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綜合活動
國小5-6年級(三)
搜尋相關的資源 382 筆
web感控元件模組
感控元件模組:超音波感測器:1.利用物體阻擋感測器時,會反射超音波的原理進行距離偵測。2.有效感測距離約3cm~200cm。3.當測不出距離時會傳回數值0。4.為避免接收超音波時受到干擾,每一次偵測最好間隔一小段時間。LED元件:1.LED(發光二極體)是一種能發光的半導體電子元件。2.亮度控制: 數位腳的電位:高電位(1)與低電位(0),只有開、關功能,不能調整亮度。 PWM數值:0~255,可調整亮度。
劉俊佑/縣立卑南國小國小5年級
點閱:322
下載:8
web發現新「柿」界
本課程以番路鄉的在地產業為出發點,讓學生可以利用數位媒材的協助,了解在地文化的相關資訊。透過發現本土產業發展上的問題,進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以培養學生能夠自發性的思考自己與在地文化的相關性,並藉由訪談的過程中學習與他人互動時的技巧,最後可以由心出發,關心地方問題並期待自己能夠與在地文化一起成長。
黃詠仁/縣立民和國小國小5-6年級
點閱:255
下載:4
web認識天氣的變化
1.教學活動設計利用65吋智慧型觸控大螢幕融入自然領域教學,做為學生觀看及在螢幕上實際操作媒介。2.學生可同步操作平板電腦查詢相關氣象網站及與教師互動學習,透過實際操作建立天氣平常變化的概念。3.教學活動核心則為藉由登入因材網練習題引導學生討論、集思廣益,以強化天氣變化觀念,並會解讀衛星雲圖及地面天氣圖等相關氣象符號。
何幼龍/嘉義縣梅山鄉瑞里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點閱:325
下載:22
web活化石--鱟的生存危機
三棘鱟為台灣西部沿海早期常見的生物,因環境變遷與污染而逐漸消失,本課程設計引導學生進行三棘鱟特有生態習性進行課程探討,並運用LEGO EV3機器人進行體驗遊戲設計,經過分組研討、回饋與持續修正,開發出特有的”鱟”機器人。
陳怡如、郭育彰/嘉義縣布袋鎮新岑國小國小5-6年級
點閱:241
下載:2
web智慧學習做科展
本教學活動設計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做科展的過程中,學習以資訊設備及網路資源進行資料蒐集、實驗記錄,使用AI人工智慧的語音輸入功能進行進行資料整理。並進行遠距交流與成果分享,增強學習成效。
鐘嘉順/嘉義縣阿里山鄉新美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點閱:281
下載:11
web和黃頭鷺做朋友
透過認識黃頭鷺、認識家鄉環境及其生態特色。體驗科技與資訊應用,實踐高度學習熱情。透過在地關懷,培養健康的生活態度。
林秋蓮/嘉義縣梅山鄉太興國小國小5-6年級
點閱:228
下載:10
web認識附著力和因內聚力而產生的表面張力
本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童熟悉的日常用品融入附著力和因內聚力而產生的表面張力現象教學,做為學生認識附著力和因內聚力而產生的表面張力現象的學習,透過正確的附著力和因內聚力而產生的表面張力概念。教學活動核心則為藉由實驗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激發思考對附著力和因內聚力而產生的表面張力現象內容與策略,以強化附著力和因內聚力而產生的表面張力現象概念。
程金得/嘉義縣黎明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點閱:407
下載:1
web欲借東風,我們可以嗎?
天氣變化如何預測,經由教師教導關鍵字,讓學生互相討論及使用平板電腦來完成學習單。學生上台發表實作的結果。分組互相討論與學習。
李俊旺、呂淑女/嘉義縣竹崎鄉桃源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點閱:377
下載:8
web候風地動儀 2.0
本教案附檔有三類,計有教學設計檔乙份、學習單檔三份及教學簡報檔乙份。教學設計檔(01.「 候風地動儀 2.0」教案.pdf)為 3節課的教學設計,旨在以科技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達成「做中學」的理念。學習單檔(02-1.地動儀升級改造討論單.pdf。 02-2.候風地動儀 2.0 教案 arduino uno 板安裝規劃表.pdf。 ),皆是合作討論的書面呈現,讓學習有脈絡可延伸,經驗可以積累。教學簡報檔(03.教學簡報.pdf),輔助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將超連結檔和示例圖,張貼於簡報中呈現,讓教與學更為方便。
陳俊龍/嘉義縣菁埔國小國小5-6年級
點閱:530
下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