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另開新視窗,顯示搜尋技巧說明 另開新視窗,顯示熱門搜尋文字雲
網站導覽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國小5-6年級(三)
搜尋相關的資源 5,284
光合之旅-資源代表圖
web光合之旅
吳育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小3-6年級
作業系統:Windows搭配載具:HTC VIVE Focus 3、Oculus Quest 2教材設計提出對應的情境擬真與自由互動兩大設計方向,單元主要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中,認識並瞭解植物的長相、特性等基本知識,另一部分則是進入植物內部的工廠透過互動解謎的方式,學生需要穿梭在植物工廠內的不同部門,親自參與根、莖、葉的功用及水分運輸過程,並讓植物可以順利進行光合作用。情境學習的模式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將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讓學習者可以主動地去思考、探索,並解決問題。在與教材互動時,主要讓學生思考與探究植物的長相,以及植物如何獲取水分、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學生可以在工廠中進行操作,給予不同的值後,植物會有不同的反應,如:根吸收的水分過多或過少等…,系統會即時產生反饋,進而讓學生了解水分對於植物的影響,以及在植物工廠中每個流程皆是環環相扣的。教材單元同時也具備評量階段,以問題解決為導向,而互動教具的自由操作與情境模擬的功能,可以產生一個可操作的互動問題情境,學生直接操作教具來進行問題解決與答題。在本教材中,學生瞭解植物的基本知識,以及植物如何獲取水分、運輸水分、如何進行光合作用。關鍵字:光合作用、葉綠素、植物
點閱:396
下載:58

空氣與燃燒系列EP1:氧氣與二氧化碳的特性(上)│LIS情境科學教材-資源代表圖
空氣與燃燒系列EP1:氧氣與二氧化碳的特性(上)│LIS情境科學教材
LIS情境科學教材國小5-6年級
怎麼利用二氧化碳、氧氣、氮氣個別的氣體特性來進行未知氣體的檢驗呢?LIS將看不見的氣體擬人化製作成圖卡,並搭配條列說明他們的特性,教師可引導學生整理資訊後,選出適合的氣體檢驗方式(例如可使用燃燒中的線香、以及澄清石灰水)。再依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的特性畫出實驗流程圖,加深學生「將氣體特性應用於檢驗」的了解,培養邏輯推理能力,最後進行實驗來驗證學到的知識。
點閱:0
下載:0

空氣與燃燒系列EP1:氧氣與二氧化碳的特性(下)│LIS情境科學教材-資源代表圖
空氣與燃燒系列EP1:氧氣與二氧化碳的特性(下)│LIS情境科學教材
LIS情境科學教材國小5-6年級
怎麼利用二氧化碳、氧氣、氮氣個別的氣體特性來進行未知氣體的檢驗呢?LIS將看不見的氣體擬人化製作成圖卡,並搭配條列說明他們的特性,教師可引導學生整理資訊後,選出適合的氣體檢驗方式(例如可使用燃燒中的線香、以及澄清石灰水)。再依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的特性畫出實驗流程圖,加深學生「將氣體特性應用於檢驗」的了解,培養邏輯推理能力,最後進行實驗來驗證學到的知識。
點閱:0
下載:0

力與運動系列EP4:速度(上)│LIS情境科學教材-資源代表圖
力與運動系列EP4:速度(上)│LIS情境科學教材
LIS情境科學教材國小5-6年級
要怎麼用客觀的方式判斷速度的快慢呢?影片透過賽跑影片與123木頭人遊戲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再配合表格將這些經驗數據化後進行比較,引導學生觀察並分析兩種比較速度方式上的差異,進一步推導出速度與距離、時間的關係,就可以利用:固定時間比較移動距離,或固定距離比較移動時間,進行速度快慢的比較。
點閱:0
下載:0

力與運動系列EP4:速度(下)│LIS情境科學教材-資源代表圖
力與運動系列EP4:速度(下)│LIS情境科學教材
LIS情境科學教材國小5-6年級
要怎麼用客觀的方式判斷速度的快慢呢?影片透過賽跑影片與123木頭人遊戲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再配合表格將這些經驗數據化後進行比較,引導學生觀察並分析兩種比較速度方式上的差異,進一步推導出速度與距離、時間的關係,就可以利用:固定時間比較移動距離,或固定距離比較移動時間,進行速度快慢的比較。
點閱:0
下載:0

