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民國防教育
【國中小融入式教學優良教案】
手擲機與國防科技縮圖
手擲機與國防科技
姚述勤/南投國中
1.希望學生能透過實際動手做手持機並進行飛行調校,在過程中學會使用工具、動手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做中學」。 2.透過手擲機飛行的活動,讓學生實際看到飛行過程中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的變化,把課本上抽象的理論,轉化成自己的經驗。 3.從手持機的教學引入無人機在國防與國際時事中的應用,例如俄烏戰爭、以色列和伊朗的衝突,讓學生理解科技在國防的重要性,進一步建立基本的國防觀念和國際視野。 4.藉由資料搜尋、查證與分組簡報,讓學生學習如何在大量資訊中篩選出可信的資料,也能用不同角度去分析國防與科技議題,培養他們批判性思考與資訊判讀的能力。
國中7年級
酷肚出擊,國防不NG縮圖
酷肚出擊,國防不NG
周震/新林國小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接觸電腦和遊戲,我們希望將這份興趣轉化為有意義的學習。本課程是為四年級的資訊課設計,結合社會課中的「家鄉環境與產業」主題,使用 KODU 遊戲設計軟體,讓學生動手設計模擬「國防戰爭」的遊戲。 在設計遊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程式邏輯與操作技巧,還會思考如何應對敵人進攻並設計防禦機制。透過角色扮演,學生將能體會身為軍事規劃人員的決策過程,從中訓練他們的策略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還會延伸到現代社會議題,如「國際貿易」、「物流」和「免簽證制度」,幫助學生理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只是武力,還有經濟、科技和外交合作,也就是「無硝煙的戰爭」。 我們希望學生在這門課中,透過「做中學」學會觀察、思考與解決問題,了解防禦策略,並建立對國防安全的基本認識。課程也強調合作與互助,培養和平共處的態度,同時運用科技工具發揮創意,提升創造力與科技素養。透過模擬戰爭與國際互動的情境,學生能理解國防與生活的關聯,思考現代社會中武力以外的競爭方式,發展國際觀。這不只是資訊課,更希望能提升國防意識、關心世界的學習旅程。
國小4年級
英勇國軍「眷」顧臺灣!縮圖
1.穿越時空遇見「嘉禾新村」 在學生每日都會使用的APP「臺北酷課雲」中本期的任務之一是「穿越時空遇見你」參訪「嘉禾新村」眷村並完成集點任務,藉此任務引起學習動機再從眷村衍伸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希望引發學生認同國軍與培養愛護國家的情操。「眷村」承載著國家政治與國防軍事的脈絡,隨著時間的演進,眷村已成為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而「全民國防」更是我國國防的主要政策,旨在建立「守護家園,你我有責」的觀念,因此,培養對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的情感,是全民國防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國防文物保護、宣導及教育」便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除了具體的建築和文物可供緬懷,情感上蘊含的歷史文化以及記憶,更是值得保護與傳承的無形資產。 2.時事引發的討論 在教導學生敬軍愛軍的同時,對社會有示範作用的藝人卻接二連三爆發出閃躲服兵役的「閃兵」事件,無疑是給社會上敬軍愛國的氛圍帶來最無情的打擊。藉著討論此議題重新審視個人利益與愛國情操之間的平衡。另一方面,今年7月1日開始,國籍航空公司於航班進行登機作業時,將透過登機廣播邀請軍人優先登機的措施,顯示了國家對國軍的重視獲得了社會的認同,也希望藉此討論激發學生敬軍的情懷。 3.探訪「孫立人將軍官邸」,認識「古寧頭大捷」歷史,培養愛國情懷 學習的場域,應不只限於教室空間,以「臺北市全民國防導覽地圖3.0」為基礎,由「嘉禾新村」出發,順道討論鄰近的另一個國防景點「孫立人將軍官邸」。透過探訪「孫立人將軍官邸」認識孫立人將軍的貢獻與「古寧頭大捷」的影響,讓學生緬懷國軍英勇戰蹟的歷史記憶、體認國軍的堅毅剛強與偉大,感念國軍艱辛保鄉衛土的奉獻精神。唯有從小培養認同國軍、肯定國防的情操,才能支持國防,關心國防,進而承擔保家衛國的大任!
