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8
魏源(1794-1857)的海國圖志-資源代表圖
web 魏源(1794-1857)的海國圖志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魏源字默深。鴉片戰爭期間,曾擔任兩江總督的幕僚,發覺中國之所以失敗,固然由於西洋人之船堅砲利,而當局對外界之缺乏認識,以及內部軍事、政治的腐敗,為主要原因。今後革新自強之道,唯有從社會人心方面著手,乃著「盛武記」一書,歷敘清初歷史推求盛衰之理。後來根據「四洲志」及歷代史志輿地書籍,加上外人紀錄,撰成「海國圖志」。此書內容包括四部分:一為記載世界各國歷史、地理和最近情形。二為敘述鑄造和使用西洋大砲的方法。三為敘述製造西洋輪船、水雷和實用工業技術。四為整理當時朝野和魏源本人應付西洋各國的策略。魏源不僅主張要學習西洋物質文明,更要從國民心理方面做文化之根本改革。他於序言上說明編書之動機:「為以夷以攻夷而作,為以夷以款夷而作,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國圖志所透露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在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所產生的第一部改革方案,也為中國在面對西方挑戰下所引起的第一次有力反應。他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主張,後來成為自強運動的指導方針,可以說是走在時代前端的清代知識份子。
點閱數45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2
不平等條約束縛的內容-資源代表圖
web 不平等條約束縛的內容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領事裁判權:即僑居在中國的外人不受中國法律的管制與法院審判,如果外人犯罪或成為被告時,均由該國官吏按照該國法律判決,中國官方不能過問。原先外國在中國並無法庭,故由駐華領事負責裁判,所以也稱為「治外法權」。片面最惠國待遇:一國在通商、航海、稅收及法律等方面,給予另一國優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稱為「最惠國條款」。這種待遇一般都是兩國相互給予,但是中國與外國訂定的條約,只片面規定該國單方面享有最惠國待遇,中國並無對等權利。而且凡是中國讓與任何一國的權利,只要是訂有最惠國待遇條款的國家,均得援例享有。協定關稅:即外國貨物進口稅率與進口後運銷各地的稅率,均須與外國政府協商後訂之,中國不能自行提高關稅。這對中國經濟傷害甚大,由於沒有關稅保護,中國的工商業缺乏能力與歐美競爭,使中國淪落為列強的原料供應地與產品傾銷的市場。租界:各國取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劃定作為「居住或經商」的特定區域,在租界之內,外人可以築路建屋,之後更發展出獨立的政府與法律,不受中國政府的管轄,此舉無異是「國中之國」,嚴重傷害中國領土的主權。駐兵權和限制中國駐防條款:依照辛丑合約的規定,外國軍隊可以在北京使館區及北京天津山海關一帶分別駐防。又租界以內,亦多有外國軍隊駐屯,例如上海租界。此外,還限制中國軍隊不得在自己國家境內若干地點駐防,例如從北京到海道一帶。內河航行權和口岸設廠製造權:一國之內河,本應只准本國船隻行駛,但不平等條約的關係,使西方列強可以任意在中國內河自由航行停泊。馬關條約以後,西方列強又得以在中國境內口岸設廠製造,而中國又無管轄權,損害了中國工商業的利權。鐵路經營和礦山開採權:根據條約或合同關係,外國得以有在中國境內經營鐵路甚至開採礦山的權利。用人限制:中國海關郵政和鐵路高級人員,因條約或合同關係,必須聘用外人擔任。不僅影響中國利權,更使外人得以間接控制影響中國的海關郵政等相關事業。
點閱數53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02
傳統特色與母系社會-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特色與母系社會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卑南族的社會裡有二個領導人物: 一個是男祭師,負責主持部落性的重要祭儀。一位是政治領袖,由村子裡領導能力強的人來擔任,負責部落裡重大事情的協調者,一是人獵祭、爭戰的領導人物。目前男祭師依然沿續傳統的職責,在部落裡受人敬重。政治領袖則因現代行政體系的介入在各村的職權消長也有所不同。以南王為例,里長的職權有凌駕傳統領導人之趨勢,但長老群依然受敬重。建和則恰好相反,頭目的領導地位居高不下。有些村落的年輕人有感於傳統文化的式微,近年來極力鼓吹延續傳統命脈的活動,呈現了年輕人拉著老人往前跑的現象。不管任何形式的演變,族中長老的生活體驗與傳統智慧依然是族人諮詢的對象與精神支柱。卑南族早期是母系社會,母系社會的特色,婦女在親族社會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卑南族家系承傳是以女嗣承家為主。母系社會在知本及卑南這二個社群中,以知本社群因深受排灣族和漢人的影響,且份子複雜,所以傳統文化的保存較不完整,而卑南社群的卑南社,即今日的南王村,則是今天卑南傳統文化保存最多的一部落。