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印刷加速知識普及
當古騰堡的四十二行聖經印製完成時,全歐洲大約只有幾千人能夠讀得到,其中多數為修士和教士。那時候,人們要學得新技藝就得透過旁人身上觀摩,例如不少人以聽說書作為娛樂,這些說書人的故事,都人從別人口中聽來,消息的傳播主要是靠著街談巷議或口耳相傳。但是印刷術改變這一切,除了宗教和政治性的書籍以外,教科書也是最早開始大量印刷的書籍種類之一,書籍印刷的範圍持續增加,例如18世紀上葉,首度出現以兒童娛樂,而不是以教學為目的的書籍,同時,第一本成年人看的小說也問世。起初,小說中敘述有錢的人的故事,無法引起大多數人的興趣,直到1837年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出版《孤雛淚》(Oliver Twist)後,情況才有改變,閱讀開始蔚為風潮。所有印刷品中以新聞報紙最快速且廉價,報紙發展在印刷業中扮演重要角色,許多開始於改進報紙出版方法,最後都被引進印刷業中。報紙約產生於16世紀早期,當時只是很小的單張,並且不定期出刊,歐洲新聞出版從17世紀開始成為專門事業,1609年,歐洲第一家報紙《通訊或報導》在史特拉斯堡問世,英國也在幾年之後發行第一份報紙《每週新聞》。最早的日報是在1702年發行的單張報-每日新聞(Daily Courant),18世紀後半葉,報紙也出現廣告。至18世紀末,新聞報紙在當時的資訊傳播上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歐陸有40家報社,英國有53家,美國在獨立前後成立了35家。印刷術的改進,自19世紀以來,特別是拿破崙戰爭期間,由於不斷增加的中產階級,渴望獲得新知且購買力強,形成市場需求的刺激,促使人們進行印刷術的改進。從古騰堡木製的手搖印刷機,在350年後,將有大改革。史坦荷普伯爵(the Earl Stanhope)在1800年設計了一種鐵架子的手搖機器,並放棄專利權,供其他印刷業者自由使用,很快就取代木製印刷機。1814年,日耳曼人柯尼格為《泰晤士報》發明了蒸汽式印刷機,採用蒸氣機驅動,每小時印量達1100張,大大提昇發行量,也提昇新聞傳播速度,美國人發明了輪轉印刷機和捲筒紙輪轉印刷機,使印刷量每小時12000張。印刷術的進步,書籍成為現代人的重要資源,過去只有修道院政府或是富有人家才擁有的圖書館,到了19世紀紛紛出現了公立的、開放給一般民眾閱讀的圖書館。19世紀教育普及,趣味性閱讀風行,人們有更多機會閱讀書本、雜誌和報紙。一旦瓦斯和電力照明成為一般家庭的必需品,閱讀也不再那麼傷眼力,出版商以相當低廉的價格推出古典和通俗小說,以迎合閱讀大眾日益複雜的口味。有些出版商則推出可以自我學習的書籍,讓那些錯過學校或是學院的人,可以吸收一些他們有興趣的知識,或是有助於提升他們事業的資訊。印刷促進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推廣,書籍價格便宜後會讓更多人有機會獲得知識,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當人們因書籍普及而識字率提高,又反過來擴大了書籍需求量。另外,印刷術幫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們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印行手冊和廣告這類印刷品可以名利雙收,藉此也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書寫能力。例如,早期德國的教會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鐵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師。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69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1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821.zip (35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