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科技領域
搜尋相關的資源 928 筆
web科技新潮流-3D列印(I):技術原理
3D 列印為工業機器人的一種,又稱為「積層製造」或「加法製造」,主要為透過層層的堆疊來製造實物。 3D 列印又稱為積層製造或加法製造,以 3D 圖檔為基礎,透過多種方式達到堆疊列印成型。已成為現代製造流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技術。 3D 列印技術狹義範圍為增材成型技術,廣義來說是立體實物製造機。 3D 列印技術材料有絲狀、液狀、粉狀材料,所有的 3D 列印技術材料都有相對應的工藝,其中 3D 列印材料又分為三種,而這三種材料又對應出不同的 3D 列印技術工藝。 想了解3D 列印技術,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葉家宏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203
下載:0
web科技新潮流-CAD設計流程
CAD 設計是產品進入製造階段之前,建立產品的數位2D工程圖和3D模型。以前的傳統製造流程是產品開發部門往往都先從客戶需求角度出發,待整體概念成型後,再交由設計部門完成機械結構、外觀 CAD 製圖並組裝;接著分段納入開發電控、自動化系統作業,由電控人員在現場組裝、編程。現在的數位製造流程則可透過統一平台實現機電整合工程數位化,大幅縮短 30%~50%從設計規劃到開發完成製程的時間。加工應用端所使用 3D CAD 圖檔,也有別於過去在工件設計、生產製造的虛擬階段。想了解CAD設計流程,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葉家宏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75
下載:0
web科技新潮流-智慧製造(II):人工智慧
今天的主題是人工智慧,在物聯網收集的資訊,會做一些分析和應用。 而人工智慧就是幫它裝上一個大腦,我不是要這一種邏輯式的思考與反應,要的是用大腦去推理,在工業上會設定一個溫度目標,這個目標如果達到了,我們就會讓它降溫,加熱器就會關掉,這一種就是一個物聯網的運用。 但是,工廠裡面除了溫度,還有像濕度與很多的參數,而這些參數要全部結合在一起,其實是需要有一個大腦去對它做思考,那我們這個大腦,就會是一個人工智慧,透過一些演算法、深度學習,或者是專家系統來做這樣的一個工作。 用物聯網所收集來的資訊加以運用,把它做分析,然後形成一個model,只要新的訊息上來,對它做一些推論分析,我們就可以下決策給設備,,這一種就是人工智慧,它對工業上的進展是非常的重要。 想掌了解科技新知,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林育儒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200
下載:4
web科技新潮流-元宇宙的來臨(III): 混合實境
混合實境和擴增實境在產業界上,其實有點模糊,一般來說也會進行混用。不過明確的定義是:真實世界與虛擬資訊混合,更進一步地說,數位資訊的內容從擴增實境的2D文字、圖片,提昇到3D物件,因此真實世界和虛擬資訊的內容差異在本質上並不大,可能有時候以虛擬世界為主真實世界為輔,有時候以真實世界為主虛擬世界為輔。 而有一個很簡單判定的方式就是,如果你看到的數位資訊是3D的,那就是符合我們所謂混合實境的定義,同樣地,如果看到的數位資訊是2D的,那就是擴增實境。而不管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或混合實境MR,我們統稱它們叫做XR。 不論XR 裝置是VR、MR 或 AR 設計,它們都有共同的條件,也就是數位資訊的整合,隨著穿戴式裝置的場景與裝置持續演進,這些裝置可能出現相當大的差異。 想了解科技新知,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王怡然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224
下載:7
web科技新潮流-3D列印(II):技術種類
3D 列印的技術總類,依照ASTM 積層製造分類,將 3D 列印製程歸納為7 種:材料擠出成型法、光固化樹脂成型法、材料噴印成型法、黏著劑噴印成型法、薄片疊層技術、粉末床熔融成型、指向性能量沉積成型法。 材料擠出成型法目前是最普遍及最容易上手的,此技術的材料多樣性發展速度最快也最多元。 光固化樹脂成型法則是最早被發明出來的列印製程,藉由紫外波長雷射光照射液態光固化樹脂,經過照射後樹脂由液體變為固體,並進行逐層堆疊而成。 關於3D 列印技術優勢有:可製作呈現最接近實物外觀平滑、精細的原型,能生產小批量製造工具、夾具和裝配夾具,可以生成複雜形狀、繁雜細節和平滑表面。 想掌了解3D 列印技術,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葉家宏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71
下載:0
web科技新潮流-半導體製程(II):微觀的世界
