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R/AR教學應用資源
研發成果
顯微鏡瞧瞧 ~賽恩思的神祕吐司縮圖
顯微鏡瞧瞧 ~賽恩思的神祕吐司
許一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 設計學系玩具與遊戲設計
PC版支援作業系統:Windows VR版需搭配載具:Oculus Rift S、HTC Focus Plus、HTC Focus3 本教材顯微鏡瞧瞧~賽恩思的神祕吐司以遊戲化的情境互動方式,引導七年級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科學方法與顯微鏡的使用」單元。 教材分為VR版本與 PC版本,學習內容摘要列點如下: 1. 科學方法的七步驟 觀察、提出問題、參考文獻資料、形成假說、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結果與提出結論。 2. 了解變因控制法的實驗主題 「水分和黴菌的生長關係」 3. 認識複式顯微鏡各部構造與功能,並學會操作技巧及使用時機。 4. 了解複式顯微鏡的成像特性。 5. 認識解剖顯微鏡各部構造與功能,並學會操作技巧及使用時機。 6. 了解解剖顯微鏡的成像特性。
國中7年級
丙級工業配線之故障檢測VR學習系統縮圖
丙級工業配線之故障檢測VR學習系統
楊智偉/致理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作業系統: Windows, 搭配載具: Oculus Quest 2、Htc Focus Plus 該教材的內容主要為勞動部技術士技能檢定丙級工業配線實習的補充教材,同時也可成為目前高職電機科工業配線實習正規課程的輔助,讓學習者除了在課堂上正規實體操作練習之外,也能透過 VR 進行高層次高互動的補充練習,也藉由 VR 教材來學習實際的機台操作,降低實體操作時意外的發生機率;該 VR 教材能將學生操作歷程紀錄下來,透過數據分析,找出學生學習偏差或落後的部分,提供教師補救教學的參考。 VR 教材系統包含三大部分: 1. 教學系統: 學習者可在該系統中了解各種元件的相關資訊,也能自由選擇要練習的丙級工業配線之故障檢測的機台,並藉由反覆練習來熟悉丙級工業配線之故障檢測各題機台的操作,也能藉由反覆練習測驗題目達到記憶測驗題目內容的目的。 2. 測驗系統: 學習者可在該系統中體驗真實的測驗流程,讓學習者在現實測驗前熟悉正確的考試流程,適應正式考試時的環境狀況,並藉由學習者在測驗回答的內容,來驗收學習者對丙級工業配線之故障檢測各題測驗題目的學習成果。 3. 評分系統: 紀錄學習者在 VR 教材中教學及測驗系統的學習歷程並加以分析,教師可透過該系統查看該學校所有學生的學習歷程,供教師作為成績評分及日後補救教學內容的參考。
高中10-12年級
玩「樂」之聲縮圖
玩「樂」之聲
王政弘/國立高雄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HTC Focus 3、Oculus Quest 2、PC 玩樂之聲VR教材內容共分為六個認識聲音的關卡,分別為:「森林篇」、「馬路篇」、「海岸篇」、「練團室篇」、「教室篇」與「禮堂篇」,透過VR虛擬實境來認識聲音,學習目標為讓學童學習到生活中常聽見的聲音、聲音的產生、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的傳播,以及聲音的音色、大小與高低等概念。VR課程前三章單元關卡透過不同環境的季節、時間、場景建置,讓學童以VR沉浸式的方式融入環境,觀察並收集周遭物件所發出的聲響,獲取聲音是透過震動所產生的概念,並認識許多不同的音色。後三章單元則是透過VR教材不同場景的切換,引導學童體驗平常所無法接觸到的各式弦樂器、管樂器與打擊樂器等,並透過VR控制器操作樂器的同時,認識各項樂器的音色以及是怎麼形成音量大小與高低音的原因。 註:本教材支援教育部虛擬實境(VR)教材中控,可觀看學生學習情況。 關鍵詞:聲音、音樂、樂器
國小4-6年級
青蛙外部及內部型態觀察與解剖操作實驗VR教材縮圖
國中一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會學習動物(人體)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等。而青蛙與人類同屬脊椎動物,身體構造有許多相似之處。藉由VR設備及軟體觀察青蛙的內部構造,不但可以了解青蛙各部位構造及其運作模式,且能與人體各構造互相比較,使同學對於所學習的課程能有更深刻的印象。 運用VR軟體,觀察並認識青蛙的外部及內部構造。藉以與之前學習之動物(人體)構造做對照,以加深對動物身體各結構及運作模式之認識。 適用學科:生物 教材型式:學生自學版 STEM所屬範圍:S 支援的作業系統:Windows (PICO 廣播系統軟體) 所需要的教材配備:VR頭盔(PICO、HTC Focus) 開發型式:VR 開發團隊計畫主持人: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 陳德治 助理教授