國小4年級
致敬英勇國軍縮圖
致敬英勇國軍
林麗芬/志航國小
2024~2025,媒體不斷播放共機擾台、盤旋於臺灣海峽四周的新聞;四年級的學生,對於共軍擾臺的新聞雖不陌生,但由於社會課尚未提到臺灣與中國在世界地圖上的相對位置與兩岸之間歷史發生緣由,因此四年級學生對於「共機擾臺」這四個字的感覺是奇特,為什麼中國要派飛機或是戰艦這麼靠近臺灣? 嘉義市志航國小原為「空軍總司令部附設空軍子弟學校」,政府為了紀念空軍烈士高志航先生的英勇事蹟而更名為「志航國小」。本校與空軍有很深的淵源,除了認識高志航烈士是每個志航國小學生必備的知識外,志航國小有許多家長也在嘉義水上空軍基地服務,也因此學校可以透過公文申請到空軍基地參訪,或是邀請家長利用休假時蒞校分享飛行員以及地勤人員在空軍基地擔任的任務與勤務工作。 2024年臺灣花蓮發生大地震,我們從新聞報導中看見國軍投入救災與物資援助行動,筆者本次設計國防教育課程著重於國軍投入救災的心力與付出,因為聽課者是9-10歲學生,筆者上網找尋關於去年花蓮地震國軍救災相關新聞報導,由於時間點離目前時間相近,相信看見相關新聞報導學生會有所感觸,進而了解國軍除了平時訓練勤務保衛國家安全外,亦扮演國家發生重大災難時的救援者。
國小4年級
「士」不宜遲縮圖
「士」不宜遲
許庭銨/東湖國小
  本教案名稱「士」不宜遲,的「士」藉「事」諧音為「士」,表士兵在戰場上不容遲疑,只管勇敢向前,保護身後的每一個人。   配合康軒五下社會第一單元-清帝國時期台灣發展重心的變化、六下社會第四單元-世界一家作為延伸教材用,了解那些在歷史上創造和平的英雄,希望學生們在未來也能繼續為世界和平而努力。過程融入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減少暴力,追求和平。   本教案:「士」不宜遲,分為三個部分: 引起動機:「有膽有士」 ,的「士」藉「識」諧音為「士」,象徵從歷史看見戰士的膽識與勇氣,透過ORID學習單進行四學模式的學習策 略。 發展活動:「人士無常」,的「士」藉「事」諧音為「士」,象徵戰爭帶來的無常,讓學生體驗射擊活動,認識戰爭的恐懼,體會軍人的英勇。 綜合活動:「士代相傳」,的「士」藉「世」諧音為「士」,象徵士兵英勇的歷史應該持續流傳,讓國軍精神記在人們心裡,因此設計盲包書展,擴大影響力。   教學架構搭配KML-K(Know)知道什麼、W(Want to know)想知道什麼、L(Learned)學到了什麼。教學策略使用四學模式-自學、共學、互學、導學。以及ORID提問法,帶領學生進行反思討論,透過阿德勒學派溝通術的「我訊息」讓學生溫和且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透過 Canva、Padlet等網路平台,使學生能夠展示和完善他們的作品。   希望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支持並關心國防,進而積極參與國防事務。只有了解自己的在地文化,才能夠擴展視野,放眼全球。
國小5-6年級
國防即生活-人民的權利義務✖全民國防縮圖
國防為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凝聚國人的國家認同與國家意識、確保國家安全,為世界各國所追求的目標。我國國防法明確揭示:「中華民國國防為全民國防。」由於國防事務內涵廣泛,必須整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軍隊與人民的力量,涵蓋政治、社會、經濟、心理、科技總體實力,健全國防發展,才能確保國家的利益與安全。 全民國防教育旨在提升全民的國防知識及防衛意識,使國民能理性思考國家的處境,體認在國家安全前提下,社會才有自由民主,個人才能安居樂業;全民共同參與國防事務,以行動力實踐對國家的認同與支持,強化自我防備,才能抵禦外侮,謀求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本課程以「國防即生活—人民的權利義務全民國防」為主題,包含「國家和憲法」、「憲法與人民的權利義務」、「人民的基本權利全民國防」、「人民應盡的義務全民國防」和「守護家園 承擔所在」五個單元,結合教科書內容、生活經驗、社會時事及國內外議題,引發學習動機與興趣,透過課程探究思考,學習策略引導,培養蒐集整理和分析歸納的探究能力,建構認知發展歷程。期使學生認知憲法是確保自由民主及永續發展的基石,理解人民的權利和義務對國家運作和國防安全的關聯與重要性,主動發覺國防事務與生活密不可分。更期待在互動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同理尊重、理解思辨及溝通合作的公民素養能力,領會個人對社會的發展與影響,增進對國家的責任感,能主動關注國家安全議題,維護自由民主和國家利益,達成全民支持、全民參與國防的目標。
國小6年級
英勇國軍戰力強縮圖
英勇國軍戰力強
林麗芬/志航國小
