 】的視覺思考練習,知道可以用敘事和想像 力來觀察、解讀藝術作品; (2) 透過分享與詢問“你這樣說的觀察是依據什麼?”,讓學生學習用舉例來支 持自己的想法。
國小1-2年級
賈科莫.巴拉的〈被拴住的狗〉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透過SEE/THINK/WONDER (觀察/思考/提問)學會認識作品。 (2) 認識賈科莫.巴拉的藝術創作故事。 2. 情意發展 (1) 從欣賞西洋名畫中培養賞析藝術作品的樂趣。 (2) 能愛護身旁的動物。 3. 技能發展 (1) 學生學會用SEE/THINK/WONDER (觀察/思考/提問)視覺思考練習來觀察 藝術作品。 (2) 在飼養寵物前,能有謹慎的思考,並學習尊重每個生命。
國小1-2年級
埃及壁畫〈沼澤獵禽〉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學生透過通過細心觀察、描述和創作,對藝術作品進行解讀;而不是僅 僅停留在第一眼的印象或是淺顯的描述上。 (2) 學習描繪或是描述在自然環境中觀察到的細節;思考描述作品的詞彙。 (3) 了解細心觀察可以幫助他們更進一步的瞭解、認識認識周圍的事物。 2. 情意發展 (1) 學童透過音樂引導,及開放式的提問引發學習動機,提高對畫作的感受 力。 (2) 啟發孩子對埃及文化的興趣,以及大自然的豐富蘊藏充滿好奇與感恩。 3. 技能發展 (1) 學生學習使用【觀察:5 X 2】視覺思考。 (2) 學習用圖像和文字表達、紀錄觀察到的動物、植物,做成圖鑑。
國小1-2年級
楊范艾克的〈阿諾非尼的婚禮〉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透過SEE/FEEL/CONNECTED (觀察/感受/連結)學會認識作品。 (2) 認識《阿諾非尼的婚禮》這幅名畫的細節,並透過和自己生活情境的認 知連結,去思考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人事物。 2. 情意發展 (1) 從欣賞西洋名畫中培養賞析藝術作品的樂趣。 (2) 透過畫作認識尊重他人的態度與品格 (3) 藉由畫作中的物件,聯想思索對自己人生重要的人事物。 3. 技能發展 (1) 學生學會用SEE/FEEL/CONNECTED (觀察/感受/連結)視覺思考練習來 觀察藝術作品。 (2) 依據美學與相關學門之原理,欣賞本件作品的材料美、形式美與內容 美。 (3) 藉著鏡子繪畫,去標記所觀察所感受到的重要人事物。
國小1-2年級
文生·梵谷的〈黃色房屋〉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學生透過通過細心觀察、描述和創作,對藝術作品進行解讀; (2) 學習使用名詞、形容詞和動詞描述藝術作品要表現的內容; 2. 情意發展 (1) 學童透過音樂引導、開放式提問引發學習動機,提高對畫作的感受力。 (2) 透過分享和共創的機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 互動關係,並發展與人 溝通 協調、包容異己、 團 隊合作的素養。 3. 技能發展 (1) 學生學習使用【名詞/形容詞/動詞(Noun/Adjective/Verb)】視覺思考的 方式 (2) 學習建立自己對藝術作品的詞庫。
國小1-2年級
中世紀手抄本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學生通過細心觀察、推理,能夠解讀一件藝術作品; (2) 了解同一件藝術作品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 (3) 經過反覆練習,可以把觀察、推理、解讀的過程內化成為習慣, 運用在各種科目的學習上。 2. 情意發展 (1) 對於故事中的角色「愛心騎士」經歷的挫折產生同理心。 (2) 學習勇敢地從挫折中重新站立起來,懷抱希望繼續努力。 (3) 透過推理與解讀的過程,建立起自信。 3. 技能發展 (1) 學習【你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的視覺思考力練習 。 (2) 學習如何看圖說故事。 (3) 學習如何為自己的看法找到根據。
國小1-2年級
巴勃羅.畢卡索的〈賣藝人家〉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認識畢卡索畫作〈賣藝人家〉這幅畫作的由來。 (2) 學習透過 Beginning / Middle / End (開頭/中間/結尾)對藝術作品進行解讀。 (3) 懂得堅毅對一個人成長有重要作用。 2. 情意發展 (1) 能培養敘事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2) 學會不輕易放棄,能持之以恆。 3. 技能發展 (1) 學會用 Beginning / Middle / End (開頭/中間/結尾)述說故事,並寫下或畫出故 事。 (2) 學會觀察圖片,透過推理找出故事線索。
