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義軍
清政府割讓台灣、澎湖的消息傳至台灣後,立即引起士紳與人民的反彈。在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乃以「獨立」作為自救的手段。在台灣士紳的運作和部分內地官吏的幕後指使下,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台灣宣布獨立,公推巡撫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義勇統領,製作藍地黃虎國旗,定年號為「永清」,成立「台灣民主國」。然而,日軍登陸後,唐景崧、丘逢甲等相繼遁走,接下來的,則是以中南部士紳、鄉民和以劉永福為首的義軍為主,進行的抗日運動和游擊戰,開啟台灣抗日運動的緒端。台北淪陷後,中南部的抗日勢力逐漸形成,抗日中心轉移至台南,由劉永福出面領導。劉永福是清法戰爭中的名將,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命其入台幫辦協防台灣。台灣民主國潰散後,劉永福成為領導台民抗日的主力。一八九五年七月四日,劉永福假台南府學成立議會,並加強行政與防務的部署。台南府城共分東、西、南、北、中五段防務,以黑旗軍為主力,加上生員吳湯興、徐驤等為首的義軍,以及台灣府知府黎景嵩等組成的新楚軍等,形成台南抗日政府。日軍底定台北後繼續南下,南進部隊首先在新竹城外遭遇義軍的激烈抵抗。義軍的組成主要是台灣民間自衛組織,義軍的主要領導人物有文武生員、鄉職人員、資產人士與綠林豪傑。當日軍佔領新竹後,義軍試圖奪回新竹城,其後,日軍繼續南進,遭遇頑強抵抗,日軍不得不重新思考攻擊方式,並請求增派兵力支援。隨後日軍與義軍在大嵙崁、三角湧等地發生激烈戰鬥,義軍重創日軍,而台北埤角也發生戰事。樺山資紀乃決心在台北至新竹之間,以大規模兵力鎮壓反抗,造成台灣居民極大傷害。八月六日,日軍第二師團抵台增援第一師團,八月八日,與義軍發生尖筆山保衛戰。八月十三日,日軍進攻苗栗。尖筆山保衛戰與苗栗之役,以吳湯興、徐驤、陳超亮、林學院、黃景雲、張照麟、邱國霖為首的桃竹苗的義軍結合奮力反抗。苗栗失守後,義軍勢力重挫,彰化地區的新楚軍代之而起,成為主要抗日勢力。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89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570.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