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讓我們來一較長短
代傳(原作者為東光國小侯欣妤、劉文雯) 依據教育部92年公佈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之量與實測主題指出,國小階段對長度所探討之範圍,大致上要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主要是從感官直接感覺該量,獲得長度的初步概念,再對兩同類量做直接比較與量的複製;第二階段則是對無法直接比較的兩同類量,能透過媒介量,分別做直接比較,並利用比較結果,做出兩量的比較。然後便能使用個別單位測量;第三階段利用常用單位進行運算;最後階段則是利用複名數來描述測量結果以及使用常用單位的換算。本課程設計為配合國小一年級學童剛從感覺動作期進入具體運思期,又前面已學過第一階段初步的長度概念,因此本課程安排以較簡單的第二階段為主要教學目標,後兩階段留待更高年級實施。 在國小低年級階段,兒童主要是以知覺來比較兩個差異明顯的物體,比較兩物的長短,因此透過日常具體實物的操作經驗,讓學童來認識並描述該具體實物的長度。在活動一,引導兒童利用媒介物量不可移動的兩個物體長度,例如利用塑膠繩複製身高後,再以塑膠繩來比較手臂張開何者較長,讓兒童藉由操作過程將間接比較長度之概念內化。學生能做間接比較,便能使用個別單位做測量,接著活動二個別單位(積木、迴紋針、腳掌長等身體部位)的實測,同長累積複製是個別單位比較的基礎,因此在實作上,指導學童單位與單位之間不能有空隙,即可以決定物體的長短大小,並建立「估測」的概念,培養好的量感,對日常生活很有幫助。藉著利用替換不同長度的單位,讓學童了解使用的單位越小,所得的測量單位數越多;而使用大單位量,所得的測量單位數越少。活動三主要讓學童經由具體操作了解長度也可以加減運算,作為本課程最後的總結活動。
關鍵字
授權資訊
著作權所有
資源類型
教學設計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數學領域-數學
學習階段
國小1-2年級(一)
學習內容
N-1-5 長度(同 S-1-1):以操作活動為主。初步認識、直接比較、間接比較(含個別單位)。
學習表現
n-Ⅰ-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做實測、估測與計算。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2-02-14
點閱數:1,366
下載數:169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8東光國小-讓我們來一較長短-國小第三名.zip (1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