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孫中山與會黨
滿清末造,反滿革命終成為當時重要的歷史發展趨勢。革命黨人中較早接觸會黨,並進而主張連結會黨的首推孫中山。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孫中山即赴檀香山,以組織革命團體相號召。當時孫中山曾指出,「創立興中會,此為以革命主義立黨之始,然同志猶不過數十人耳,迄於庚子,以同志之努力,長江會黨及兩廣福建會黨,始併合於興中會,會員稍稍眾。」由此可見,革命黨看重會黨的規模及其在鬥爭中所顯示的力量,故積極與會黨連絡,以壯大自身勢力,而此舉正是由孫中山首先開始的。海外華人常懷有懷鄉之情,尤其在國外容易遭受排擠與歧視,更促使他們關注中國的政治局勢,希望能改善中國政局,使中國強大,能保護他們,因而甚至直接參加中國的政治活動。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前後,洪門組織已經由華南發展至美國。儘管由於組織渙散、成員複雜,且缺乏明確的政治綱領,但這些秘密會社會員眾多、散佈地區廣闊,所以有很大的潛在勢力,成為後來各黨派所必須爭取及利用的同盟力量。而海外會黨的初期連絡工作,便往往著重於反清反滿民族意識的喚醒。除了以民族意識作為號召外,孫中山還於1904年加入洪門致公堂,即是認為洪門在檀香山及美洲大陸很有勢力,如加入會員就可以廣結同志,有助於發展革命運動。孫中山為了能與會黨有密切聯繫,以獲得武力上的支持,自然不會忽略對會黨份子的革命宣傳活動,而與會黨積極聯絡。尤其在早期的革命武裝行動中,由於自身尚未完整及成熟,更需要會黨力量的支援,如1895年乙末廣州之役、1900年庚子惠州之役都可見會黨力量參與其中,為基本的武力成員。除此之外,1904年,一批在日本的革命知識分子,其身份主要是興中會成員,在孫中山的指示下於橫濱成立三合會組織(三合會是天地會另外的別名,在廣東、廣西等地區特別興盛),又稱三點會,用以聯絡會黨,「以推翻滿清,恢復中華為宗旨,秘密邀集同志參加」。據當時入會的馮自由表示:「當時革命黨尚無統一組織,孫中山在海外接納同志常利用三合會的形式行之。」為了讓會黨分子了解革命並進而認同革命宗旨,方法之一便是透過書籍報刊以宣揚民族思想,如光緒二十五年(1899)中國日報正式出版,不僅用於宣傳革命排滿的民族思想,同時又成為聯絡會黨的機關部。方法之二則是擴大聯絡會黨的區域,如光緒二十五年(1899)興中會、三合會、哥老會三大團體共同聯合組織「興漢會」,並公推孫中山為總會長;興漢會的成立可說是湘、鄂秘密會黨與廣東地區秘密會黨結合的開始。另一方面,為了能使分散各地而有不同會黨首領與指揮系統的山堂組織能配合革命黨的革命起事,更積極於會黨內部的改造與調整,如邀集各山堂負責人將各山堂組織的名義、規章和行動都聯合起來,以配合革命行動。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38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305.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