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R/AR教學應用資源
研發成果
雲雨風的交響曲縮圖
雲雨風的交響曲
謝佳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HTC Focus 3、Oculus Quest 2 本教材內容包含三個主題共六個小單元: 一、鋒面的秘密:認識天氣圖、冷暖鋒的介紹 二、颱風吹吹吹:颱風的形成、防颱注意事項 三、小小專家:測量天氣的儀器、氣象預報 學習總目標為: 1. 看懂天氣圖、了解冷暖鋒與颱風的形成原理 2. 認識並實作天氣預報中,關於與測量的完整過程 學生在一般情況下只能透過2D平面的圖片去認識天氣圖,本教材以3D動畫的方式呈現冷鋒、暖鋒、滯留鋒三種鋒面的形成,讓學生在未來看到平面的天氣圖時,較容易與現實的環境、天氣變化產生聯想。 颱風在台灣很常見,讓學生親自操作數值創造颱風,以理解颱風的形成,並根據指引準備防颱所需要的物品與措施,透過VR環境模擬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安全的了解防颱注意事項。 現實生活中,測量天氣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空間,每個測量的儀器也非常複雜。透過VR呈現出簡化的儀器讓學員了解每個測量工具的功能以及作用的同時,也可以學習如何觀察。 關鍵字:鋒面、颱風、測量儀器
國小5-6年級
尋星之路:後裔星的旅程縮圖
尋星之路:後裔星的旅程
鄭培宇/淡江大學
作業系統: Windows 10, Windows 11 搭配載具: PC, HTC Focus 3, Meta Quest (2, 3, 3S) 《尋星之路:後裔星的旅程》是一套結合十二年國教自然領域的虛擬實境教材。學習者將扮演太空探險員,跟隨 AI 同伴 Orion 造訪六大教學站:重力實驗室、太陽能農場、生態綠洲站、資源採集站、磁場冒險基地與未來城市。透過抓取、拖放、建構與模擬,學生親手觀測引力、熱脹冷縮、光合作用、岩石循環、電磁現象與地震防災工程。在 POE 教學流程引導下,他們先預測,再操作觀察,最後解釋歸納,並可匯出歷程數據評量。教材融入永續與防災議題,培養探究能力和思辨力,使科學概念化為身歷其境的星際探索。
國小3-6年級
弦外之音縮圖
弦外之音
蘇育生/國立中正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HTC VIVE Focus 3、Oculus Quest 2 以國中理化「波動與聲音」為主要開發教材,此VR教材內容包含學習波動原理、聲音三大要素、樂器的發聲原理與共鳴、調音的重要性與聲場模擬與考驗。其為具實作性質的自學版VR教材,運用VR身歷其境的臨場感受,跳脫空間限制,擬真模擬聲波的波形與反射路徑,同時避免樂器等傳統教材之取得性問題。教材以真實音效結合第一人稱視角立體呈現,透過音效、文字框引導學生完成指定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並藉由動手做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推論學習,提升有趣性,此外,在VR教材中不僅可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亦可讓教師透過教育部中控系統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給予適性學習。 關鍵詞:理化教育、VR、聲波
國中8年級
台灣海岸環境變遷擴增實境教材縮圖
台灣海岸環境變遷擴增實境教材
羅見順/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
臺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學習如何妥善保育及利用海洋資源,為高中地理、生物、地科等教育很重要的一環。因此,本計畫開發AR技術,讓教師與學生可以透過手機或平板掃描地理、生物、地科教材中的圖片,呈現互動式的720度環景以及3D模型,來學習以下的內容: (一) 認識台灣附近海岸地形的分佈,包含海底地形、北部岬灣海岸、東部斷層海岸、西部洲潟式海洋、以及南部珊瑚礁海岸等。 (二) 認識及觀察潮間帶生物,包含了解泥岸、岩岸、礁岸生物特性的不同,並初步了解蛤、蚵、魚各種常見生物的生理特徵和對海洋生態的重要性。 (三) 了解環境變遷造成的影響,包含太平洋垃圾帶的影響。 適用學科:自然科學、生物、地球科學 教材型式:教師導學版 STEM所屬範圍:S、E 支援的作業系統:iOS、Android 所需要的教材配備:手機 開發型式:AR 開發團隊計畫主持人:逢甲大學 徐逸祥 助理教授
高中11年級
宇星有約縮圖
宇星有約