國中7年級
水域安全360VR課程教材開發縮圖
水域安全360VR課程教材開發
陳五洲/國立體育大學
近來政府大力推動提升游泳能力政策下,學生游泳能力及基礎自救能力已有明顯提升,然而每年仍然有學生因戲水而發生意外,因此本計畫以游泳池、溪流、海洋等3類水域為主題,水域環境特性的認識、常見意外與安全預防維內容;使用空拍機搭配KODAK 360攝影機,實地拍攝水域環境,再以UNITY軟體搭配資料庫,製作出可以由教師導學與學生自學的水域安全教材。透過360 VR科技,讓學生在更具臨場感的環境中了解到水域環境之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項。內容設計經由專家與小學教師組成的規畫會議討論與回饋,在設計出第一版本後,經由實際的學校試教,收集教學者以及學生的回饋,作為優化教材設計的參考。本計畫藉由科技克服距離及空間等問題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習不在只是紙本上教與學。計畫最後產出教師導學三個單元,學生自學一個單元;每個單元也都有搭配注音的版本,以期不同程度學生皆可以適用。 適用學科:生活科技、體育 教材型式:教師導學版+學生自學版 STEM所屬範圍:S、非STEM 支援的作業系統:Windows、Android 所需要的教材配備:PC、頭盔(Cardboard)、手機 開發型式:VR 開發團隊計畫主持人: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 陳五洲 教授
國小4-6年級
世界變小的祕密縮圖
世界變小的祕密
黃臣鴻/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作業系統:Windows、Android 搭配載具:PC、HTC Vive Focus、Oculus Quest 2 教材內容包含「交通工具與能源」之課程內容並延伸,包含1. 各種交通工具;2. 交通工具的演進;3. 腳踏車構造;4. 機車構造;5. 汽車構造;6. 火車構造;7. 電動機車構造;8. 製作玩具車等8個互動教學及探索單元,提供學生自學使用,並可輔助教師之課堂教學。教學單元提供學生學習原課程內容,完成後可進行自由操作,另配合各單元,提供探索部份,使其有延伸的互動操作,以利主動思考其學習觀念的應用。 本VR互動輔助教學軟體,以課程內容為主,並延伸探索內容,使學生於虛擬環境中,自由且安全地學習。有利於國小課程之教學輔助,並預期可以使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輕鬆且有趣地瞭解「交通工具與能源」單元。 關鍵詞:虛擬實境、自然與生活科技、交通工具
國小3-4年級
藝術虛實融合-丙級陶瓷手拉坏之互動式 VR 學習系統縮圖
學生端搭配載具:Meta Quest2、HTC Focus 3 教師端學習歷程作業系統:Windows 教材開發項目與學習目標:共開發六個單元,前面四個單元目的為幫助學生熟悉丙級陶瓷手拉坏證照流程,後面兩個單元是期望學生可認識陶瓷後半部進行窯燒、上釉等流程外,也能透過自行藝術創作建構自己的作品,藉此提升學生創造力與對課程之興趣。 學習歷程應用模式:學生使用本教材時,會自動將數據資料上傳至 Google 雲端系統,而本教材之教師系統則會同步蒐集與處理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包括: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等,任課老師只要登入教師系統,就能馬上查詢學生陶瓷手拉坏的學習歷程和分析,作為之後評分和補救教學之參考。 關鍵字:丙級陶瓷手拉坏、手拉坏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飛閱臺灣,體繪地形縮圖
飛閱臺灣,體繪地形
劉豐榮/正修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新媒體融入教學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傳統教學對於地形地貌的單元,大都是利用平面並輔以影片的方式進行教學,所學到的地質知識,都是來自書本平面的資訊,但事實上學生對於地質現象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特別是對於認識等高線單元之3D對應2D的觀念,對部分學習落後或第一次接觸的學生來說實很難理解。目前流行砂箱實驗可以模擬許多地質特徵。當我們在砂箱內擠壓砂粒,就會造成一系列的斷層或褶皺,進而瞭解地震的生成原因。最近有些廠商開發的擴增實境砂箱(Augmented Reality Sandbox)實驗革新了傳統的死板教學方式,透過玩砂的過程,學生們更容易吸收地質的新知識。這兩樣砂箱實驗在博物館展示,皆能夠使觀眾容易了解地質現象的形成過程。然而普及性是最大的問題。因此,我們著手來打造高互動性且可以隨身攜帶,利用紙筆產生地形的AR教學套件,增加學習樂趣及擴展地理知識。 本計畫業已完成一套符合K-7自然科學領域開發內外營力、認識等高線、地形剖面圖、認識六大地形等高線圖單元之AR教材,透過互動體驗,增進學習興趣,授課教師普遍認為,動態地形成型的彩繪AR,有助於學生對於2D轉3D概念的輔助。此外,我們也完成5個認識台灣重要地形VR內容,為增加互動性,我們將台北盆地、野柳女王頭及阿里山日出融入遊戲成分,希望能增加趣味性及學習遊戲化的目的。
