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科技領域
高中10-12年級(五)
搜尋相關的資源 849 筆
web穿越時空玩科學-我們都是最佳男主角
法國盧米埃兄弟是公認的電影發明人,他們在1895年以自製的攝影機拍攝紀錄片。當時使用的底片是35毫米膠卷,放映速度則是每秒十六幀。雖然只是火車開進月臺的黑白默片,卻讓第一次看到電影的觀眾嚇一大跳。早期的電影是用膠卷記錄影像,再用放映機播放出來。膠捲上的影像就是一個一個的圖畫,而兩邊的孔洞則是為了讓放映機上的齒輪有規則的帶動膠卷。當放映機以一定的速度放映時,靠著視覺暫留的生理現象,人腦就能自動將畫面組成動態影片。最剛開始的攝影機沒有辦法同步記錄聲音,所以當時的電影都是無聲的默片。到了1927年,出現的可以同步記錄聲音和畫面的膠卷,電影才進入有聲的時代。為了確保影音同步,電影拍攝和放映設定了24幀的標準。之後在電影發展史中的重要革新,出現了彩色電影、電影電腦特效以及21世紀的數位電影和三D電影的潮流,讓電影成為人們重要的休閒娛樂之一。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89
下載:0
web新科技大未來-治療糖尿病的創新藥物PS1
今年六月科技部率領國內14團隊頂尖生醫新創公司前往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辦的北美生物科技展(US BIO),並與當地主辦交流活動促進國際創投、加速器、企業與台灣新創交流媒合。其中的藥祇生醫從全球百隊新創中脫穎而出,打入BIO大會主辦的指標性新創競賽決賽。這同時也是US BIO至2017年舉辦以來,台灣首次有新創團隊進入決賽,顯示台灣生技新創逐漸受到國際肯定。藥祇生醫是中研院透過科技部價創計劃於2021年1月成立衍生新創公司,技術源於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草藥科技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楊文欽教授,其專注於研發有望治療糖尿病的創新藥物PS1。節目邀請中央研究院草藥科技研究專題中心楊文欽執行長分享這份喜悅與榮耀,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37
下載:0
web穿越時空玩科學-什麼?玻璃可以折
現代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看到玻璃: 像是透明的玻璃能夠讓光線穿透過,最適合做成窗戶和燈泡…等等生活用品;而且它堅硬、耐熱又不怕酸、鹼的侵蝕,可以製作各種形狀的容器或瓶瓶罐罐,還可以做成美麗的裝飾品。不過玻璃很容易摔破,使用時要小心避免碰撞。 為什麼玻璃容易破呢 ?玻璃是很特別的物質,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在液態下的二氧化矽冷卻凝固的時候,內部的原子沒有排列成晶體結構就會形成玻璃。而組成玻璃的小分子排列很鬆散,受到碰撞的時候就容易鬆開產生細小的裂痕,當裂痕繼續擴大的時候就會玻璃就會碎掉了。 不過現在已經開發強化玻璃, 它就是將普通玻璃經過特殊的處理,讓小分子彼此靠得更緊密,撞擊的時候產生的裂痕不容易擴大而碎裂。 玻璃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材料,除了能夠變得更堅固之外,也可以變得很柔軟喔,究竟現代科技是如何運用玻璃這個材料呢 ?歡迎一起來解密。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13
下載:0
webSOS科技救難隊-一機在手就能行動支付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行動支付」,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物理科教師鄭志鵬老師進行說明!問題(一):什麼是行動支付?有哪些好處?現在手機基本上已經是萬能的,能打電話、拍照、還能代替你的錢包,使用行動裝置作為付費的方式就可以稱為「行動支付」。行動支付有哪些好處呢?只要帶著手機,就可以省去帶錢包、信用卡等物品的麻煩,對現代人來說是非常方便的支付方式。問題(二):如何使用行動支付?目前大多是綁定信用卡的方式進行付款,或是預先儲值在行動支付平台中進行扣款。而在購物與付費時,則會感應手機上的條碼或是QRcode,這是目前台灣較為常見的支付方式。問題(三):使用行動支付時會不會有風險?每一種支付方式都存在風險,例如:現金支付會有遺失、遭竊的風險,甚至過去也曾聽過有人擺在家中的現金遭到蟲蛀而無法使用的情形。而許多人在使用行動支付時會擔心「信用卡卡號是否會遭到竊取與盜刷?」行動支付是透過網路安全憑證保障大家的安全,可以透過指紋辨識、人臉辨識、密碼辨識等方法。所以,如何提升網路安全性非常重要,例如:某些支付平台會在消費者付款之後寄信件或簡訊通知,若是看到不明費用時,請立即聯繫行動支付平台的公司。另外,也可以提高手機的密碼設定的複雜度,較不容易遭到破解或盜刷。哇!「行動支付」技術的用途真的很多,也很方便,成為現代人在消費時的好幫手呢!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71
下載:0
webSOS科技救難隊-虛擬偶像是什麼?