卑南族的社會組織是建立在母系世群二個團體形式上,所謂母系社會有下列幾點特質:(一)婚姻上,男子以入贅女方家為原則。(二)氏族姓氏的繼承以女子為主。(三)財產的繼承是母傳女。(四)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親方面的女子來承續。卑南族親屬組織是以血族型認親法則為基礎,而受長女繼承的影響。血族型認親法則的特性是:父母雙方的親屬完全相等,子的後裔與女的所出也是完全相等親疏地位,但受長女繼承的影響,長女繼家招夫,實行從母從妻居,次女以下的女性雖然婚後 另行建家,過核心家庭生活,但次女以下的女性初婚時,必需先與長姊居住一段時間,直到生下第一胎後,始另行建屋。雖然卑南族是以母系社會的招贅婚為常則,但求婚者以男性為主動,通常男子以自己的頭巾和檳榔袋送與女子作為定情飾物,女子接受後,男子常採薪柴送女家,女子亦到男家幫男子母親工作,後由男方家長向女方求婚,與阿美族的男方被動稍有不同。然而這樣的習俗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調適。以結婚為例,目前大都是從夫居住的父系社會的婚姻法則。孩子們的姓氏也以父親的姓氏為主,有些家庭則一半從父姓、一半從母姓。
點閱數37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6-02
鴉片戰爭前的行商體制-資源代表圖
web 鴉片戰爭前的行商體制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康熙以後,中外之間的貿易逐漸形成一定的進行方式,其中中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是「行商」,他們是一批取得官方批准經營權的商人,就意義上可以說是一批由官方所指定的「官商」,各個行商又以所組織的「洋行」來經營對外的貿易活動。然而清廷又規定「洋行」不可各自與外商進行交易,而必須由「洋行」所聯合組成的「公行」來進行實際的對外貿易。因此,「公行」就有了二種角色地位。一方面是一個有獨佔性的商業工會組織,外國進口與中國出口的一切貨物,都由其負責收購承銷,也就是壟斷了一切對外貿易活動。二方面是一個替清廷執行職權的組織,外商在中國的貿易活動、外交活動都必須透過此組織辦理,無法與清廷進行直接的交涉。所以這一套具有壟斷獨佔性質的「行商體制」造成了「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現象,埋下了中外雙方關係逐漸惡化的種子。
點閱數187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6-02
鴉片戰爭的影響和檢討-資源代表圖
web 鴉片戰爭的影響和檢討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方世界的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觀念自此逐漸深入影響中國,衝擊中國固有的一切事物。雖然此一戰爭一般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但大多數的清朝官員與知識份子並沒有從此戰爭的失敗得到教訓,也沒真正瞭解到失敗的原因,與西方人士的接觸往來依舊以固有的天朝觀念處理運作,導致外交與通商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最後因為二次英法聯軍的慘敗,才使清廷醒悟到中國的外交與軍事必須進行改革。然而從鴉片戰爭到英法聯軍期間,卻因為固守天朝觀念,讓中國近代化的改革運動延誤了二十年的時間。
點閱數458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2
鄒族年節習俗-資源代表圖
web 鄒族年節習俗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一)獨一無二的年終大掃除「荷美雅雅」舉行的日期確定之後,就要準備過年了!祭典之前,必須先上山獵取小米婆婆愛吃的松鼠,然後整理祭屋、釀酒、椿米做糯米糕。家族成員還要合資購買一隻豬,做為祭典與招待親友之用。據說小米婆婆愛乾淨,討厭刺鼻的腥味,整個祭典期間,鄒族人不可以吃魚、蔥、蒜之類的食物。家中裝食物的容器得用樁草洗過:清理乾淨之後,家長在以象徵清潔的樁草拂過家中各個角落,來一次相當特別的『年終大掃除』!(二)迎新送舊過新年祭典第一天天一亮,族中長老就背著祭物,手持箭竹杖,前往種植祭典用小米的『聖栗田』,迎接明年負責看顧家族的小米婆婆。長老在田中挑選兩束接實最飽滿的小米穗,小心翼翼地割下,一束放在田邊預先搭好的小竹架下,一束放在背簍中,帶回氏族祭屋,放進聖栗倉中。之後,族人就可以收割小米了。祭典第二天,收割完成,長老在到聖栗田中進行儀式,並將原先放在田邊的那束小米穗帶回氏族祭屋,整個迎新送舊的儀式才完成。所有過程,必須保持安靜,連打噴嚏也不可以呢! (三)一大早就團圓鄒族人的新年,吃的不是年夜飯,而是團圓『早』飯。一大早,全體族人到氏族屋集合,一個個輪流在祭品前,以手指沾點小米酒,按在豬肉上,向小米婆婆報到。之後,眾人圍坐在如豬肝等豐盛青菜的桌前,等待主祭做祈福潔淨儀式。只見主祭以豬耳朵尖劃過每位族人頭頂上空,口中還發出『嘖、嘖!』的聲音。這個儀式除了讓小米婆婆認得每位族人,保佑來年平安,也可以讓平時分散各地的家族成員認識彼此,聯絡感情。儀式完畢之後,就可以開動吃年早飯啦!
