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寇謙之與北天師道
寇謙之生當前秦至北魏時人,字輔真,祖籍在今北京一帶,後徙居至今陜西臨潼附近,出身世族,世代崇奉天師道,曾依張魯所傳的教義修煉,之後又跟隨道人成公興修道七年,漸有聲名。他利用北魏建國之初採取崇道抑佛的政策,出來改革道教,他建立天師道場,宣稱太上老君下凡,封北魏太武帝為太平真君,因而獲得了北魏太武帝的信任而被封為國師,使得當時道教在皇帝及大臣間頗為盛行。寇謙之對於道教的修煉,著重服食閉煉,主張去除「三張偽法」,即張陵、張衡及張魯所提倡的原始道教,提出了以儒家禮教為主要內容,而以煉丹禮拜為主要形式的新教義。他首先改革天師道的組織,廢除教職的世襲制度,實行「唯賢是授」的措施;接著又重新制定宗教活動的規章,減輕了信徒的經濟負擔;最後則要求信徒需遵守符合儒家禮教的修道戒律,如此才能得道成仙。此外,他還整理了道教的齋醮科儀,對道教的發展有重大的貢獻。經過他的改革,使得具有巫術色彩的民間原始道教,成為符合儒家倫理綱常以及適合統治階層的「新道教」,被稱之為新天師道或北天師道。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00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859.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