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封鎖臺灣
基隆、淡水之役後,北臺灣的戰況呈現膠著狀態,法國政府決定將報復行動改為軍事封鎖。於是,1884年10月,孤拔在旗艦上發佈封鎖臺北西北沿岸的宣言。其內容如下:自10月23日開始,與法國友好之各國船舶限三天內完成裝船,自指定地區內撤出。對於破壞封鎖之船舶,將依國際公法及現行諸條約處理。11月,進而宣布封鎖範圍擴大到距岸5海浬的海上。1885年1月,又宣布封鎖線延長到臺灣東部。封鎖臺灣使中國難以對臺灣進行人員、物資的支援。同時,臺灣對外貿易因此停頓,物價隨之上揚。臺灣道劉璈要求各國領事干涉法國封鎖,惟未能獲得各國領事得到滿意的答覆。清國政府為緩和封鎖,不斷要求南北洋大臣派船前往支援,都未能執行。最後,清廷被迫採緊急措施,暫時利用外國船舶及中式帆船以秘密運輸的方式,從封鎖較鬆的臺灣東部運送物資。清、法在臺灣的軍事對峙,形成長期攻防戰。臺灣各種熱帶傳染病和風土病猖獗,法軍病患死亡人數日增,使法軍逐漸陷於不利的局面。1884年年底,法國侵臺的可用之兵已不足千人。法國政府開始意識到佔領臺灣的困難度,再從駐紮非洲的軍隊抽調千人來臺增援。中國方面則陸續增加兵員,駐臺清軍從最初的五千人增為三萬人。法國政府明瞭僅三千人的法軍已不可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故決定選擇適當時機撤兵,轉而佔領澎湖群島,並對基隆發動最後一次攻擊。基隆之役乃清法雙方在臺攻防最激烈的一次,清軍陣亡一千五百人,法軍也陣亡百餘人。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90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260.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