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共犯們
不只是良知開始消失,在國社黨崛起到執政的過程中,也有部分德國人不僅選擇漠視,甚至還主動與該黨合作,以達到一己之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民主政治首次在德國歷史中登場,然而這第一次的經驗,很顯然的由於凡爾賽和約以及經濟大恐慌的因素,而在人民心中留下了負面印象。除了普羅大眾的想法,許多支撐此政權的政黨,也對於民主制度感到相當不信任。1918年以前的德國,美其名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實際上國會多被視為一個效率不彰、議員間相互情感交流的機構。因此當希特勒呼喊著「廢除凡爾賽和約」的口號,以救世主的姿態於政壇一躍而上時,保守勢力多半與之合作或妥協。而當納粹黨執政後,對於希特勒雷厲風行的國家社會主義,他們也多半認定為一時的狂熱罷了。除了保守政黨的勢力外,軍方也是助長國社黨氣焰的推手之一。如同前文所敘述的,德國軍方的軍官們,多出身自東普魯士的容克地主階級。雖然近代德國的建立,此一族群有著卓越的貢獻,但在政治思想的主張和觀念上,多是極端保守的份子。因此對於國史上初次肇建共和國,也充滿著輕視與不信任。他們認為德國仍舊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者,而希特勒亟欲建立獨裁統治的作為,自然讓他們容易認同。有了政治與軍事方面保守勢力的協助,希特勒將國家社會主義具體化的動作也日益激烈。在迫害各弱勢族群的過程中,他們的「雅利安」鄰居或曾積極參與、從中牟利,多數的德國人便如此踏入了這個人民共同體的共犯結構中。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94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715.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