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34 筆
web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
陳儲山位於台北市公館圓環東側,擁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價值。該地區自古以來便是軍事防守重地,並且在日治時期成為農業研究中心。2016年,陳儲山被列為文化景觀,分為軍事區、歷史農業區、聚落區與生態區,保存了兩棟古蹟、八棟歷史建築及十多棵老樹。隨著國民政府來台,該區成為重要的防空要地,並建立了空軍作戰指揮部,眷村文化隨之發展。經歷保存運動,該區在2016年正式成為台北市文化資產,並將煥明新村改建為文化教育空間,提供生態學習與社區活動。煥明新村作為台灣唯一的空軍三層眷村,其獨特的建築風貌與歷史背景,展現了台北市對文化遺產的重視,成為未來文化與教育發展的亮點。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點閱:15
下載:0
web文化保存-嘉義市木業製材所清查計畫紀錄影片
台灣的木業始於清末,日治時期後進行了系統性的開發,尤其是在嘉義的阿里山林場。然而,隨著石化工業的發展,木製品逐漸被塑料等新材料取代,木材的需求減少,導致許多製材廠關閉,工藝傳承面臨斷層。嘉義市的木材業文化面臨衰退,年輕一代對從事木材行業缺乏興趣,技術傳承的困難也使得製材廠難以維持運營。為了保存這一產業,部分製材廠已嘗試進行轉型,如增值木材產品的加工或提升附加價值。政府政策的支持與延續性對木業的振興至關重要。嘉義市可透過盤點當地的木業資源和人力,並結合歷史建築的活化,進行木作工藝的教育與培訓,推動建築木作、傢俱木作及創意木作等多元發展,實現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點閱:15
下載:0
ebook文化節走秀(菲律賓語版)
本套教材適合0-8歲兒童的新住民家庭或對東南亞語言有興趣的民眾使用,教材的編輯依據幼兒語言發展理論與特質設計,研編生活化且常使用的對話內容,由淺入深,讓新住民家庭透過有趣的繪本和遊戲,培養聽與說母語的日常生活對話能力。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8
下載:1
ebook文化節走秀(緬甸語版)
本套教材適合0-8歲兒童的新住民家庭或對東南亞語言有興趣的民眾使用,教材的編輯依據幼兒語言發展理論與特質設計,研編生活化且常使用的對話內容,由淺入深,讓新住民家庭透過有趣的繪本和遊戲,培養聽與說母語的日常生活對話能力。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7
下載:1
web文化保存-覓 官邸裡的那些人那些事
日治時代,流水伊助建造了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景宅邸,成為當時基隆的地標之一。1945年,原基隆要塞司令部在戰爭中遭炸毀,國民政府隨後選擇將流水宅作為新的司令官官邸,並由五位國軍將領先後居住。隨著時間推移,該建築的價值逐漸提升,並於1998年左右開始受到關注。2001年,基隆的雞籠文史協進會進駐該地,並積極爭取其保存。2002年,該建築被基隆市文化中心登錄為歷史建物,並成為文史工作者交流與彙整的場所,促進了當地文史活動的發展。然而,2004年,該建築遭遇土石流災害,造成嚴重損壞,隨後移交給基隆市文化局進行後續處理。此地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基隆歷史的重要見證。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點閱:12
下載:0
web文化保存-復 修復的是建築也是歷史
建築是一種空間,空間永遠是人、故事的一個舞台。對臺灣在地的文化以及如何建立社區居民的自主意識,城鄉所在各地方在一二十年前就與社區互動。都市不一定是人多的大,重點是如何營造城市氛圍,基隆的定位是如何呢? 基隆地區不是單一存在民族的環境,是結合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四百多年來在臺灣所有重大事件中,可以說是都沒有缺席過,甚至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經歷過歷史的城鎮,讓我們去認識理解這地方以前發生過什麼,這就是建築。古蹟修復的是建築也是歷史,從不同角度,開始去認識與理解。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點閱:12
下載:0
web家鄉風情畫 (觸屏教學教案)
如何介紹我們的家鄉呢?我們生活的家鄉有多樣的地形、氣候,形成不同的建築與老街以及作物。透過介紹家鄉的特產,進一步了解家鄉。
劉怡君/市立中興國小國小3-4年級
點閱:11
下載:0
web唐山來的拓荒客 (觸屏教學教案)
臺灣納入清朝版圖後,清朝採取消極的治理態度,一方面限制漢人來臺,另一方面也嚴禁漢人侵入原住民地區,但都未能徹底執行,大量的移民湧入,在艱苦的環境中,為了開墾新家園而努力。此時期臺灣土地不斷的開拓,進出口貿易也相當興盛,但常發生民變、械鬥等政治、社會問題。本單元將帶領學童瞭解清朝時期漢人移民來臺的動機、渡臺方式、開墾的實際情形,以及移墾時期的社會組織、社會衝突與族群互動。藉由探究移墾社會的特徵,讓學童瞭解先民移墾的辛酸,進而建立族群和諧共存的態度。
劉怡君/市立中興國小國小5-6年級
點閱:29
下載:3
web傳統技藝-鬥牛陣
陣頭在民俗活動或廟會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而鬥牛陣不同於一般的陣頭,表演的是結合農村生活、傳統工藝與「答啄鼓」的場景,故事是兩位牧童牽著兩隻牛相遇開始,進行一連串鬥嘴、打鬥的橋段,同時配合熱鬧的後場音樂,鑼、鈸、鼓的伴奏,為鬥牛的過程添增歡樂、緊張的氣氛。鬥牛陣源自於民間自創的陣頭,不但有平易近人的趣味性,也充分反映農民的生活寫照。關於鬥牛陣的起源,並沒有文獻記載,一般認為是由農村發展出來的趣味性的表演。相傳臺灣的鬥牛陣最早開始於臺南市學甲區大灣里,又稱為「大灣牛」,目前鬥牛陣又分為「黃牛陣」和「水牛陣」兩種,其分布大多在臺南、屏東一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點閱:15
下載:0
web文化保存-走訪四連棟
金瓜石聚落因礦業生產而興起,聚落的形成主要由日式宿舍區與礦工聚落構成,其中日式宿舍區空間階級分明、井然有序。大約興建於1930年代,為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時期提供日籍職員及其家人的員工宿舍。光復後日人撤退國民政府派員管理金瓜石礦區,此宿舍區改為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階層的員工宿舍,一直到臺金公司結束營運前夕,宿舍居民才逐漸遷居外移日式宿舍區的房舍。依居住者的身分階級不同形式不一,四連棟則為其中一種高級職員宿舍,2006整修完成,以「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為保留尚可使用的珍貴建材,初期工程便進行整棟建物的拆解工作,所有屋瓦、梁柱、門窗、玻璃等,一一加上註記,將仍可使用的部分再組裝回去。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國小5-6年級
點閱:13
下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