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03
台灣經濟展的領航人 - 尹仲容-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經濟展的領航人 - 尹仲容
鄒玫/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元1903?1963年,湖南邵陽人,1925年畢業於上海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前身)電機工程系。自1949年起,歷任中央信託局局長、經濟部長、外貿會主委、美援會副主委及台銀董事長等職。民國40?50年間,推動執行許多經濟措施,使台灣經濟從戰後廢墟中重建經濟體系與本土工業,又積極培植台灣的經濟人才,堪稱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領航人。
點閱數39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6-25
曲徑通幽獅頭山-資源代表圖
web 曲徑通幽獅頭山
黃瑋雯/市立文山國中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主題:獅頭山步道探訪、生態語言教學活動 獅頭山是新店的登山步道之一,就在文山國中後方,以生態豐富著稱。配合七年級生物、地理以及英文課程,帶領學生進行獅頭山的地理考察及生態探索活動,進一步認識校園附近的環境,同時將課程融入活動之中,邊玩邊學,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並且藉由置身自然之中,讓學生體認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
點閱數607
下載數23
修改日期:2011-11-08
節電減碳GOGOGO-資源代表圖
web 節電減碳GOGOGO
賓志偉/新北市立仁愛國小國小3-6年級
1.是"節電減碳GOGOGO"動態課程教學記錄。2.亦可做為節能教學影片使用。
點閱數525
下載數29
修改日期:2025-05-12
村里的未來─再造新村里教學活動設計-資源代表圖
藉由觀察村里所面臨的問題及一些村里改善的事例,引導學生了解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並且透過互動討論、媒體欣賞等方式,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的方式,藉此了解社區改造的意義與重要性。
點閱數609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2-02-14
DOC在地課程-《DOC 微電影》橫山幸福茶/橫山數位機會中心(橫山 DOC)-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DOC 微電影》橫山幸福茶/橫山數位機會中心(橫山 DOC)
橫山數位機會中心/社團法人新竹縣戴姓二禮堂相魁公脈下宗族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有著共同理想的在地農人,藉由親善土地,循古法找回記憶中的茶香,透過明基友達基金會的輔導,打造共有品牌「沙坑紅寶」,讓茶繼續生養人們,日日守護著家鄉,以「奉茶」的心意,讓感謝瀰漫,分享友善平台,祝福接下來的旅程一路飄香。
點閱數18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滬尾之役 影像館展場花絮-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滬尾之役 影像館展場花絮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滬尾之役影像館」民國108年(2019)至民國109年(2020)佈展於淡水海關碼頭園區,面對紅毛城,連接淡水老街河岸的最底端,碼頭上可見到當年船隻停泊的繫船柱,從園區望向出海口,滬尾之役的戰場就在面前。走進園區B棟倉庫的滬尾之役影像館,透過入口的多媒體地面互動裝置《架海飄洋》,走在光盤之上,漂浮於海面,彷彿穿越大洋而來,準備重返滬尾之役的戰場。來到《爬梳歷史》,靠近便能觸動古畫燒開,一本歷史古書映入眼簾,翻閱著古書認識滬尾戰役的史實內容。
點閱數18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3-12-27
與日本人的貿易-資源代表圖
web 與日本人的貿易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西班牙人也參與海域間的轉口貿易,例如向雞籠或馬尼拉的商人訂貨,然後轉賣到日本,荷蘭文獻上便曾經記載:1634年11月,有五艘馬尼拉來的中國帆船抵達日本平戶港,也有兩艘船從雞籠來,這些船載運木材、少量的絲、白糖及其他貨物,這些貨物是一位住在長崎的西班牙人訂購的。日本人也經營日本與雞籠之間的貿易,如1631年4月,日本平戶港的荷蘭商船報告說,一位日本人武左衛門派遣一艘船到臺灣的大員港,但據長崎當地人的說法,該船與自長崎出航的另一艘船其實是派往臺灣島西班牙人的要塞,文中也說到日本人到雞籠、淡水收購鹿皮,另有日本人來淡水開墾農地等,可見日本人在雞籠的貿易活動亦頗為常見。
點閱數301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4
立憲思想的推廣-資源代表圖
web 立憲思想的推廣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清末的立憲運動,主要是利用組織團體、刊物宣傳、群眾請願的方式加以進行,以集體的名義向皇帝和官方機構表示意願。在立憲運動的過程中,先後出現了許多勢力龐大的團體。他們一方面在民間網羅支持者,一方面向清廷請願施加壓力,以促成君主立憲的早日實施。這些勢力龐大的團體,主要可以分為帝國憲政會、政聞社和預備立憲公會。帝國憲政會的主持人是康有為,本部在紐約,是由之前的保皇會改組而成。其主要主張有二,希望光緒皇帝出面主持大政、回應全國要求立憲的潮流。由於康有為是戊戌政變後的通緝犯,所以帝國憲政會的主要勢力在海外,參加者以僑民為主。政聞社為梁啟超所組,地點設在東京,主要成員多為旅居日本的華僑和留學生,因此活動範圍集中在日本,其主要訴求為要求清廷「實行國會制度、建設責任政府」。預備立憲公會的主持人為清末狀元張謇,參加成員多為官場與實業界人士,主要來自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他們的訴求主要在請願速開國會,清末幾次大規模的請願速開國會運動,策動人物主要即來自預備立憲公會。
點閱數3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家鄉的傳統住屋-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的傳統住屋
陳志和/市立建國國小國小3-4年級
1.原住民的傳統住屋2.漢人的傳統住屋3.老建築找到新生命
點閱數14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11-14
預備立憲的過程-資源代表圖
web 預備立憲的過程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由於中國內部不斷的發生有組織有力量的革命行動,光緒三十三年清廷為了抵制日漸高漲的革命風潮,開始進行一連串的籌備立憲行動。諭設資政院,並令各省籌設諮議局,並創刊「政治官報」,以宣傳立憲政令,介紹各國的憲政思想與制度。光緒三十四年頒佈了「憲法大綱」,以九年為召開國會實施立憲的期限。可惜憲法大綱中,卻將皇帝的權力提高到比日本明治天皇的權力還大,失去君主立憲以君主為虛位元首的意義。宣統元年和宣統二年,中央資政院和各省諮議局分別正式成立,成員多半為曾經擔任官吏的士紳。各省諮議局成立後,他們的共同政治要求,是向清廷請願儘速召開國會,經過三次請願風潮後,再加上中央資政院開會討論後,全體議員均表示贊成,清廷迫於壓力下,將九年的預備期限縮短為六年。宣統三年清廷頒佈內閣官制十九條,並公佈了所謂責任內閣的閣員,十三人內閣名單中,滿人佔了八名、漢人四名、蒙古人一名。而滿人八名中,皇族又佔了四位,又以聲名狼籍的慶親王奕劻為總理大臣。因而被譏稱為「皇族內閣」。經過此次事件後,立憲派人士對於清廷大失所望,認為清廷並無立憲的誠意,因而轉向同情支持革命運動。
點閱數34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