問題(一):請問虛擬偶像是從何時開始的?虛擬偶像,從動漫人物變成3D人物的概念,結合Youtuber的形象進行活動,最初從日本的知名Vtuber「絆愛」開始在Youtube上進行直播掀起風潮。產生一位虛擬偶像,需要先做人物設計、利用3D繪圖、搭配語音合成、動作捕捉技術(影像辨識、穿戴動作捕捉器)投射到虛擬偶像上,如此一來畫面上的3D動漫人物就能夠像真人一樣動起來,與觀眾做互動。若未來結合AI人工智慧,非真人操控的虛擬偶像也會漸漸出現。問題(二):虛擬偶像的用途?未來加上人工智慧後,虛擬偶像能一對一進行對話、成為生活伴侶。例如:日本的「初音未來」,能在睡覺跟你說故事、和你一同學習。未來虛擬偶像也可能扮演部分教書角色分擔教師授課負擔,虛擬偶像也可以在無人商店中當虛擬客服等等。而目前日本的「初音未來」已經開過演唱會,許多粉絲到場共襄盛舉欣賞虛擬偶像的表演。問題(三):對於生活的影響?目前虛擬偶像在娛樂、影像、次媒體上較蓬勃發展,多半以分享生活、介紹電玩為主,未來若虛擬偶像搭配人工智慧、物聯網將更具發展可能性,例如:成為學習夥伴 或是公司行號代言人等等。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77
下載:0
web新科技大未來-高壓空氣儲能應用複合發電系統
想像一下,如果能將風能、太陽能等能源轉換為高壓氣體儲存,會不會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呢?以往的氫氣氣體儲能有保存及運送困難,鋰電池昂貴且壽命有限,在前段開採耗能或後續污染處理也有潛性問題,屏東科技大學徐子圭教授團隊提出「氣瓶取代電瓶」的新設計,研發「高壓空氣儲能應用複合發電系統」,透過風能、太陽能及生質能等轉換為高壓氣體儲存,再利用震波共振原理,將高壓氣體轉換為高能動量或直接發電應用,讓1公斤氣體可產生約180公斤推力。改用儲氣發電系統,能大輻降低耗能成本,儲存方便且搬運過程較安全,壓縮一般空氣也不用特意耗能開採或電解,釋放到空氣中也無污染問題,目前也已有上市公司參與研發要進駐電動車快充站,是儲能技術的重大突破。節目邀請屏東科技大學徐子圭教授分享【高壓空氣儲能應用複合發電系統】,從震波共振、風能轉換、熱能儲蓄及微電網系統等不同研究領域著手研發的歷程。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36
下載:0
webSOS科技救難隊-細胞簡訊是什麼?
