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中國商人
宋元時期的人們對於從事海外貿易商人有著特別的稱呼,例如蕃商、舶商、海商等等。漢唐時期海外貿易多操控在波斯和阿拉伯商人手中,中國商人的影響力不大。這種情況到了宋朝逐漸產生改變,中國商人不但活躍於海外各國,也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與尊敬。宋代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來自於各個階級,有宋朝宗室、官員、和尚、道士、軍人等,人數最多的則是沿海農戶和漁戶。沿海地區人民多從事海外貿易,這和當地的地形關係密切,例如福建地區是山多平原少,人民生活不易,故多往海外謀生。宋朝政府為了方便管理眾多從事海外貿易的人民,特別將這些民戶編為舶戶。宗室經營海外貿易受到政府限制,不過仍有不少宗室成員受到重利的引誘而從事貿易,甚至於貿易過程中橫行不少,受到人民的怨恨。官員經商者為數眾多,例如鄭公明知雷州時,三次出海進行貿易。著名的宋朝大文豪蘇軾曾從海外購買數船蘇木,運至四川販賣。軍人從事海外貿易更是數見不鮮,著名的南宋大將張浚便曾派遣老卒攜帶五十萬貫本錢出海,最後獲利達幾十倍。從事貿易的軍人常常騷擾其他商人,引發人民極大的不滿。和尚、道士本應專心求道,但亦有不少僧道人員從事海外貿易。例如:泉州人王元懋少時曾投僧寺,後來從事貿易,獲利甚多;溫州道士王居常曾運送商品前往山東販賣。元代從事海外貿易的人員亦來自各個階級,但投入貿易的貴族、官僚較宋朝為多,著名的有沙不丁、朱清、張瑄、澉浦楊氏等。沙不丁曾經擔任元朝市舶司的官員。朱清、張瑄兩人為貧民出身,在宋末曾當過海盜,擁有眾多船隻,後來投降元朝,成為元軍的水師。澉浦楊氏從祖父楊發、父親楊梓到兒子楊樞,三代人都從事海外貿易。楊發曾於南宋任官,是比蒲壽庚還早投降元朝的宋朝市舶官員。楊梓曾參與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西元1293年)遠征爪哇的軍事行動,當時元軍出動海船五百艘,楊梓擔任元軍的先鋒。楊樞在十九歲時就率領政府的「官本船」前往西洋貿易。以上這些貴族、官僚的共通特點為:本身擁有眾多海船,並且在政府中擔任與海外貿易有關的重要職務。一般的舶商大多居住在著名的對外港口以及其附近地區,例如泉州、杭州、嘉定等處。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38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279.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