半導體製程的微觀世界,先從電晶體這種電路開始講起,我們經常看到的電路,會有電晶體、電容、電阻這些零件把它拼湊在一起。 所有的電子零件把它微小地放在IC上面,在歷史上的第一位做成這樣子IC的人,叫做Jack Kilby,他也得到2000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他做出第一個之後,大家一直會想要把它縮小化。 大家都聽過蠻著名的摩爾定律,摩爾定律就是在每18個月裡面,在同樣面積大小的IC裡面,我們的電晶體會增加一倍。 大家經常會聽到曝光機,它細小到奈米級,大概是我們頭髮的一萬分之一倍,之後曝光要做一些移動,移動時要去做對準,對準時的精度就非常非常重要。 因此,微觀的世界並不是說大家所想象的那麽簡單,什麼都縮小化,其實它也要有技術來進行支撐,才會讓我們的半導體的進展可以一直往下走下去。 想掌了解科技新知,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林育儒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60
下載:2
web科技新潮流-3D列印(III)
3D列印特色優點有高複雜性、高客製化、高附加價值,其實是最符合醫療領域應用,因此,3D 列印科技的進步在醫療領域上有了許多的貢獻。 高客製化及精準醫療興起,新興的工具與技術正在縮短醫生與病患的距離,提供給病患更好的診療流程。 3D列印在醫療臨床應用上,分為三大部分:術前規劃、術前模型與手術導板、生物列印。 3D 列印能降低醫生在非專業領域負擔的責任、提升醫療設備水準以增進手術安全性、減少病患手術時間以維持醫生健康品質。 想知道3D列印在醫療臨床上的應用,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葉家宏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69
下載:1
web科技新潮流-智慧製造(I):物聯網
物聯網的架構其實可以分成感測層、網路層、應用層,感測層是今天要看到、要聽到、要摸到,才能有這一方面的資訊,才能跟人家講,所感受到的是什麼東西,才能跟別人去做一個分享。 人跟人之間的溝通,就必須要透過一個傳輸,或許是無線網路,或者是一些在工業上所說的各種的一個通訊協定去聯絡這兩個物體之間,去讓彼此知道對方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最後會有一個應用層,這個應用層就是我今天收集到的這一些對方的一個資訊之後,我要把它拿來做些甚麼應用? 比如說今天大部分老人家在家裡跌倒是很危險的,那麼就可以裝設一個加速規的感測器,只要有加速的動能,感測器就會傳出訊號,然後就會傳輸到雲端裡面,雲端的應用層會有一個model,它會知道是老人跌倒了,它就要趕快做一個處置,通知家人或通知119或通知醫院,像這樣子就是很簡單的物聯網的運用。 想掌了解科技新知,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林育儒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65
下載:0
web科技新潮流-人體計測在人因工程上的應用
人體計測的英文是Anthropometry,這個字其實是組合字,由希臘文anthropos (man) 和metron (measure) 二字結合而得;意思是量度人體各項特徵的學問,其實我們一般民眾對於人體計測應該不陌生,想想看生活周遭有什麼地方跟量度人體各項特徵有關係?沒錯!就是身高體重。 廣義而言,這些特徵包括:直線距離、環圍、彎曲角度、體表面積、肌肉厚度、身體各部運動的可及範圍、肌肉強度、反應速度、能量消耗……等。 人體計測資料庫之完備及其應用之普及程度,不僅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發展水準,也代表一個國家的實質生活品質,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個大規模的人體計測資料庫。 在量測方式上,人體計測的量測方式分為兩類,一種是直接量測;另一種是間接量測,早期由於量測設備的限制,多半都採用直接量測,但這會出現觀測者主觀所造成的誤差問題,而當光學儀器與電腦設備的進步,發展了間接量測的方法,這就可以大幅度避免人為所造成的誤差。 想了解科技新知,1/26(四)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王怡然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69
下載:0
web科技新潮流-腦機介面來臨了嗎 ?
透過量測大腦訊號來對應動物的各種活動的技術,其實在神經科學領域已經是科學家的日常,主要是如何將腦機界面從試驗室場域轉換到生活日常,才是未來的挑戰,而所謂的腦機界面,是在大腦與機械間建立一座橋樑,讓使用者不必額外的控制器,僅憑意念或想法就能直接連結裝置進行操控。 不過,因為人腦太複雜,有一千億個神經元細胞,必須同時測量才能完全理解人腦,科學家能突破的研究遠不及九牛一毛,從腦機介面技術本身來看,需要與大腦相容的生物材料,並保證長期使用,同時降低價格成本,充滿還沒解決的問題,除此,還有跟人工智慧ai面臨一樣的問題,包含技術監管、道德倫理爭議、商業化模式探索等挑戰。 即使到下個世紀,腦科學依然還是尖端科學,除了植入式晶片至放在大腦中,另外一種非侵入式的腦機界面就是利用擷取大腦皮層的電訊號來解析腦趨活動,藉由腦科學的基礎研究反推大腦狀態,來設計相對硬控制步驟,達到所謂意念控制的腦機界面。 想了解科技新知,1/27(五)請跟著季潔與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王怡然教授進入科技新潮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64
下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