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金元的一省制
金國剛剛興起的時候,官制簡單,中央首長皆稱「勃極烈」,地位最高的稱為「都勃極烈」,猶如中國的宰相。其後仿行遼制,施行二元統治,以「勃極烈」制度(金熙宗時改為三省制),治理其發源地(即今天的東北地區),而以漢制治理華北,熙宗時成立行臺尚書省。金海陵王時廢除行臺尚書省,結束二元統治。在正隆元年(1156年)廢除中書議政和門下封駁,只留下負責執行皇帝的命令的尚書省。元代建國之初,採取北宋文武分權的辦法,以中書省總攬政務,樞密院職掌兵權。世祖時,尚書省曾兩度設置,但是不久之後即罷除,武宗時又予以恢復,但只有短暫維持兩三年,此後不復再設,尚書省的職權劃歸中書省,六部也改由中書省統轄。門下省則是在南宋時已遭裁撤,元代並不復設。所以中書省成為全國最高位階的行政機構。三省制演變至元代,執掌相權的政務機關此後正式由多元歸於一元。中書省長官為中書令,常以皇太子兼任。中書令之下,設置左右丞相二人,因蒙古習俗尚右,因此右丞相地位高於左丞相。丞相以下有平章政事、左右丞、參知政事,均可參與軍國要政,仍採多相制,透過省內的討論或是百官集議,協助皇帝決策,並且監督百官執行政務。國家政事依照制度皆應經由中書省,否則便是有違法度,而元代宰相為了親自處理政務,常有兼領他職的情況,甚至出現兼領兵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情形。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342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443.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