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英國議會政治的淵源
中古早期入侵英格蘭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當時各部落有部落會議(Folkmoot)組織,決定對外宣戰、媾和等重要事項,任何人都不可專斷而行。當部落轉變成國家後,各小國仍有賢人會(Witenagemot)組織,由國王兒子和兄弟、郡守、各郡的行政司法長官,與高級神職人員共同組成,當國家遭遇重大事情時,國王召開會議決定,王位若有虛懸也是由賢人會選舉產生。例如,抵抗北蠻人入侵著名的威色克斯國王亞爾斐列(Alfred),就是由賢人會推舉而來。1066年 征服者威廉將賢人會改為「大議會」(Magnum Concilium-Great Council),成員仍由貴族與教士組成,作為國王重要諮詢機構。威廉雖是專制君主,但仍會向議會諮詢來制定法律。13世紀初約翰王(King John)在位時,因擅自增收稅捐,引起諸侯反對。1215年各諸侯將領圍困約翰王,逼他簽署大憲章(Magan Carta-Great Charter)。大憲章條文共有63條,影響後世較大條文有,國王未獲得大議會的同意不得擅自徵收新稅或特別捐;未經合法裁判不得任意逮捕、囚禁或放逐自由人。約翰王簽署大憲章後,貴族還推選出25人組成委員會,監督大憲章執行,王權受到很大限制。約翰王逝世後,其子亨利三世繼位,他任用外戚,常違反大憲章規定,激起貴族們反對,1258年武裝貴族在西門蒙特府 (Simon Montfort)領導下,於牛津舉行「大議會」,並通過改組政府議案,稱為「牛津條例」(Provisions of Oxford),規定由大議會推選15 人組成委員會,與國王共同統治英國,中央官員都要由委員會來指派,此條例施行數年後,亨利三世想要推翻,遂引起發內戰。1265年國王軍隊被蒙特府西門擊敗,政權落在蒙特府西門手中,同年,他召開「大議會」,此次議會的成員除有高級貴族與教士外,每郡(Shire)還推出2位騎士,每一市鎮推選出2位市民代表,這是低層貴族和中等階級代表出席「大議會」的開始。此時大議會也改名為「國會」(Parliament)。亨利三世逝世後,其子愛德華一世繼位,於1295年召開國會,國會成員仿照蒙特府西門採用的方法,此法也成為定制,此次國會稱為「模範國會」(Model Parliament)。愛德華一世其子愛德華二世,因為性情邪僻,任用小人,引起眾人反感,1327年國會罷黜他,國會至此又獲得罷黜國王的權利。愛德華二世退位後,其子愛德華三世繼位,從1330年起,他每年都召開國會,國會內部開會情形產生改變,原來出席國會議員,像是貴族、教士、各郡推舉選的騎士與各市鎮推選的市民代表,因為社會地位與經濟利益的差別,於1343年,逐漸分為兩個會場開會,貴族和教士開會會場,稱為上議院或貴族院( House of Lords),各郡推選騎士和各市鎮推選市民代表開會會場,就稱為下議院或平民院( House of Commons),這是英國國會分為上下兩院的開始。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747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784.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