許秉洋/國立中正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10、Windows 11 搭配載具:Quest 2、Focus 3 由宇宙領航員「宇星」帶領我們,首先從尺度開始,理解到巨觀與微觀尺度的差異,體驗各種不同尺度下的世界。接著瞭解宇宙的誕生、宇宙組織、星系的分類。在初步了解宇宙後,深入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介紹太陽系的成員們與軌道,並且一一講述八大行星各自的特質,藉由各自的特質將它們分為類地與類木行星,再分析八大行星之環境是否適合生命生存。最後認識宇宙中的特殊天文景觀,透過動畫的方式介紹它們的成因,並展示其景觀。「宇星有約」透過互動式內容設計,激起學習的興趣,一步步培養宇宙觀,並透過擬真且豐富的畫面內容,體會宇宙的奧妙。 關鍵字:宇宙、星星、星系、 尺度、宇宙組織、太陽系、天文景觀
國中7-9年級
科學調查實驗室-「銅鋅」的考驗縮圖
科學調查實驗室-「銅鋅」的考驗
賴婷鈴副教授/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
本科學調查實驗室--銅鋅的考驗教材,讓九年級學生了解鋅銅電池的化學運作原理及不同類型的化學電池彼此間電壓的差異。其教材簡介摘要列點如下: (一)本教材設計發展VIVE 沉浸式VR 配合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習者能以操作實驗的方式製作鋅銅電池。 (二)本教材包含三個單元,活性檢測站、電池組裝站及搶救小銅大作戰。活性檢測站單元利用金屬及金屬氧化物來來檢測活性大小。電池組裝站單元利用金屬片及硫酸銅等溶液組裝鋅銅電池。搶救小銅單元是藉由教材隨機設定的電壓數值,請操作者組裝化學電池完成任務內容。 (三)教材分為VR 版本及PC 版本,可利用VIVE 或是Windows 系統使用。 適用學科:理化 教材型式:教師導學版+學生自學版 STEM所屬範圍:S 支援的作業系統:Windows 所需要的教材配備:PC、頭盔(HTC VIVE) 開發型式:VR 開發團隊計畫主持人: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 賴婷鈴 副教授
國中7年級
圖紙上的3D世界縮圖
圖紙上的3D世界
黃臣鴻 /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作業系統:Windows、Android 搭配載具:PC、HTC Vive Focus 3、Meta Quest 2、Meta Quest 3 教材內容包含「線對稱與三視圖」、「生活中的幾何圖形」,以及「無所不在的視圖與製圖」之課程內容並延伸,包含(1)線與線;(2)面與面;(3)檢查面的平行與垂直;(4)線與面;(5)立體圖的介紹與種類;(6)平面圖的介紹與種類;(7)投影;(8)三視圖介紹;(9)三視圖繪製;(10)三視圖應用各種交通工具等10個互動教學及探索單元,提供學生自學使用,並可輔助教師之課堂教學。教學單元提供學生學習原課程內容,完成後可進行自由操作,另配合各單元,提供探索部份,使其有延伸的互動操作,以利主動思考其學習觀念的應用。 本VR互動輔助教學軟體,以課程內容為主,並延伸探索內容,使學生於虛擬環境中,觀察將抽象的平面及立體概念。有利於國中課程之教學輔助,並預期可以使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輕鬆且清楚地瞭解「線對稱與三視圖」、「生活中的幾何圖形」,以及「無所不在的視圖與製圖」。 關鍵字:虛擬實境、數學、三視圖
國中7年級
醫學人體排泄泌尿、生殖系統與植物運輸系統之介紹縮圖
作業系統: - Android 6.0+ (API Level 23+) - iOS : iOS 10+ 搭配載具: - Cardboard 此教材以3D模型建置人體排泄泌尿、生殖系統以及植物運輸系統,提供學生更真實的學習情境,並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延伸所學主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泌尿系統疾病的發生原因與預防保健,男女性生殖器官的保健方式與健康性觀念,以及植物生病原因,與預防工作,讓學生們能學以致用。
高中10-12年級
熱對物質的影響縮圖
熱對物質的影響
張志祥/東南科技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頭盔:Meta Quest 2、HTC Focus、HTC Focus3 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它無法直接看見、觸摸或量測。我們只能通過生活中的現象感知熱的存在,並透過實驗操作和觀察來瞭解物質受熱後可能出現的變化,例如溫度上升、顏色、形狀、味道、軟硬和體積等性質。熱的傳播方式因物質形狀和特性而異,但熱總是從高溫處傳向低溫處,而不同材質的傳熱效果也有所差異。 本教材將實驗的操作以虛擬實境方式呈現,不僅可以減少學生因實體實驗所產生可能的燙傷或危險,也可以補充課堂學習中實驗器具有限的學習環境,提供互動式「動手」體驗,以增加學習動機與成效。透過引導實驗操作讓學生觀察熱如何對物質產生影響、結合動畫模擬讓學生了解熱源作用原理、透過問題提問引發學生思考。 本計畫建置「教室管理系統」提供老師於教學現場能即時協助學生進入教材所要教授內容。提供「學習歷程系統」,老師可以分析學生學習的進度與成效,以提供未來教學精進的參考。 本教材學習目標: 觀察發現熱會使物體溫度改變,並進一步發現有些物質受熱後,性質會改變,不可復原,而有些則只是形態改變,性質並沒有改變。 察覺大部分的固體、液體、氣體等物質,受熱後,都會產生熱脹冷縮的現象,並知道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的應用。 認識熱在不同物質間會有傳導、對流和輻射三種不同的傳播方式。 關鍵詞:熱、熱脹冷縮、物質變化