國中7-9年級
探索力的秘密縮圖
探索力的秘密
黃臣鴻/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探索力的秘密」VR教學軟體,利用VR 技術配合國中八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力學單元,進行VR教學或自學。教材可呈現出教學課本或影片中所無法呈現及觀察的資訊,同時利用VR 互動的方式,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可自行觀察及瞭解課程知識,並循序漸進完成學習任務,以達更佳的學習成效。包含力與平衡、摩擦力、壓力、大氣壓力,以及浮力,以提供學生自學使用,同時教師也可利用VR教材於課堂上讓學生體驗。進一步配合問答題,讓學生可以在體驗的過程中,思考所學內容,提高學習層次。
國中7年級
動物的循環系統VR探索之旅縮圖
動物的循環系統VR探索之旅
孫志誠/南臺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作業系統:Androids、Windows 搭配載具:VIVE (pro)、PC 本教材係根據103課綱高三選修生物第五章「動物的循環」課程內容中之「心血管循環系統」為主題,供教師融入課程教學或學生自學(課程預習及複習)用,讓學生模擬體驗課程內容與演練過程。內容包含教學動畫影片、VR互動遊戲及互動測驗,以及課程應用延伸的相關資料—知識補給站,以了解人類心血管循環系統的構造與其運作機制為主要學習目標。透過3D立體模型的動畫教學及VR互動遊戲與測驗的體驗過程,介紹心臟的構造、心搏週期與心音、學習心臟內部訊號傳遞流程,並由應用延伸資料中認識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法所經過的血液循環路徑,認識冠狀循環與冠狀動脈疾病、治療方式與預防之道,讓原本抽象而難以想像的畫面活現在學生眼前,並藉由與虛擬物件影像互動及操作的過程,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進而加深學習印象並提升對課程內容的認知理解度。
高中10-12年級
探索水生生物世界的秘密縮圖
探索水生生物世界的秘密
黃臣鴻/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作業系統:Android 9.0以上、iOS 10.1以上 搭配載具:平板電腦 本AR互動輔助教材,係利用有趣的媒體工具,以配合課本教材及教師教學。學生可以在實際環境中看到各類不易觀察的細節,可以更有真實感地學習水生生物的知識。除可以補充課本更多的內容外,預期可以使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並從遊玩的過程中,輕鬆地了解水生生物的世界,更有效率地完成學習。教材包含立體繪本(或平面數位繪本)及AR APP,讓學生可以自己觀察水生生物生活環境的模型,以及水生生物模型,以了解其環境或生物的細節。藉由平板電腦的AR呈現來觀看課本生動的內容,或是模型中的各項有關水生生物世界的各種資訊。進一步配合問答遊戲的開發,讓學生可以在評量的挑戰中,進一步學到更多的內容。 立體繪本共有6大頁,分別為: 第1頁:認識水域環境 - 介紹八個水域 第2頁:拜訪水域環境 - 介紹拜訪水域所需的八個工具介紹 第3頁:認識水生植物 - 認識荷花的根、莖、葉、蓮藕構造 第4頁:觀察水生植物 - 水蘊草、睡蓮、布袋蓮、大萍 第5頁:認識水生動物 - 認識魚的身體構造和運動方式 第6頁:觀察水生動物 - 觀察不同水生動物運動的方式和呼吸方式有何不同
國小3年級
虛擬實境認識生命的特性偽旅行縮圖
虛擬實境認識生命的特性偽旅行
胡明強/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資訊 管理科
本計畫由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及台南市立大橋老師共同組成,整合生物相關類科有關的教材,以虛擬實境方式及敏捷式設計法呈現,配合十二年國教的國中學生自然學科素養的養成,內容至於涵蓋認知、情意、技能面向之學習環境。以補充課堂學習在實體裝置有限的學習環境中,提供互動式「實作」沉浸式環境,讓學生清楚生物課堂中學理相關知識做延伸學習,進行有趣且安全的學習,建立學生的自我學習效能。本教材設計發展的沉浸式 VR,讓學習者能以實驗方式生命的特性為主軸。
國中7年級
我的家鄉縮圖
我的家鄉