  2024年初正值總統大選之際,媒體不斷播放共機擾台,盤旋於臺灣海峽四周的新聞;五年級的學生,社會課上到臺灣的歷史與地理位置,了解臺灣正因為有特殊歷史因素和絕佳地理位置,海峽兩岸之間的軍事紛擾新聞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不算陌生。   嘉義市志航國小原為「空軍總司令部附設空軍子弟學校」,政府為了紀念空軍烈士高志航先生的英勇事蹟而更名為「志航國小」。本校與空軍有很深的淵源,除了認識高志航烈士是每個志航國小學生必備的知識外,志航國小有許多家長也在嘉義水上空軍基地服務,也因此學校可以透過公文申請到空軍基地參訪,或是邀請家長利用休假時蒞校分享飛行員以及地勤人員在空軍基地擔任的任務與勤務工作。   本次課程設計活動一先從認識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的主要任務與執勤內容開始,教師讓全班學生運用平板上網,選定自己有興趣的兵種,運用CANVA製作線上簡報,並上台報告分享。介紹三軍任務前,教師先運用教育部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讀本與電子檔,讓學生先認識目前中華民國軍隊常見訓練武器與國軍救災使用器械介紹,學生對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有先備知識概念;活動二以後拉回與本校淵源很深的空軍,除了再次了解高志航將軍的勇氣與保家衛國精神外,教師讓學生透過平板查詢近代中華民國有哪些知名飛官,未料到,學生一面倒查詢女性飛行員,認識中華民國女性戰鬥機飛行員的資訊,除了驚訝女性飛行員人數之多超乎學生們的想像,也讓學生了解性別平等的時代,女性也能開飛機航向高空,保衛國家;活動三和活動四邀請虎尾科技大學陳國益教授蒞校指導手擲機飛行器組裝與飛行,這一系列課程除了課堂上時間進行康達效應實驗外,因為時間不足因素,還需要動用好幾次下課時間與午休時間進行手擲機飛行器組裝與彩繪,但是看見學生興致勃勃的模樣,就知道學生非常享受飛行實作課程,即使在活動四---愛的啟航試飛過程中,有的學生一操作飛行器就墜機,學生也能思考是否飛機的升降舵需要調整、操作介面需要微調,同時也知道飛行員駕駛飛機有多麽困難;活動五邀請在空軍基地擔任飛行員的家長利用休假時間,穿上平常訓練的飛行員服裝,與學生分享在基地訓練的甘苦談。   國軍的任務,在於捍衛中華民國的安全,保衛國民的幸福與福祉,希望學生經由此課程的學習後,能支持國防,關心國防,破除性別限制,進而參與國防,更能擴展視野,望向全球。
國小5-6年級
108年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國小中高年級縮圖
108年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國小中高年級
王雪如/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108年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國小中高年級-學生讀本及教師手冊
國小3-6年級
齊心護家邦,國家永安康縮圖
  教育是價廉效高的國防投資,面對國際局勢瞬息萬變,中國對我威脅加劇,推動全民國防教育益形重要。「國家安全,全民有責」,唯有建立全民一體的共識,整合全體力量,齊心對外,才能確保國家穩固安定與永續發展。本課程以「齊心護家邦 國家永安康」主題,包含四個單元活動,將全民國防教育中的「國際情勢」、「全民國防」融入國小五年級社會課程內容,經由脈絡化鋪陳,學習策略引導,整合探究思考,規劃表現任務,構築認知發展學習歷程。   從「亞太的樞紐」認識臺灣的地理位置及臺灣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定位價值,理解地緣位置的重要性。由「保家衛國 全民當責」認知臺灣擁有戰略價值,過去已是他國侵犯的目標,如今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理解兩岸情勢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深化全民國防意識。以「守土護國真英雄」認識在兩岸軍事緊張時,八二三砲戰與黑貓中隊的事蹟,影響臺灣的歷史發展,彰顯中華民國對自由世界之貢獻。在「國際社會下的臺灣」了解中華民國目前的國際處境,政府及民間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事務,善盡世界公民責任,更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存在。 期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體認全民國防的重要性,具備對國家認同感。
國小5年級