點閱數482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6-02
賽夏族族群分布與社會組織-資源代表圖
web 賽夏族族群分布與社會組織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根據口語傳說,賽夏族的主要發祥地原本是在大霸尖山附近:「由於洪水氾濫變為汪洋一片,僅存的一個人躲進織布機的木筒裡,漂到大霸尖山。當時大霸尖山住著一位造物者,他撿起這個人,把人切成小塊丟進水裡。這時,肉變成賽夏族,骨變成泰雅族,內臟變成漢人」。後來祖先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其後又繼續南移,經過族群的擴散和遷移,如今賽夏族的分佈地區約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和泰雅族毗鄰而居,並以鵝公髻山和橫平背山的脊線,分為南賽夏與北賽夏兩群。族人分佈以苗栗縣南庄鄉最多,主要在東河、蓬萊、南江三村。其次為新竹縣五峰鄉,新竹縣竹東鎮亦有賽夏族人。賽夏深受泰雅族影響,也有紋面習俗,是父系社會,以矮靈祭聞名。賽夏族的社會運作,除了有地域性的部落組織之外,更重要的是父系氏族組織。由於賽夏族的社會是典型的父系社會,因此以共同父系祖先為主軸,所形成的血緣團體,是最基本的社會單位。通常,聚居在鄰近地區有直接父系血緣關係的家戶,形成部落內一起舉行「祖靈祭」的祭團,這也是共同開墾、築屋、共組獵隊等最基本的實際行動單位。這些直接血緣團體,透過「姓氏」概念的分類整合,又組成具有傳說血緣關係的父系氏族,成為跨部落的社群單位。賽夏族人的姓氏很特殊,以動物、植物、自然現象作為氏族的圖騰,並加以應用在漢姓上面。如「風」姓的族人相傳他們的祖先是風的後代。「日」姓的族人是神話傳說中射日英雄的後代。「芎」姓則為住在長滿九芎樹林的人。同「姓氏」的氏族群,具有外婚限制、司祭權承襲、和身份認同等重要意義。賽夏社會,就是經過這種嚴密的父系氏族組織,與零星鬆散的地域聚落組織的共同運作,交織形成部落內與跨部落間的結合基礎。
點閱數50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02
八部合音-資源代表圖
web 八部合音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布農族的(pasibutbut)是一首在傳統布農社會於每年二月播種祭之前,郡社及巒社群人所唱的一首祭歌。由於其演唱的複雜性及禁忌的限制,因此無形中增添了很多外加的神秘感及不同的解釋法。以小米(dilas)為主食的布農族人,在每年整地完畢到播種祭之前,就運用一套嚴肅的祭儀,透過pasibutbut的集體演唱,把布農族人的心願及祈求傳達出去。台灣原住民當中,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是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西元1952年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寄至聯合國的文教組織,當代的知名音樂學者聽了之後,驚訝於古老的部落為何會有如此繁複的和音,當時西方的音樂學家認為音樂的起源是由單音、雙音而發展至和音的理論也不攻自破,從此重寫了音樂起源說的論點。每年十一?十二月之間,布農人舉行小米播種祭,為了祈求小米能夠豐收,因此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因此,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軌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台灣原住民的音樂堪稱世界音樂的瑰寶。除了「祈禱小米豐收歌」以外,布農人和音唱法是無所不在的,凡飲酒歌、祭槍歌都以和音的方式來表現。雖然布農人的傳統生活習性已經改變,祭歌之類的吟唱,只在某些表演場合才聽得到。西方宗教進入布農部落以後,以傳統曲調配合宗教涵義的歌詞,使傳統歌謠的發展呈現了新的生機。就連四、五歲的小孩,都能以和音的方式唱誦布農族的歌謠,不禁讓人羨慕上天賦予布農人的天賦與才華。
點閱數1443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2
