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高麗
宋代和高麗的貿易關係,受到遼、金的影響,有較多的限制,這是為了防止遼、金等國透過高麗獲得宋朝的情報。雙方的交往大多依賴海道。到了元朝,高麗成為中國的藩屬,海陸皆是雙方交流的途徑。宋朝前期與高麗間的航道,自京東路的登州(今山東蓬萊)或密州(今青島附近)到高麗的國都開城,航程較短。宋神宗以後,欲前往高麗者,更改由兩浙路的明州(今寧波)出發。元代則依循宋朝的傳統,從海路出發前往高麗者,也是由慶元路(即宋代明州)出發。根據鄭麟趾《高麗史》一書的記載,宋朝商人前往高麗的人數共計高達五千人,這些商人大多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區。宋商輸往高麗的貨物有衣飾、漆器、香料、藥材、瓷器、茶葉、書籍、樂器等,其中茶葉、書籍最受高麗人民的喜愛。宋朝政府多次下令禁止中國書籍輸往高麗,因為宋朝政府怕這些書籍間接流通至遼國,增加遼國國力,但是因為高麗方面常常開出高價搜購中國書籍,吸引不少宋朝商人違背禁令將書籍運往高麗。高麗輸往中國的商品,有細色、粗色的不同。細色商品指體積較小,價值較高的貨物,如人參、紅花、茯苓、蠟、銀子等;粗色商品指體積較大,價值較低的貨物,如大布、小布、松子、松花、皮角、銅器、蓆子等,其他商品則有摺扇、紙、墨等,受到宋人的喜愛。元代對高麗的海外貿易大抵和宋時類似,近年來在韓國新安海底發現了元代沉船的遺跡,可以為元代與高麗通商情形提供一些訊息。這個元代沉船遺跡經過專家學者的考證後,證實這艘船是元英宗至治三年(西元1323年)從慶元路出海的船隻,準備前往高麗南端的新安進行貿易。從海底撈起的物品:瓷器一萬五千多件,金屬物六百多件,紫檀木六百多條,銅錢二十二噸。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76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277.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