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在12世紀初,牛津地區便設有學校,12世紀末,據說因為英國學生被巴黎大學拒絕而在此設立一所大學。牛津大學仿效巴黎大學,在初設之際,設有神學、法律、醫學和藝術等科系。早期牛津大學並沒有校舍,學生必須在租來的會堂與教堂裡上課;在創校初期,學生常與牛津市民發生衝突。在13世紀,在城鎮居民和大學裡的人(市鎮居民和學生)之間暴動,使開始有私人捐獻,協助興建校舍,因而有學院的出現,最早出現的學院有貝列爾學院(Balliol Colleges),其名字來自其捐獻人John I de Balliol,John的父親是下一任的蘇格蘭王,另一個捐獻者同樣具有奠定牛津大學基礎貢獻的是默頓(Walter de Merton) 英國大法官及未來的主教,因此以其名命名的學院是默頓學院(Merton Colleges)。牛津早期研究的基礎放在神學與人文學科,但比起巴黎大學,牛津大學對待自然科學態度要來得開放。培根(Roger Bacon 1214~1294)離開巴黎後,曾在牛津進行科學實驗與講學。13世紀初期,英國王室頒發辦學許可證予牛津大學;15世紀時,牛津建立神學院;16世紀初,教授職位開始得到資助;17世紀後半,牛津大學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大大增強。文藝復興時期的伊拉斯謨斯(Desiderius Erasmus 1466~1536)將新學引入牛津大學,著名學者如莫爾(Thomas More)等人則進一步提高牛津大學的聲譽。20世紀,牛津大學的課程更加現代化,科學被當作專業學科並進一步得到重視。同時,牛津增設許多新的學系,其中包括現代語言系、政治系和經濟系;此外,牛津大學也擁有藏書豐富的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與阿什莫爾藝術與考古學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建立於1478年的牛津大學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也最具聲望的大學出版社之一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29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