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43年初,同盟國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提出要求軸心國無條件投降:當時同盟國擔心西方國家與蘇聯的同盟會分裂,威脅到對納粹德國的勝利。由於無條件投降排除了任何進行停戰談判的可能性,西方國家可以以此向蘇聯保證它們會與蘇聯一起直到最終戰勝納粹德國。蘇聯決定參加這個要求。當時納粹德國宣傳部聲稱同盟國的目的在於完全摧毀德國,激勵德國人民背水一戰。希特勒排除任何投降的可能性,並於1945年4月30日自殺。通過他的遺囑指定的帝國總統卡爾?鄧尼茨發表電台演講說:「我最重要的任務是防止德國人民被入侵的蘇維埃敵人消滅。因此軍事戰鬥繼續下去。」此時許多地區的德軍已經投降,但是鄧尼茨依然試圖與西方國家達成部分停火協議。由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將軍帶領的德國代表團於5月6日在法國蘭斯盟軍最高指揮部提出這個要求時,立即被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拒絕。鄧尼茨一開始只授權約德爾「與艾森豪將軍的指揮部簽署一個停火協議。」但艾森豪拒絕後,他通電下令約德爾簽署徹底無條件投降。這個投降於5月7日2:41簽署,從5月8日23:01開始生效。由於這個無條件投降只是由約德爾,而不是由德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簽署的,因此於5月9日午夜在柏林蘇軍指揮部德軍陸海空三軍指揮官代表鄧尼茨再次簽署,證實了德國的無條件投降。西方盟軍的簽署人是亞瑟?泰德將軍,蘇聯部隊的簽署人是朱可夫將軍。由於在蘇聯德國投降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正式生效,直到今天,俄羅斯仍以5月9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慶祝日。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09-09-07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