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22年的烏俄戰爭、2025年印巴衝突、以伊戰爭到全世界極端氣候造成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及美國熱浪侵襲、查德洪水災害、日本地震、緬甸風暴;再到臺灣2024年的0403花蓮地震及凱米颱風,我們不難看出,全世界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天災及人禍,面對不同類型的災害,其災害應變能力及災後復原與重建,在在考驗人民防災韌性的能力及世界各國的治理能力。
全民國防教育的範疇愈來愈廣,從總統府新設置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中涵蓋五大範疇可以看出,分別為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為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希望能強化我們國人的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四大韌性,以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平及穩定。
在108新課綱中強調的「素養導向」、「統整融合」、「知行合一」三大特色, 即希望新課綱能連結舊課綱,融合與建構為新課綱五大學習向度,並且聯結日常經驗與未來生活,讓學童藉以災害的經驗學習中,在災害防救與軍事知能可以並重發展。
本教案設計以臺灣去年的天災造成的災害影響來引起學生的生活經驗,並結合教育部編製之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救災防災與動員單元-防颱防震動起來」,透過日常生活情境中地震及颱風等災害,讓學生認識天然災害的類別及應變措施,也知道國軍在天然災害中,協助重建人民家園的處理方式及付出的辛勞。
接著結合人權教育議題教材-「世界人權日教材包-戰爭與人權」讓學生認識戰爭對人權的侵害,激發學生對全民國防的意識與信念,並透過防災物資包的學習單讓學生學習如何快速在3分鐘內準備好防災包來應變災害,以提升自己的防災能力。
最後藉由世界近期的重大戰爭來說明戰爭的殘酷,以及結合教育部編製之全民國防教育補充教材-「救災防災與動員單元-英勇的國軍謝謝您」,介紹彰化縣眷村文化-中興庄的歷史背景,再透過實際防空洞演練及迷彩偽裝術來提升學生戰時防衛的能力。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引用請標示資料來源:育英國小/張曦文、漢寶國小/葉振彰、僑信國小/張惠琪
領域:藝術領域-藝術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學習表現: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Af-Ⅲ-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學習表現: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2a-Ⅲ-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綜合活動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Ca-Ⅲ-2 辨識環境潛藏危機的方法。
學習表現:3a-Ⅲ-1 辨識周遭環境的潛藏危機,運用各項資源或策略化解危機。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