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李大釗(1888?1927)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1911年赴日,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學和經濟學,並開始接觸社會主義。1916年回國,擔任進步黨湯化龍的祕書,從事《晨鐘報》副刊的編輯。1918年受聘為北大圖書館主任,毛澤東當時是圖書館的職員,深受其影響。1920年以後,兼聘為教授,教授史學思想史、唯物史觀、社會主義、社會運動史、社會立法等課程。李大釗對民初青年的影響並不比胡適小。他是陳獨秀編辦《新青年》和《每週評論》的親密戰友和助手,1918年9月,在北大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並且最早在《新青年》介紹蘇俄十月革命以及馬克思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之際,陳獨秀早在3月被迫辭職離開北大,胡適去了上海,只有李大釗親自指導學生行動。1920年,第三國際派遣維丁斯基來華,最早與李大釗接觸,隨即與陳獨秀開始推動籌組中國共產黨的工作,翌年7月中共正式成立。後來,陳獨秀到廣州以後,他就成為中共在北方的實際領導人,當時有「南陳北李」之說。1923年,孫越宣言後,李大釗南下謁見孫中山,請以個人身分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年,在「聯俄容共」的國共合作下,他被選為國民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7年4月6日,在北京蘇聯大使館被張作霖的軍警逮捕,28日在獄中被絞死。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15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426.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