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另開新視窗,顯示搜尋技巧說明 另開新視窗,顯示熱門搜尋文字雲
網站導覽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搜尋相關的資源 124
小發現大科學-發生地震時,到底該躲那裡?-資源代表圖
web小發現大科學-發生地震時,到底該躲那裡?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台灣位處於地震帶,因此小學有地震的防災演練,大眾常聽到的地震躲「黃金三角」,這可是不正確的訊息喔,當地震發生時,如果能及時躲在正確且安全的位置,就能避免自己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sos逃生賽」:小朋友將闖關挑戰,回答跟地震有關的三道問題。人在室內時,如果發生地震,該直接往戶外跑嗎?該先做什麼事?若在室內,應該要躲在那裡較安全?如果小朋友是睡覺時,被地震搖醒,這時該怎麼處理? ●「科學酷檔案」:邀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體系與社會經濟組 吳郁坪研究員,帶著小朋友一起了解發生地震時該怎麼辦。 ●「英雄救難隊」聽聽地震救難的故事。學習地震當下該做的事,是自我保護的好方法。面對大地震,平日做好準備,就能把災害降到最低,即使不小心被困在屋內,也能增加自己獲救的機會。
點閱:203
下載:0

小發現大科學-為什麼災情記錄要留下來?-資源代表圖
web小發現大科學-為什麼災情記錄要留下來?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如同作戰,指揮官需要掌握各地的資源一樣,當災難發生時,有了決策輔助系統,也可以幫助災情指揮中心知道各地的情況,快迅下達正確的指示,以避免災害擴大。 ●「sos逃生賽」:小朋友將闖關挑戰,回答跟決策輔助系統有關的三道問題。災情資料包括那些部份?當天然災害發生時,該如何快速掌握各地災情? ●「科學酷檔案」:邀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訊組楊釣宏研究員,帶著小朋友一起認識在災害發生時,重要的決策輔助系統。 ●「英雄救難隊」分享救災的故事。災害發生時,需要整合人力和物力,而記錄下災情,也可以協助日後減災及降災,有了科技的協助,調查災情不再是件困難重重的事。
點閱:139
下載:0

小發現大科學-地震防災準備作伙來-資源代表圖
web小發現大科學-地震防災準備作伙來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發生地震後,可能造成通訊中斷或電話線路壅塞而無法聯絡家人,這時該怎麼辦呢?面對地震,除了學習因應的方式外,也別忘了要定期和家人進行討論,例如緊急逃難包放那裡、發生災難時該如何聯絡等,平常做好討論準備,發生緊急情況時,才不會手足無措喔。 ●「sos逃生賽」:小朋友將闖關挑戰,回答跟防災準備有關的三道問題。爸媽需要跟小朋友一起討論和準備防災嗎?需要討論那些防災準備工作?家人防災準備的討論,是不是討論過一次就可以了? ●「科學酷檔案」:邀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體系與社會經濟組曾敏惠研究員,帶著小朋友一起認識天然災害地震。 ●「英雄救難隊」分享釜石國小小朋友如何自助救人的故事。面對天災,無法控制發生時間,但人們卻能事先準備以降低災損情況,日本釜石小學的小學生就是靠著良好防災概念,在311大海嘯時全數安全無傷。
點閱:193
下載:1

小發現大科學-地震後,可以趴趴走嗎?-資源代表圖
web小發現大科學-地震後,可以趴趴走嗎?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地震過後,是不是就可以安心了呢?當然不是。如果正在都市裡,那麼地震後,要留心是否有建築物鬆脫、掉落物件,所以,遠離高樓旁邊才是比較聰明的作法喔! ●「sos逃生賽」:小朋友將闖關挑戰,回答跟地震有關的三道問題。地震結束後,可以立刻進行正常活動嗎?該做那些事?檢查那些物品? ●「科學酷檔案」:邀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心體系與社會經濟組吳郁坪研究員,帶著小朋友一起了解地震過後該怎麼辦。 ●「英雄救難隊」來聽聽搜救犬的故事。大型地震會造成許多人人家破人亡,當不小心被困在屋內或瓦礫堆時,千萬不能慌張,要安心等待救援,救難隊員及搜救犬會發揮平日受訓的專業,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壓在土石堆裡的人們,人類的好朋友狗兒是如何成為搜救犬的呢?
點閱:204
下載:1

自然筆記-李盛傑談和平島海洋永續教育-資源代表圖
web自然筆記-李盛傑談和平島海洋永續教育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從古至今有著無數的海洋故事,但隨著時代與政教育的改變,我們早已喪失了屬於海洋的嗅覺,而剩下畏懼與惶恐。友善種子專案經理李盛傑先生,試著將海洋的文化融入校園課程,自負盈虧的經營基隆的和平島公園,為台灣的海洋永續教育寫下新的一頁
點閱:106
下載:0

