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傳統技藝-一張菩薩頭像引領 林保堯走踏臺灣宮廟聆賞建築美學
在臺北藝術大學擔任教授的林保堯,總結對宗教文化研究的心得:「過去這三十年,臺灣的確慢慢把百年遺失的人文藝術慢慢補回來了。但古蹟文化教育的最後還是必須轉為人文教育,必須扎根,轉到中小學校去,不從小開始來不及呀!」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教育部委辦計畫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學習表現
2b-Ⅱ-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社3d-Ⅳ-2 提出保存文化資產、改善環境或維護社會正義等可能方案。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社3d-Ⅳ-2 提出保存文化資產、改善環境或維護社會正義等可能方案。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更新時間
2024-01-09
點閱數:107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