許多小朋友都曾經聽過「細胞簡訊」,但是你們知道這項科技要如何運用?它的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呢?SOS科技救難隊邀請台北市龍山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林進雄老師進行說明!問題一:細胞簡訊是什麼呢?和細胞廣播一樣嗎?這個問題我們分兩部份來看:細胞簡訊和細胞廣播。1.細胞簡訊:(1)細胞:這個詞來自於英文,過去行動電話剛起源的時候他是把一個大範圍切割成一些小範圍,小範圍一個一個堆疊起來看起來很像蜂窩,所以就用了蜂窩的單字,再進行簡化後剩下cell,也就是細胞;切割成細胞的原因是:因為每一個基地臺負責收發訊息的機器,它才能跟轄區之內的也就是一個細胞之內的所有手機進行收發訊號,這就是細胞的由來。(2)簡訊:指手機收到的文字訊息。2.細胞廣播:性質和細胞簡訊相同,對象不一樣。(1)細胞簡訊:鎖定特定的對象發送訊息(2)細胞廣播:是鎖定特定的區域。舉例說明:細胞簡訊會鎖定在某個時間,曾經在某一個個細胞之內的基地臺進行過通訊的那一些使用者,他就根據那個使用者清單發送想要發的訊息出去,不管這個人現在有沒有在那個地方。可能發生端在臺北,接收者在高雄他也收得到。細胞廣播:鎖定那個區域,當下不在那個區域的人就收不到。問題二:目前細胞簡訊運用在哪些地方?應用實例大家會比較有印象就是現在目前防疫我們會用在調查哪些人曾經經過什麼樣特定的地方,而且很明確的時間區間他都可以過濾這樣的一個名單出來。這樣的運用是目前看起來我們最能夠理解的。細胞簡訊發送時每個人都能收得到,因為細胞簡訊他是已經鎖定的對象也就是由某某人的身分跟他的行動電話號碼傳訊息,除非他把關機了否則他應該收得到。問題三:地震或停電時發送的都是細胞簡訊嗎?不一樣的,地震它是有一個區域範圍而且它有即時、有時間壓力,所以他會鎖定一個區域。那他用的是廣播,不管誰在那邊都要收到。那停電的部分呢它是根據我們每個用電他們會有一個分級有A到F那他會鎖定哪一個群體的人會被停電,他是已經有對象了並根據那些人去發簡訊。哇!原來「細胞簡訊」的運用層面如此廣泛!小朋友,希望你們都更認識細胞簡訊囉!心得筆記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18
下載:0
web穿越時空玩科學-智慧型電動汽車
舉凡利用電動馬達作為驅動力的車輛都統稱為電動車。電動車的歷史比燃油車早,1828年匈牙利的發明家工程師、工程師阿紐什,耶德利克研發出電池轉動的行動裝置,到了1834年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製造出了第一臺直流電驅動的電動車,而之後蘇格蘭人羅伯特.安德森發明了一次性的電動車,使用完不能充電,算是初階電動車,1881年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建造了一輛使用鉛酸電池可充電的三輪車,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臺電動車。而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電動車在十九世紀後期在歐美國家受到廣泛使用;後來石油的大量開採再加上電動車還有一些性能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才被汽車所取代。一直到20世紀,因為汽油的價格不斷攀升再加上環保意識的抬頭,電動車又開始被大規模研究和發展。究竟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有什麼差異性?電池為什麼在電動車的車體中會這麼重要?歡迎大家一起來解密。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145
下載:0
web新科技大未來-蜜雪文心蘭的魔術科技
臺灣一向有文心蘭王國的美譽,一直是全世界生產文心蘭的主要地區,過往台灣文心蘭的銷售以生產黃花文心蘭為主,然而單一品種的銷售也讓身為文心蘭王國產生最大的隱憂。國立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葉開溫教授帶領實驗室團隊,利用分子育種技術創造了蜜雪白花文心蘭,並且在「2016臺灣國際蘭展」中公開亮相,經過基因改良的白色花種「蜜雪文心蘭」,也是全球唯一的白花文心蘭切花新品種。「蜜雪文心蘭」的誕生,不但讓臺灣擁有自己的文心蘭品種,更證明我國發展農業科技的實力,此一技術應用於植物花色調控,尚屬首例,到底如何才能讓黃花變成白花呢?節目中特別邀請國立台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葉開溫教授分享【雪白色蘭花的魔術科技】在科學上的突破以及研發的歷程,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87
下載:0
web新科技大未來-仿生腦模擬器
惡性腫瘤是神經外科治療上最棘手的,尤其是腦部病變。過去新手醫師上手術檯前,多半仰賴大體老師來做練習,但受到疫情影響,從國外引進大體越來越難。台科大團隊和三總腦神經外科合作研發的3D模擬手術平台,能為新進腦神經外科專科住院醫師增加手術訓練的機會,利用3D列印、模具設計,開發出具有高度仿真性的仿生腦模擬器(人工腦),榮獲2021未來科技獎,做為術前訓練,對神經外科醫師和病患都是福音。仿生腦模擬器具有良好的材料特性、高度仿真性,且成本低的特色,利用模組化設計也可讓醫師針對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患部,增加練習的次數,提升執行手術的自信心及成功率。節目特別邀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陳品銓教授、三軍總醫院腦神經外科劉偉修醫師、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碩士班楊喻雯同學分享【仿生腦模擬器】研發的歷程,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點閱:67
下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