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威爾遜與十四點宣言
實際上,在1917年4月美國參戰之前,美國國內的氛圍,陷入一種孤立主義之中,美國人民大多數認為美國並不屬於歐洲,應及早從歐洲事務中脫身。但是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過程當中,儼然逐漸成為歐洲各國的債權國,因為美國通過貿易受益,開始成為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因此美國政府逐步轉變,傾向於安撫德國並保證平等的貿易機會並順利收回戰爭債務。在戰爭結束前,美國總統威爾遜就提出了十四點宣言,該建議比英法兩國的條件都更寬鬆,希望的就是德國民眾可以更容易接受。美國的民間氛圍是不要再發生戰爭,戰爭對於美國謀求利益不見得有幫助,美國民眾更不希望再次發生世界大戰,有鑑於此,威爾遜認為太過於嚴峻的條款會造成德國的報復心理,未來再次發生戰爭將無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以維持國際秩序,即國際社會提供保證以避免弱國遭到強國侵略。但歐洲強國普遍認為這種構想過於理想主義且不符合歐洲各國的實際。而且這種政策將會導致美國軍事力量過分捲入國際事務。威爾遜意識到為了達到建立國際聯盟的目的,他的十四點宣言需要做出妥協。同時,威爾遜在十四點宣言中最堅持的是「民族自決」政策,例如波蘭,是剛剛從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重新獲得獨立。於此同時他也極力反對建立秘密條約,例如秘密軍事聯盟等。不過他同意要削弱德國的軍事力量。威爾遜的十四點建議具體如下: * 公開的和平條約應該以公開的方式締結而成。 * 在各國領海以外的大洋和水域,有絕對的航行自由,不管是在平時或戰時都一樣。 * 盡最大可能地消除經濟障礙,並在所有同意接受和平及協同維持和平的國家之間建立平等的貿易條件。 * 互相充分的保證各國的軍備減少到符合保衛國家內部安全的最低程度。 * 各國對各殖民地的權利的主張,應該做自由,開明和大公無私的調整。 * 撤退現在在俄羅斯領土上的所有軍隊。 * 在比利時的佔領軍應該撤退,其領土應該恢復,並不得企圖限制她與其他自由的國家同樣地享有主權。 * 法國全部的領土應該獲得自由。被侵佔的法國地區應該歸還。 * 義大利和原奧匈帝國的疆界必須依照民族特性加以清楚的確定。 * 東歐人民按照民族自決原則建立獨立國家。 * 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及蒙地內哥羅獨立。同時巴爾幹諸國的政治及經濟的獨立和領土的完整應透過國際條約予以保障。 *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國內各民族自決前途。 * 波蘭獨立,並獲得波羅的海出海口。 * 建立國際聯盟以保證國際秩序。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50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194.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