國小1-2年級
賈克-路易·大衛〈拿破崙皇帝在杜伊勒里宮〉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學生通過細心觀察、推理,能夠解讀一件藝術作品; (2) 了解同一件藝術作品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 (3) 經過反覆練習,可以把觀察、推理、解讀的過程內化成為習慣, 運用在各種科目的學習上。 2. 情意發展 (1) 認識歷史人物拿破崙的勇氣與勤勉品格。 (2) 學習拿破崙勤勉並把握時間愛惜光陰,永不放棄繼續努力。 (3) 透過推理與解讀的過程,建立起自信。 3. 技能發展 (1) 學習【你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的視覺思考力練習 。 (2) 學習如何看圖說故事。 (3) 學習如何為自己的看法找到根據。
國小1-2年級
莫里茨·科內利斯·艾雪的〈爬行動物〉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此練習是激發學生想像力探索的跳板。學生將使用自己在藝術作品中觀察到的各項元 素,嘗試用突破性的想像力來闡述和構思他們對此幅藝術作品故事的想法。在過程中 ,將會找到與超現實主義的連結、形式和意義。 數學和藝術的連結隨處可見,例如在音樂、舞蹈、繪畫、建築、雕塑和紡織品等藝術 中,皆可以分辨出來。透過延伸應用活動,學生學習用形狀、平面與空間的圖像藝 術、數學的幾何應用概念,加上自己突破性的想像力,創作一幅超現實主義的密鋪/鑲 嵌作品(Telleslation)。
國小1-2年級
西蒙·所羅門的〈摩西的母親〉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1. 認知發展 (1) 學生透過通過細心觀察、提問和調查,對藝術作品進行解讀; (2) 初步認識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的考察歷史與寫實的風格。 2. 情意發展 (1) 同理藝術家在創作時會經歷選擇放入那些元素的思考過程。 (2) 理解畫家如何巧妙的運用身體語言來傳達人物的心情與態度。 3. 技能發展 (1) 學習完成【創意式提問】的問句造句 。 (2) 建立自己在創作時可以思考的問題清單。
國小1-2年級
這也是台灣?從乾隆〈臺灣輿圖〉看清代人如何看台灣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認知: 1. 透過賞析引導,認識清代繪製地圖的特色。 2. 認識不同的地圖繪製邏輯及目的。 情意: 3. 親近欣賞故宮典藏之畫作。 4. 夠過賞析引導,讓藝術與學校課業及日常生活產生連結。 技能: 5. 引導學生透過安靜且仔細地觀看藝術作品,培養細心觀察的能力。 6. 鼓勵學生依循賞識思維提出之思考路徑去思考解讀畫作,訓練專注聆聽及口語表達溝通的 能力。
國小3-4年級
從故宮〈蜂虎圖〉認識自己與他人情緒並學習表達。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一、認知發展: 1. 透過「探索觀點/進入角色」(Step Inside)的思考路徑來認識藝術作品。 2. 認識故宮〈蜂虎圖〉藝術作品的細節,藉以認識自己與他人情緒,並學習表達。學生認識的情 緒詞彙愈多,對人會愈有同理心,亦愈能表達及調節自己的情緒。 二、情意發展: 1. 欣賞故宮珍藏作品並培養賞析藝術作品的樂趣。 2. 連結藝術作品與個人生活情境,思索切身相關的課題。 3. 能接納多元觀點,同理他人立場。 三、技能發展: 1. 引導學生安靜且仔細地觀看藝術作品,培養細心觀察的能力。 2. 鼓勵學生依循賞識思維提出之思考路徑「探索觀點/進入角色」(Step Inside)去思考解讀畫作,學 習提出符合之問題,並訓練專注聆聽及口語表達溝通能力。
國小1-2年級
女子無才便是德?-從故宮「畫曹大家授書圖」思考女性性別角色
計畫/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 認知: 1. 認識及賞析故宮收藏畫作「畫曹大家授書圖」。 2. 了解表面型與探究型提問的差異。 2. 透過畫作讓學生了解自古以來對女性角色的定位,並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刻板性別角 色是否合宜。 ● 情意: 1. 認識藝術作品中課子圖、歲朝清供圖等目的性,讓藝術與日常生活產生連結。 2. 藉由提問的過程,思索女性角色在社會的地位與處境。 ● 技能: 1. 引導學生緩慢仔細地觀看藝術作品,培養細心觀察的能力。 2. 鼓勵學生依循賞識思維提出之思考路徑「創意性提問」去思考解讀畫作,並學習提出 能引發深刻思考,發展個人洞見的好問題。
國小3-4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