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新方法及馬克思主義
西方的邏輯理論和方法是新知識份子用來批判傳統文化和倫理觀念的最佳利器,其中又以實用主義、懷疑主義和未知論最為重要。胡適受到赫胥黎的未知論和杜威的實用主義的影響,強調歷史的演變應以注重起源與進化的方式去證明,所以在重估中國傳統價值時,他就堅持所有的推論都必須有證據,無法證明的,則一定要懷疑。在未知論盛行之際,「打倒偶像」的呼聲也在新知識份子裏興起。陳獨秀曾經高呼:「吾人信仰,當以真實的合理的為標準;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傳的虛榮,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應該破壞!」馬克思主義也在此時被介紹進來。1915年,陳獨秀介紹唯物論,1919年《新青年》推出「馬克思主義專號」,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但卻有不少批評,遭到胡漢民的反駁。1919年6月起,《晨報》刊載戴季陶翻譯考茨基的〈馬克思的經濟研究〉,是中國首次有系統的介紹《資本論》。李大釗再發表〈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率先以唯物論來解釋新思想運動。戴季陶與胡漢民強調民族主義,李大釗則主張階級?爭路線。到了1921年,大多數馬克思主義的相關作品都已經有中文譯本。不過,嚴格來說,中國知識分子並未完全接受馬克思主義,他們大多抱著懷疑與批判的態度,1920年代後期,馬克思主義才逐漸深入思想界,1923年以後,有些作家開始接納唯物辯證法之說。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0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