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鴉片戰爭之後,在「中華醫藥傳教會」的推動下,西醫以更大規模、更系統的傳入中國,以五口通商的城市為主,建立醫院、編譯書籍和傳播西醫知識。其中,在醫藥傳教方面作出較大貢獻的是著名傳教醫生嘉約翰(John Glasgow 1824-1901)和他創辦的博濟醫院(Canton Hospital)。嘉約翰是美國長老會(Presbyterians)傳教士,1847年畢業於費城傑佛遜醫學院。1854年受教會委派來華,在廣州眼科醫局協助伯駕工作。1855年伯駕出任美國駐華外交官後,眼科醫局由嘉約翰全面負責。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眼科醫局毀於戰火,1859年,嘉約翰用募集到的捐款在廣州另辟新址設立了一家新醫院,定名「博濟醫院」。這是中國最早的醫科,完備的教會醫院。嘉約翰擔任院長44年,直到1899年卸任。不僅在廣州設有總院,還在廣東的其他地區設立分院,既便於下鄉傳道,又能沿途施醫給藥,可謂一舉二得。該醫院以專治眼科和外科手術最為擅長,曾經成功施行過結石手術、卵巢囊腫切除手術和腫瘤切除手術。據統計,嘉約翰醫生在主持博濟醫院的醫務近半個世紀中,他所診治的門診病人多達74萬人次,住院病人達4萬人次,曾為49000余病人做過外科手術,培養了150名西醫人才。博濟醫院還兼有刊印醫書和編譯醫學教材的功能。1871年,嘉約翰翻譯的系統介紹西藥種類、制法、功效及用途的醫書《西藥略釋》,即由該院刊行。嘉約翰另一個重要貢獻是開創了西醫教育之先河,創辦醫校,培養西醫。近代中國之傳教士為了醫務的需要,往往採取招收中國學徒的方式,傳授一些淺顯易懂的醫學知識,以培養助手為目的。馬禮遜、利文斯敦、伯駕等人都曾有過訓練華人做醫務助手的教學經歷。1866年(同治五年),嘉約翰在博濟醫院?創辦南華醫學堂,後改名?博濟醫校。此是中國第一所正式的西醫學校。主要招收惠愛醫局(今廣州市芳村廣州精神病院的前身)的學生,也招收少數開業的中醫生。1868年(同治七年)招收學生12人,1870年(同治九年)又增收數名。每周二、六上課兩次,學制三年。嘉約翰親自教授藥物學和化學兩門課程,聘請留英學生、惠愛醫院的?寬醫生講授解剖學、生理學和外科學課程。至1879年(光緒五年),此校改名?「南華醫校」,同時開始招收女學生。1886年(光緒十二年),孫中山進入此校肄業。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在校學生達到31人。這所醫校至1912年停辦,計共培養了150名畢業生。他們大多數在廣州和廣東省?各地從事西醫業務,也有少數進入西醫學校擔任教師,對於近代西醫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8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