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遣唐使是指七至九世紀時,日本派遣往中國唐朝的使節團。當時造船技術還不成熟,加上不知利用季風,所以是有危險的,常常會發生海難。首任遣唐使於630年的犬上御田鍬所率領,此後日本陸續派遣使節前往唐朝,直到894年菅原道真因為唐朝內亂而建議中止後,才停止派遣。依照遣唐使的航行路線,大致可分為前後兩期,七世紀時多利用北路(參考圖示);到了八、九世紀時,由於新羅已經統一朝鮮半島,所以多改為利用南路或南島路,後期大致上每次四艘,人員五百多人。其中有大使、副使、判官、錄事等幹部組成的使節團,幹部之下則有知乘船事、造船都匠、譯語、主神、醫師、陰陽師、畫師、史生、射手、船師、卜部、雜使、音聲長、音聲生、玉生、鍛生、鑄生、細工生、船匠、柂生、挾杪、水手長、水手等,隨行的還有留學生與學問僧。遣唐使的目的主要是吸收中國的文明,其次是與唐朝友好,以提高日本的國際地位。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