楊東華/中國科技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HTC Focus 3、Oculus Quest 2 在氣候急遽變遷下,我們的生活環境面臨永續生存的壓力,節能減碳綠色生活意識更有推廣的急迫性,透過社會教育,對家鄉的介紹藉此導入碳足跡意識是與生態共好的議題,讓我們的家鄉得以永續發展。臺灣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往今來,與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合,豐富的人文歷史、古蹟建築也造就了現代臺灣的人文風貌。 本教材期待透過VR的沉浸感受,讓學習者對各地區的文化、交通背景有初步的認識,引發對社會人文的興趣。以下為本教材規劃之六個單元內容: 1.家鄉的行政機關:了解臺灣行政機關組織架構、功能,並學習投票流程。 2.臺灣的交通:認識臺灣各縣市人口數及來往交通工具。 3.認識家鄉-位置及歷史:認識臺灣各縣市分佈位置及歷史古蹟。 4.認識家鄉-在地特色:認識臺灣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 5.永續綠色餐桌:認識碳足跡,並學習了解商品的碳足跡。 6.永續環境生態共好: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及保育方式。 關鍵字:我的家鄉、政府機關、交通工具、縣市位置、在地歷史、特色文化、碳足跡、永續環境
國小3-6年級
國中理化八年級原子結構之虛擬實境教學縮圖
國中理化八年級原子結構之虛擬實境教學
鄭伯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中心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VR 頭盔教材 本計畫將教材分六個小單元,包括單元一原子結構的發展歷史、單元二原子結構(質子、中子與電子)、單元三質子數、單元四原子序與同位素、單元五原子的帶電及單元六分子與化合物等,並融入課程教學的實施構想。教材主要使用 Unity 遊戲引擎製作 VR課程內容與課後的互動式問答,教材開發使用 Facebook Oculus Quest 2 與 HTC VIVE Focus 3 頭戴式虛擬實境顯示器,由於採用 VR 一體機式的設計,學生不再受限於電腦前上課,而透過 VR 控制器的特殊操作方式,進入原子的微觀世界探索新知識。由於 VR 一體機採用相對封閉的系統,內容採用預先安裝搭配內容派送,可以減少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並可避免學生自行安裝軟體影響學習效果。
國中7年級
安全過彎的行車技巧縮圖
安全過彎的行車技巧
黃臣鴻/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HTC Vive Focus 3、Meta Quest 2、Meta Quest 3 「安全過彎的行車技巧」VR輔助教學軟體,利用VR技術配合高中二年級物理之「等速率圓周運動」單元為主題進行開發,除原有之圓周運動觀念的VR教學外,並延伸運用在行車安全過彎的應用上,著重在過彎時所需考量的車輛速度、車輛重量、彎道半徑、路面角度、道面與輪胎摩擦力…等,利用在VR教材內進行操作及模擬,以驗證圓周運動的物理觀念。 教材內容包含觀念教學:1.角速度、切線速度;2.等速圓周運動;3錐動擺I;4.圓形垂直軌道;5.火車過彎;6.錐動擺II;以及探索延伸:1.定速過彎最佳路線、2.過彎路線最佳速度、3.過彎最佳時間成績、4.一般路面最佳定速、5.超高路面最佳定速、6.圓弧山丘安全速度、7.貨車過彎安全速度、8.藤原豆腐店等14個互動教學單元,提供學生自學使用,並可輔助教師之課堂教學。觀念教學單元提供學生學習原課程內容,完成後可進行自由操作。而探索延伸單元,以卡牌配合學習單的方式,提供行車安全過彎的學習,以利主動思考其學習觀念的應用。 關鍵字:虛擬實境、物理、圓周運動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VR工業配線實習縮圖
VR工業配線實習
鍾隆宇/嘉南藥理大學資訊多媒體應用系
本教材「VR工業配線實習」的主要目的為當作勞動部技術士技能檢定「丙級工業配線實習」的補充教材,同時也成為目前高職電機科「工業配線實習」正規課程的輔助,本VR教材為嘉南藥理大學資訊多媒體應用系與高職教師團隊合作發展,讓學習者除了在課堂上正規實體操作練習之外,也能透過VR科技來進行高層次高互動的補充練習。工業配線實習為高中職電機科必修課程,目的在培育工業配線人才,VR課程教材開發非常必要,可以加強學生操作之熟悉度。本教材包含七個題目單元如下: 單元1:單相感應電動機順序起動控制 單元2:自動台車分料系統控制電路 單元3:三台輸送帶電動機順序運轉控制 單元4:三相感應電動機之 Y-△降壓起動控制(一) 單元5:三相感應電動機之 Y-△降壓起動控制(二) 單元6:三相感應電動機順序啟閉控制 單元7:往復式送料機自動控制電路 每道題目練習完成後會顯示這題目單元練習時的錯誤率,激勵練習者自我挑戰達到無錯誤的目標。
高中10-12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