石板屋與豐年祭-資源代表圖
web 石板屋與豐年祭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魯凱族的傳統住屋是相當具有山地文化特色的「石板屋」,所用的石材以當地出產之黑灰板岩和頁岩,經簡易加工後成為規則片狀之石板,堆砌而成具有民族特色之住屋。建築時不用一根鋼鐵,不用任何石灰泥,即可建造出魯凱族人獨特又堅固的房子。一般人居住的石板屋,三星期可以完工,貴族居住的石板屋,比較講究,除了住屋以外,平時聚會的廣場,家中屋頂上的木雕,都是不可缺少的 。每年國曆八月十五日所舉行的豐年祭是魯凱族最重要的農耕禮儀祭典 ,每年農作物收成後,山中各部落的居民會舉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來祈求感謝上天帶來農作物的豐收,並順道祈求上天賜與平安,是屬於一種綜合性的祭典。關於豐年祭的內容,其實並不單是只為小米而舉行,除了祈求小米豐收外,也祈求其他的農作物如芋頭、甘薯等豐收;另外的戰爭、打獵、財富、農耕用具等也都是祭祀內容之一,項目頗為豐富。豐年祭通常於早上八、九點開始,穿著傳統服裝的族人聚集在祭場上,場內搭有數間茅草棚,掛著象徵吉祥的百步蛇和太陽神畫像。祭典開始,主祭者吟誦禱文,謝天並祈求來年豐收與平安後,祭場中央燃起火堆,族中勇士紛紛跳過,象徵驅除邪魔妖靈。開幕式後,接著上場的是山地歌舞表演、鞦韆大賽、拋物比賽、百米賽跑,競爭與聯歡晚會等節目,一直到入夜後才慢慢結束,其中,最受人矚目的便是傳達男女情意的盪鞦韆大賽。『盪鞦韆』是魯凱族人的傳統民俗遊戲,比賽當中,男士一牽一盪將少女盪高,當少女盪到最高點時,狀如空中飛人,看來驚心動魄。當選手在場上競技的時候,其餘的人就在四周圍成一個圓圈,以傳統歌舞替場中人加油 ,當少女盪到愈高處,歌舞便愈高亢,由於此項遊戲須一男一女合作無間 ,所以現已演變為男女互相認識,傳達情意的活動。
點閱數9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2
排灣族的社會組織與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排灣族的社會組織與文化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分為貴、賤兩大階級,即貴族地主與平民佃農,身分世襲。階級制度為世代所承襲,排灣族是個兩性平等的社會,採長嗣繼承。也就是說,只要你是家裡的第一個小孩,不管是男是女,都可以繼承家族的財產、權利,因此許多部落出現了女性的頭目掌理部落的決策事宜。其餘的兄弟姊妹則於結婚後搬出本家,另立家屋、家名。在北部的排灣族還有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士」的階級。平民是勞動階層,是社會的主體。平民在貴族的領地耕種、狩獵,要繳納各種租稅給貴族,如山林稅、狩獵稅、土地稅、水源稅等。平時要服從貴族的命令並接受貴族的差遣。貴族在政治、經濟上擁有相當的特權。部落中的土地及其附屬物、耕地、獵場、河流都是貴族所有。貴族是勞心階層,同時也是部落中的管理階層;不論公私,有權命令、調派平民。平時對平民要善盡扶助之責。遇有糾紛要協助仲裁。此外,也只有貴族才能享有裝飾的權利。因為貴族生活悠閒富裕,才能把時間花在裝飾上。貴族盡其所能美化其住屋、衣飾及器物。紋身是貴族的特權。青銅刀、琉璃珠、古陶壺也是貴族才能持有的重要器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貴族的衣飾、家屋、日常用品及雕刻藝術上享有平民不能擁有的百步蛇紋。貴族家屋出入口的木雕柱、屋內主柱、屋簷下的桁板及室內的壁板,器具如木箱、木枕、木臼、連杯、針板、佩刀、盾牌及占卜箱等,都是百步蛇圖樣經常出現的地方。貴族被認為是百步蛇的後裔。百步蛇紋是貴族專屬的紋飾,藉以強調統治階級的權威、榮耀與力量。因此,只要從器物衣飾上的紋飾就能清楚地判別身分的不同。百步蛇紋除鞏固貴族神聖的地位外,更具有強化排灣族階級社會結構的功效。貴族階級講究門當戶對,以同階級間的聯姻為理想的婚姻形式,因此頭目階級常與鄰近村落的頭目結為親家。頭目是地主階級,擁有土地、河流與獵場。藉著婚姻關係可以擴展自我的領地。階級低的族人也希望能與比自己階級高的人結婚,藉以提升自己的階級,因而在婚生子女中會有階級升降的有趣現象。
點閱數525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