國小5-6年級
測量實習_水準儀基本操作縮圖
測量實習_水準儀基本操作
陳怡兆/國立高雄大學數位創新與先進構造研究中心
學習水準儀定平方法、標尺讀數與紀錄。
高職10-12年級
救難英雄-2縮圖
救難英雄-2
余博洋/元智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XRSPACE、HTC Vive 、Focus3、Quest2 火災是一個危險災害的現場,無法透過實際模擬的方式來體驗。本課程單元預計透過VR火災環境的體驗,讓學生模擬火災情境時的緊張和設法滅火的心態。透過VR可以提供學生逼真、沉溺和高互動的學習場域。使用者可以透過VR設備進行此類型環境之體驗,引發學習者了解火災發生之危及性,進而想要了解火災原因和應變措施。同時,本單元將設計以學生生活最接近的居家環境讓學生進行VR的初步體驗。 關鍵詞:火災、防火、逃生
國小3-6年級
穿越時空學電子縮圖
穿越時空學電子
李曉慧/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Android 搭配載具:VIVE 、FOCUS 本課程依據高職電機電子群的電子學單元內容結合虛擬實境互動教材,進行VR教學融入運用,共有原子結構、倍壓電路、全波整流、電晶體組態、直流工作點、發光二極體、截波電路等7單元內容。透過VR虛擬實境的學習模擬,輔助學生加強並深化理解課堂中的電子學知識與電路運作,並且在VR環境中加入遊戲闖關劇情,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學習與解題的樂趣。在VR教材中除了課堂理論單元,也加入了模擬實作單元,透過模擬的麵包版(電路板)與電子元件的串接,將電路在虛擬實境中完成波形檢測與量測儀器操作等,透過本教材深化學生學習效果,進而使學生在進入實習工廠時,能更快熟知電路的連接與儀器的操作。在各單元教材內容中,因應課程學習需求,皆提供學習與測驗模式,滿足教師輔助教學與學生自我學習方面。
高中10-12年級
虛擬實境-變動的大地縮圖
虛擬實境-變動的大地
陳秋榮/國立嘉義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以滑鼠操作,建議使用的作業系統為 windows 10) 搭配載具:Quest2, XRspace (以雙手把操作,建議使用的頭盔為 Quest2) 本次虛擬實境課程開發由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系陳秋榮副教授帶領的團隊所製 作,本次教材內容主要是根據為自然與生活科技中的章節-變動的大地改編而成,總共建置 出 6 個課程單元,分別為:1. 觀察岩石、2. 認識礦物、3. 風化與土壤、4. 流水作用、5. 河流的地形、6. 海岸地形,本課程可以讓學生在虛擬實境的學習環境中,身歷其境地操作課程內容。所有課程結束後都有相對應的評量機制,以確保學生的學習品質。 關鍵詞:虛擬實境、自然與生活科技、變動的大地
國小3-6年級
金屬成形職人培訓之互動式VR學習系統縮圖
金屬成形職人培訓之互動式VR學習系統
黃淑賢/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VIVE Cosmcos 本計劃符應 108 課程綱要機械群板金科及配管科部定專業實習課程─金屬成形實習與金屬成形技術士檢定培訓內容規劃。該兩科別皆為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屬於教育部重點培育對象。本計劃將以金屬成形技術士技能檢定為教材主要發展範疇,內容涵蓋金屬材料的了解、製圖與識圖展開設計、彎曲數值控制機械操作。其中需求端─臺南高工為目前國內唯一培育金屬成型乙級技術士的學校,本計劃預計協助需求端以 Unity 進行 VR 自學版環境建置,藉由高度互動 VR 教材學習,協助學生在有限的課程時間與機具設備情況下,提供額外的練習環境。學習歷程紀錄,協助分析學生學習成效與提供相關教學設計建議。此外在學習環境的過程中,結合建構主義、經驗學習圈等架構,協助學生對於學習過程的觀察、反思、紀錄與調整,作為學生學習歷程成果。本教材特色為應用 VR 學習環境於實習課程中,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版本進行學習,於計劃執行過程進行單元課程試教,並於試教後提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用,藉由 VR 環境紀錄與分析學生學習歷程,協助教師追蹤學生學習狀況,相關教材於發展完成後,可應用於全國機械群板金科與配管科金屬成形課程使用。
高中10-12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