強身健國人人都能「刑」縮圖
  在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推動下,「素養」儼然成為一個很熱門的詞彙,素養所期待的教育希望認知、情意與技能等多項度透過學習而有所增長,此外,學習也應該透過跨域的培養,幫助學生學習不偏食並且多元的學習與成長。   在軟體知識隨著時代的前進下,許多硬體建築設備被保留下,也應該跟著被人們重視。素養導向的教育模式有一個重要的觀點便是情境教育,換言之,讓學生在環境下,自然而然學會的學習模式,因此,教學設計如若與學生生活圈相關,學習便是很自然的產生。生活環境許多區域的命名或是遺留下來的文物建築,都與當時歷史背景相關,一直都存在生活當中,但容易忽略其背後的意涵。為此,教師可以透過課程設計,試圖將生活與學習結合,不僅幫助學生認識在地文化,更熟悉生活周遭的環境,也讓學生對於國防教育更進一步的認識。   國防教育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所影響的範圍十分寬廣,舉凡精神層面的愛國意識、物質層面的國旗以及過去因應國防政策保留下來的建築與全民國防相關的戰機、基地等,都是國防教育深刻影響生活的見證,足以可見國防教育已與生活進行結合,因此,將國防教育融於生活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成長,情意對於環境歸屬感也能夠建立,並感謝曾經為自己生存的這片土地過去的人付出的努力!國防教育為全民奠定一個安定的生活圈,小從個人強身健體,大至家國防衛意識,都屬於國防教育的範疇,對於小學生可以觀察到的國防領域而言,除了平常的生活如:唱國歌,認識國旗等,另外,特殊節日如:雙十國慶日會以戰機進行演示外,教師另可以透過課程設計,幫助學生學習與國防結合,喚起學生的家國意識!
國小1-2年級
來自南機場的孩子-我愛空軍,我愛國防縮圖
  本校位於南機場舊址周圍,由於附近設立許多眷村、國宅,學生也多半是軍眷子弟,因此本次課程即由南機場遺址作為發想,結合本校校訂課程-國際理解,首先認識南機場的歷史,南機場作為日治時期之軍用機場,目的即是為了提供空軍戰機起降。   然而在戰爭中當國土遇到戰機轟炸時,進行防空避難才能保護自 己,早期政府會建造防空洞提供民眾避難,因此課程中會帶著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日善公園參觀尚存的防空洞,接著回到學校進行防空演習和疏散,學習如何在遭遇空襲時保護自己。   學生學會保護自己的方式之後,接著透過近日中共戰機頻繁擾臺的新聞讓學生了解中華民國空軍正辛苦的保衛我們的領空,才能讓我們在這裡安居樂業,進而體會到空軍的辛勞以及守護國家的忠誠。最後引導學生將這份對空軍的感謝製作小卡片,送給空軍弟兄姊妹們,讓這些守護國家領空的忠誠衛士感受到小學生對他們的衷心感謝。
國小5-6年級
「油」你真好,「庫」遊家鄉縮圖
  由於全球化與科技的進步,現今的社會、經濟、環境皆處在快速的變化狀態。12年國教提倡之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包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期望引導學生開展出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互動,並應用及實踐所學來體驗生命意義,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達到互惠共好的目標。   然而,在向前追求不同學科內容新穎知識的步伐下,人們卻漸漸忽略了前人所紮根奠基的文化知識與資源。筆者所任教之小學位於台中國際機場附近,學校周圍曾經被規劃為越戰時美軍駐台的重要軍事基地,校園幾經搬遷,最終落腳於現在的校地位置,是一所充滿歷史的百年老校。學校旁邊的大楊油庫古蹟,曾經扮演著軍事國防的重要角色,即便已經不再使用,它仍是在地居民與學生和這片土地深刻的連結。但多數的學校學生對自己的家鄉文化並不熟知,更無法深入體會每天生活與學習所在的這片土地,過往累積的養分、歷史與文化內涵。   因此,筆者希望透過文化資產融入英語課程,培養學生具備更理解、更貼近家鄉社群的共感;在理解過去國際情勢與國家國防政策下,思考當今與未來的國防觀點;並在立足於家鄉的同時,打開看向世界的眼睛,進而透過語言的學習與表達,與世界接軌,成為具促進社會和諧並連結國際的公民。符應台灣2030雙語政策,本課程除了將國防教育與社會領域的家鄉文化單元結合,更搭配英語課,進行雙語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學科內涵的同時,也增進語言的學習與運用。
國小5年級
守護家鄉的力量-走讀澎湖國防足跡-馬公國小蔡研菁、楊馨然、郭家妤縮圖