創客課程-轉印馬克杯-資源代表圖
web創客課程-轉印馬克杯
詹維和/市立新興國小國小5-6年級
學習熱轉印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掌握設計圖案並轉印到馬克杯的全流程。提升學生創意思維,設計個性化圖案的能力。培養動手實作能力與對數位技術的理解。透過完成作品,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與自信心。
點閱:120
下載:3

防災教育-數位蜂情-蜂、蠅傻傻分不清?-資源代表圖
web防災教育-數位蜂情-蜂、蠅傻傻分不清?
黃凱揚/市立石門國小國小5年級
這個教學設計將科學素養、環境意識和防災教育結合在一起,採用整合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習既有意義又具實用性。教學設計理念主要建立在以下幾個核心原則上:首先,運用體驗式學習,將學生日常生活中對昆蟲的經驗與科學認知連結起來。透過從學生與蜜蜂、蒼蠅的個人接觸經驗出發,建立情感連結,進而引導至更深入的學習,讓抽象概念變得具體且貼近生活。其次,設計中融入數位科技與互動式學習方法。使用LoiloNote、ClassSwift等數位工具和資料庫,展現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透過多元管道增進學生參與度。這種多模態的學習策略能夠適應不同的學習風格,同時培養數位素養。第三,教學設計從基礎識別進展到複雜的生態關係,循序漸進。學生先學習區分物理特徵,再理解生態角色,最後將這些認識連結到實際的防災知識。這種鷹架式的學習方式確保知識能夠由淺入深地建構。第四,強調合作學習,通過小組討論和互動活動進行。藉由同儕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生能夠分享觀點、發展溝通能力,並透過社會性建構加深理解。最後,將環境教育與實用生活技能結合。透過連結昆蟲生物學與防災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自然系統與人類社會的相互關聯。這種真實世界的應用使學習更有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危機意識。透過這種全面性的教學設計,不僅培養科學知識,更發展批判思考能力、環境意識和實用的防災能力。傳統與數位學習方法的整合,創造出一個促進個人探索和協作學習的教育環境。
點閱:95
下載:0

防災教育--蜜蜂的介紹、擬態-資源代表圖
web防災教育--蜜蜂的介紹、擬態
黃凱揚/市立石門國小國小5年級
本教學模組以校園常見的蜂類為主題,結合生態保護意識與防災教育概念,引導五年級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的擬態現象。課程採用生活情境連結的方式,從真實的校園蜂窩觀察開始,透過文本閱讀和影片觀察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學活動設計包含三個階段:首先透過校園蜂窩照片引起學習動機,接著運用文本及影片深入認識蜂類特徵與擬態現象,最後以小組討論方式整理所學概念。課程運用多元的教學資源,包括泛科學文章〈真蜂假蜂傻傻分不清楚?〉、昆蟲擬態相關影片、數位學習平台(loilonote)等。透過蝴蝶圖和魚骨圖等圖像工具,協助學生統整比較不同類型的擬態現象。評量方式包含口頭評量、形成性評量及總結性評量,全方位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模組除了達成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習目標外,也培養學生的系統思考、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等核心素養,同時融入生態保護、物種多樣性等重要議題,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生態保護觀念。
點閱:92
下載:0

蜂勤耘友聚石門─蜂迷石門-資源代表圖
web蜂勤耘友聚石門─蜂迷石門
黃凱揚/市立石門國小國小5年級
此教育資源為113年10月17日設計的校園在地化防災教學模組「蜂迷石門」。這是一套為五年級學生設計的自然科學與綜合活動課程,共計80分鐘(2節課)的教學內容。課程由徐振維教師設計,旨在幫助學生辨識校園常見的蜜蜂種類及其習性。教學過程中運用了ChatGPT、Suno等AI工具,以及Loilonote、Padlet等數位平台,並結合了蜂迷石門桌遊卡牌等實體教具,創造多元的學習體驗。課程參考資源包含石小昆蟲網與嘎嘎昆蟲網等相關書籍,同時融入防災教育、資訊教育和生命教育等議題。
點閱:118
下載:0

跨領域數位課程-河川巡守隊的日常-資源代表圖
web跨領域數位課程-河川巡守隊的日常
徐玉珊、許婷茹/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自然領域、社會領域
點閱:177
下載:1

上一頁按鈕圖示下一頁按鈕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