自然筆記-海岸造林守護台灣-資源代表圖
web自然筆記-海岸造林守護台灣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專訪慈心基金會程禮怡女士-談「海岸造林守護台灣」「種樹」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除了要種「對」樹種,創造出更好的生態系,更要後續看養照顧。在這個過程當中,她需要各方面的專家,也需要土地及人力資源....雖然知道這是不容易的工作,但是她願意承擔,她說當你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就會有其他的專家進來協助,無形當中,就會形成更大的網絡,結合更多的人,共同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她引述了一句話當結尾:「不要問:難不難,而是問:該不該。」好一位豪氣女子,一如她曾向我介紹的那隻珍奇生物,只是要從另一種方向來看,「做什就像什麼」。當然,最重要的條件是,要有「意願承擔」及「勇氣實踐」。
點閱:83
下載:0

自然筆記-森林火+聽見砂勞越雨林的聲音-資源代表圖
web自然筆記-森林火+聽見砂勞越雨林的聲音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專訪亞熱帶生態學會理事長林朝欽-談「2020澳洲與亞馬遜森林火」+聽見砂勞越雨林的聲音台灣從1999年到2020年的過程中,我們在面對森林火的預測及管理上又有什麼新的突破及挑戰,林老師提出非常多需要深思的方向,森林火背後成因是天災、人禍,還是地球生態的自我調整機制,這星期「自然筆記」將有非常深入的報導。另外,在「聲音紀錄片」的單元,我也會帶大家來到婆羅州的熱帶雨林當中,去聆聽我所收錄的奇妙迷人的森林大合唱
點閱:103
下載:0

自然筆記-專訪阿洛談"氣息"專輯-資源代表圖
web自然筆記-專訪阿洛談"氣息"專輯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氣息流動在海洋間,串連著羅列的島嶼,歌在風中。正如她的歌詞,魔幻般地一句句吐納著:「氣息,是生命的開始。氣息,是靈魂最深的存在。」我著迷在她的文字風情間,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與力量。正如專輯中的那首「印記」,阿洛說這是為她那位身為「女巫」,卻在現實價值體系下,不得不壓抑自己靈力的祖母所寫的歌:「當妳被上天選擇的那一天,妳就知道這是一條艱辛的路。在天地之間,讓生命成為祭壇。妳知道,妳不得不上路,妳向天祈禱,妳在大地間起舞、唱著。」聆聽屬於自己的氣息。
點閱:101
下載:0

自然筆記-珊瑚媽媽談九孔池的珊瑚夢-資源代表圖
web自然筆記-珊瑚媽媽談九孔池的珊瑚夢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人稱「珊瑚媽媽」的她,最初是帶著孩子去自然玩耍,但發揮了新聞人的自學功力,逐漸走向了海洋保育的實踐之路,並且在東北角的九孔池開始復育珊瑚,並且凝聚了潛水教練跟志工的力量,成立了「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讓這份夢想匯集更大的能量,不但讓原本有「環境殺手」的九孔池,成為一個復育生態的基地,甚至也想讓有「蚊子港」之稱的「和美港」成為另一處庇護海洋生態的港灣,讓我們聆聽關於海洋保護的精采故事。
點閱:95
下載:0

自然筆記-中研院黃宣衛老師談「成為池上」-資源代表圖
web自然筆記-中研院黃宣衛老師談「成為池上」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從各種文化現象當中去分析「池上」是在什麼樣的歷史條件背景下,成為今天的樣貌。讓我很好奇的,就是傳統漢人文化社會所擁有的「共善共好」的因子,是不是能夠成為一種「地方社會」發展的條件,是不是可以去創造一個更永續的環境?而「人」究竟在其中扮演的什麼樣的關鍵角色?黃老師以人類學者的敏銳視角去分析各種行動者的交互作用,更值得審視的重點是,以「池上米」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命脈,我們看見在地政府跟公民共同努力促成的結果,如何反應出21世紀新自由主義下,國家治理及資源分配的方向,已經慢慢移轉到以鄉鎮為單位,池上如何創造成功的實踐模式。池上的經驗反應公民社會應發揮的凝聚力,也讓「池上人」為自己的地方身份而感到驕傲。這份「自信」正是所有做「社區總體營造」或是「地方創生」工作者所期待的方向,「成為池上」讓我讀到了一句話:「日子必須向前走,但理解卻是回頭看。」相信這本書對「地方」有所想望及追尋的人,都可以帶來很大的啟發。
點閱:94
下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