澎湖地處臺灣海防前線,自古以來便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島上遺留許多軍事設施與歷史場域,從古城門、砲臺到眷村與總統行館,每一處都是國防歷史的見證。為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認同與歷史的理解,並深化對國防觀念與和平價值的認識,本教學單元以「走讀澎湖‧認識國防」為主軸,帶領學生實地探索順承門、篤行十村、金龜頭砲臺、莒光新村、史蹟公園與蔣公行館等六大景點。 本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是透過地方化與場域化的學習方式,讓國防教育不再停留在抽象觀念,而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課程結合歷史、社會、語文等跨領域學習內容,強調探究學習與問題解決,藉由觀察、提問、訪談、記錄與表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與公民素養。 此外,國防教育不僅是了解軍事設施,更是對和平價值的反思與追求。從砲火硝煙的金龜頭砲臺,到安居樂業的眷村生活,再到象徵領導統御的蔣公行館,這些場域共同訴說著澎湖在國防歷史中的角色與轉變。透過本課程設計,期望學生能在認識過去的同時,也理解今日和平的得來不易,進而珍惜生活、尊重多元、關懷社會,成為具有歷史感與責任感的現代公民。
國小3年級
「熙」望凌空,乘「載」翱翔縮圖
  國防教育與載熙國小一值有著密切關聯,因載熙國小前身是「新竹空軍子弟小學」,並臨近「新竹空軍基地」。資訊快速成長的時代,教育該為孩子們準備什麼樣的能力?12年國教新課綱陸續上路,臺灣如何培養科技與人文素養兼備的人才?   本教案以自我決定理論為主體,利用 STEAM 課程作為媒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結合在地特色資源,安排社區踏查,實際參觀「眷村博物館」及「黑蝙蝠中隊文物館」,學生和解說人員進行對話,以踏查所學為主題,利用程式邏輯思維,創造一個以飛行為主題的桌遊。透過團體討論思考如何建構具包容及永續特質的城市。桌遊圖卡設計是以學校為中心東西南北等四個方位,附近的各種商店、設施、單位或機構,能以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並依照社區地圖中的位置,將100張桌遊圖卡排列成大地圖。從認識家鄉、熱愛家鄉進而熱愛國家並為這塊土地貢獻一己之力。   同時讓學生學習「DASH 機器人」程式設計,各小組發揮創意,應用校訂課程所習得的知識,設計「DASH 機器人」闖關任務,小組互玩彼此設計的桌遊,理解桌遊設計者的概念,並給予適時的回饋,在這活動中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
國小3年級
教育部全民國防教育教學影片 國民中學7-9年級學生版:未來守護者(完整版)縮圖
★影片資源下載連結處:https://pse.is/4v55lz 1. 教育部為了協助國中小教育階段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融入式教學工作,製作了2支教師版及3支學生版全民國防教育教學影片,分述如下: (1) 全民國防教育教師版:攜手同心護國防。 (2) 全民防衛動員教師版:全民守護的力量。 (3) 國民小學1-2年級學生版:我的帥氣,我的國家! (4) 國民小學3-6年級學生版:守護家園,我就來。 (5) 國民中學7-9年級學生版:未來守護者。 2. 在教師版影片中透過議題說明與引導,提供教師全民國防教育背景知識及素材,提升教學的知能;學生版影片的部分則依國小、國中階段的學生,分別規劃設計適合其身心發展之學習目標及內涵之影片內容,以符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來體認全民國防。 3. 以上5支影片除了原有的完整版本以外,也有剪輯成3分鐘精華版,以利各單位及學校來做推播及宣導,另外還有1分鐘媒體素養版,用來加強媒體識讀及錯假訊息辨識能力。 4. 教育部希望可以透過以上5支影片,來協助老師及同學們建立全民國防概念,強化國家安全意識及錯假訊息辨識能力,各單位、學校及老師們在辦理全民國防教育在職訓練或融入式教學時,可資源連結處下載影片後,將以上影片作為在職訓練或教學素材運用,以擴大全民國防教育宣導及教育成效。
國中7-9年級
勇氣守護者:國軍、藥局與我縮圖
