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數學
國小1-2年級(一)
搜尋相關的資源 992 筆
web三年級數學
面積是用來表示達一固定區域的覆蓋程度或覆蓋大小的量感,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學生以對於基本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藉由鋪排「沒有空隙的圖形」及班級教學佈置等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周界」、「周長」,瞭解圖形經過切割、拼湊後,面積大小仍不變,進而形成面積保留概念。藉以間接比較面積大小,做為未來進入「面積」計算公式的準備。
李采褱/鹽埔國小國小3-4年級
點閱:573
下載:8
web三年級數學
面積是用來表示達一固定區域的覆蓋程度或覆蓋大小的量感,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學生以對於基本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藉由鋪排「沒有空隙的圖形」及班級教學佈置等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周界」、「周長」,瞭解圖形經過切割、拼湊後,面積大小仍不變,進而形成面積保留概念。藉以間接比較面積大小,做為未來進入「面積」計算公式的準備。
李采褱/鹽埔國小國小1-6年級
點閱:471
下載:4
web二年級數學
透過老師設計的雙色長條圖卡,帶入生活情境中的問題,進行具體操作(依問題剪裁,並隨時翻色區別加減數的數量),接著經由「具體圖像」轉化成「半具體的線段圖示」,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接收「線段圖」新名詞的定義與圖像,進而引導學生觀察線段圖數量彼此間的關係,再利用線段圖找出算式的答案。
陳玉仙/瑞光國小國小1-6年級
點閱:743
下載:13
web三年級數學
面積是用來表示達一固定區域的覆蓋程度或覆蓋大小的量感,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學生以對於基本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藉由鋪排「沒有空隙的圖形」及班級教學佈置等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周界」、「周長」,瞭解圖形經過切割、拼湊後,面積大小仍不變,進而形成面積保留概念。藉以間接比較面積大小,做為未來進入「面積」計算公式的準備。
李采褱/鹽埔國小國小1-6年級
點閱:403
下載:5
web加減法
(一):藉由此次評量了解學生能否認識及查閱月曆(知道本月有幾天?幾月幾日是星期幾?某一個星期幾是幾月幾日?)。(二):藉由此次評量了解學生能否報讀含有『星期幾』的簡單一維表格(例如功課表)。(三):學生是否能運用兩步驟的加減法,或加減混合來解決問題。(四):學生是否有能力用一個算式紀錄兩步驟的加減法,或加減混合來解決問題。(五):學生是否有能力應用結合律簡化計算。(六):了解學生能否運用全等的圖形版拼出指定的圖形。(七):了解學生能否依給定圖形,將簡單形體作立體堆疊,並能判斷這些積木是否可以堆疊得起來?(八):了解學生的各單元學習情形,以進行評量後的補救教學。
林怡志/力里國小國小1-6年級
點閱:1145
下載:60
web三年級數學
面積是用來表示達一固定區域的覆蓋程度或覆蓋大小的量感,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學生以對於基本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藉由鋪排「沒有空隙的圖形」及班級教學佈置等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周界」、「周長」,瞭解圖形經過切割、拼湊後,面積大小仍不變,進而形成面積保留概念。藉以間接比較面積大小,做為未來進入「面積」計算公式的準備。
李采褱/鹽埔國小國小1-6年級
點閱:632
下載:3
web數學領域
此評量為總結性評量,主要是透過紙筆測驗的方式了解學童在對100以內的數,包括「個位」、「十位」位名的認識,並比較大小;錢幣幣值的相互關係及加減法的應用。
呂明娟/忠孝國小國小1-6年級
點閱:901
下載:57
web三年級數學
面積是用來表示達一固定區域的覆蓋程度或覆蓋大小的量感,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學生以對於基本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藉由鋪排「沒有空隙的圖形」及班級教學佈置等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周界」、「周長」,瞭解圖形經過切割、拼湊後,面積大小仍不變,進而形成面積保留概念。藉以間接比較面積大小,做為未來進入「面積」計算公式的準備。
李采褱/鹽埔國小國小1-6年級
點閱:867
下載:10
web釘板裡的「形」數
透過「釘板」的教學活動案例,使教育工作者更能了解「釘板」在國小數學教學上之教育意義與價值,進而願意結合相關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從「釘板」的具體操作中,進行數學的推理活動,並學習有意義的數學概念。
梁惠珍/南華國小國小1-6年級
點閱:3137
下載: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