本教案名稱「勇氣守護者:國軍、藥局與我」的「勇氣守護者」象徵「在全民防衛的過程中,你我都不是局外人」,本教案從「我」出發,學習保護自己,再到當災難發生時該如何尋求資源自救,最後則是國軍防衛的重要」,從自身出發到體認全國人民一同防衛的 配合康軒二上健康與體育領域第二單元-生活保健有一套、康軒二下健康與體育領域第四單元-保健小學堂、2025年城鎮韌性演習,作為延伸教材使用,讓孩子認識自己在避難中能做什麼、如何保護自己,成為每一位學生最直接能掌握的行動力,也藉此培養「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過程融入SDGs目標3: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SDGs目標11: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增加韌性,盼向和平。 本教案第一節課-安全小偵探:從生活出發,培養自我保護能力 小朋友化身為「安全小偵探」,透過尋找線索、解答神祕問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安全地點、如何避開危險。讓孩子能把所學的方法轉化為保護自己的能力。 本教案第二節課-健康小藥師:社區韌性,建立資源連結 藥局不只是買藥的地方,更是守護社區健康的重要堡壘。小朋友化身為「健康小藥師」,透過知識清單與問答活動,了解藥局能提供哪些幫助。最後在「安心存在」活動中,表達對藥師的感謝,也學會如何在需要時向藥局尋求協助。 本教案第三節課-勇敢大合作:全民防衛,理解國軍的價值 每個人都有任務,每個角色都很重要。孩子在遊戲中分工合作,體驗補給、醫療、守護的角色,理解國軍在防衛與救援中的價值。最後在「勇敢大收穫」中,孩子們能體會:勇氣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大家一起合作、互相守護。 教學架構以 KWL 為核心──K(已知道的)、W(想知到的)、L(學到的),並搭配 四學模式(自學、共學、互學、導學),逐步引導學生探索與建構知識。同時透過 ORID 提問法,讓學生能進行更深入的反思與討論。期望學生不僅能夠理解國防,也能夠主動關心國防,並進一步參與國防相關行動。唯有先清楚掌握自我保護與防衛的方法,才能延伸到具體行動,讓生活更加安心與穩固。
國小2年級
感謝國軍~防衛韌性一起GO GO GO縮圖
從2022年的烏俄戰爭、2025年印巴衝突、以伊戰爭到全世界極端氣候造成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及美國熱浪侵襲、查德洪水災害、日本地震、緬甸風暴;再到臺灣2024年的0403花蓮地震及凱米颱風,我們不難看出,全世界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天災及人禍,面對不同類型的災害,其災害應變能力及災後復原與重建,在在考驗人民防災韌性的能力及世界各國的治理能力。 全民國防教育的範疇愈來愈廣,從總統府新設置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中涵蓋五大範疇可以看出,分別為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為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希望能強化我們國人的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四大韌性,以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平及穩定。 在108新課綱中強調的「素養導向」、「統整融合」、「知行合一」三大特色, 即希望新課綱能連結舊課綱,融合與建構為新課綱五大學習向度,並且聯結日常經驗與未來生活,讓學童藉以災害的經驗學習中,在災害防救與軍事知能可以並重發展。 本教案設計以臺灣去年的天災造成的災害影響來引起學生的生活經驗,並結合教育部編製之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救災防災與動員單元-防颱防震動起來」,透過日常生活情境中地震及颱風等災害,讓學生認識天然災害的類別及應變措施,也知道國軍在天然災害中,協助重建人民家園的處理方式及付出的辛勞。 接著結合人權教育議題教材-「世界人權日教材包-戰爭與人權」讓學生認識戰爭對人權的侵害,激發學生對全民國防的意識與信念,並透過防災物資包的學習單讓學生學習如何快速在3分鐘內準備好防災包來應變災害,以提升自己的防災能力。 最後藉由世界近期的重大戰爭來說明戰爭的殘酷,以及結合教育部編製之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救災防災與動員單元-英勇的國軍謝謝您」,介紹彰化縣眷村文化-中興庄的歷史背景,再透過實際防空洞演練及迷彩偽裝術來提升學生戰時防衛的能力。
國小5年級
阿井渡海縮圖
阿井渡海
陳奇逸/壽山國小
1. 查詢雙方資料了解軍力差距及台灣海峽,運用數學概數推估情勢。 2. 利用幾個一數、乘法、倍數因數觀念了解決策與後勤體系。 3. 藉桌遊了解目前台海形勢。 4. 依據桌遊過程進行大數字計算。
國小5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