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瀏覽器目前並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設定
全站搜尋
請至少選取一項資源搜尋項目
網站導覽
登入
選單
選單
新上架資源
資源分類
Web教學資源
教育電子書
教育APP
教育媒體影音
登入
新上架資源
教學應用
主題資源
資源服務
Web教學資源
教育電子書
教育APP
教育媒體影音
縣市資源
加盟單位資源
行動學習計畫
教材資源中心
關於我們
教育大市集
使用規範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著作侵權檢舉
開發者資源
使用手冊
資源搜尋
資源分類
Web教學資源
教育電子書
教育APP
教育媒體影音
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
教材
素材
學習單
知識架構
領域
請選擇領域
學習階段
請選擇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請選擇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請選擇學習表現
議題
議題
請選擇議題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請選擇核心素養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資源類型
所有資源類型
Web教學資源
教育電子書
教育APP
媒體影音
教材資源中心
排序方式
排序
點閱數
下載數
資源更新時間
關閉
搜尋相關的資源
7,969
筆
所有資源類型
Web教學資源
教育電子書
教育APP
媒體影音
教材資源中心
排序
點閱數
下載數
資源更新時間
video
《科科學會了》保齡球會浮起來?│EP6:把課本的「浮力」變有趣!
LIS情境科學教材
國中7-9年級
浮體與沉體是什麼?有些東西放進水裡會浮起來,有些則會沉到水底。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不是質量越重,或體積越大的東西,就一定會沉下去呢?其實不是喔!這跟質量和體積都有關,這兩者的改變都會影響到物體的「密度」。如果兩個東西質量一樣重,但其中一個體積比較小,那它的密度就比較大。如果兩個東西體積一樣大,但其中一個質量比較重,那它的密度也比較大。不過除了物體密度以外,還有一個決定物體是否會沉會浮的關鍵,就是水的密度,如果物體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時,就會往下沉,成為沉體;反之如果物體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時,就會往上浮,成為浮體。
觀看次數140
修改日期:2025-07-10
video
《科科學會了》水瓶倒立不漏水?│EP5:把課本的「大氣壓力」變有趣!
LIS情境科學教材
國中7-9年級
大氣壓力是什麼?從早餐用吸管喝珍珠奶茶時可以順利地吸起珍珠,到醫護人員用針筒抽取藥液,甚至是帶著便利商店買的洋芋片上山後,整包變得鼓鼓的,這些日常生活現象背後,其實都是同一股無形力量造成的,而這股力量的來源是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空氣。我們生活的地球上,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從地面一路延伸到數百公里外的外太空。而這些肉眼看不見的空氣,其實都有重量,它們會從四面八方擠壓著地球上的每一樣東西。而物體每單位面積所承受的空氣重量,就是所謂的「大氣壓力」。
觀看次數130
修改日期:2025-07-10
video
正常冰跟少冰其實一樣冰嗎?│《科科學會了》把課本的「物質三態變化(固液共存)」變有趣!
LIS情境科學教材
國中7-9年級
固液共存是什麼?固液共存是指物質的固體與液體兩種狀態同時存在的現象。以水的狀態變化為例,我們把冰塊放在室溫時,會看到冰正在熔化期間,一部分是冰(固體),一部分是水(液體),這時雖然物質有持續吸收熱量,但這些熱量會先被用來改變冰的狀態,讓它從固體變成液體,而不是用來提升溫度,此時保持不變的溫度稱為熔點(像水的熔點是 0 度)。所以當冰正在熔化的時候,整杯冰水的溫度會暫時停留在 0 度,不會升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後才會繼續升高,這就是「固液共存」的現象。
觀看次數110
修改日期:2025-07-10
video
《科科學會了》算得出玉山上有幾隻水鹿嗎?│EP3:把課本的「捉放法和樣區法」變有趣!(下)
LIS情境科學教材
國中7-9年級
如果我們想知道一個區域內生物有多少,通常沒辦法一隻隻數,因為這樣太沒有效率了,更別說有些動物會移動,又會大幅地增加了計算的難度,因此科學家們想到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可以幫我們快速估算生物數量。而常見的方法有「樣區法」和「捉放法」。「樣區法」是先選定要測量的範圍,並且將這個測量的範圍切分成相同大小的小區域,接著計算小區域裡面有幾棵植物或幾隻動物,然後在不同小區域中重複測量幾次,取平均值,最後乘上整體面積,就能估出總數。而「捉放法」適合用在會移動的生物。做法是先鎖定一批動物,用各種方式做記號後再放回去。過幾天再抓一次,再觀察有幾隻是有記號的。透過計算兩次抓到的數量和記號的比例,就能估算總數。
觀看次數137
修改日期:2025-07-10
web
跨領域數位課程-友「植」,友「ㄌㄧㄤ、」,友多「聞」
王怡凡、劉匽汝/新北市新莊區民安國民小學
國小3-4年級
自然領域/自然-植物社會領域
點閱數5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04
web
跨領域數位課程-誰為天空加濾鏡?
洪瑋/新北市新莊區民安國民小學
國小5-6年級
自然領域、社會領域
點閱數6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04
video
熱系列EP1:熱脹冷縮(上)│LIS情境科學教材
LIS情境科學教材
國小5-6年級
兩個燒杯緊緊卡住了,要怎麼在不損壞的情況下安全分開呢?用物體熱脹冷縮的特性,就能輕鬆分離。觀察氣體與液體在溫度改變時外觀的變化,接著歸納並以科學語言描述:氣體和液體的體積受熱膨脹、遇冷收縮;最後推測固體也會熱脹冷縮。以實景畫面配上動畫箭頭輔助,能看出不同溫度下膨脹、收縮的動態變化方向,幫學生掌握熱脹冷縮的概念。
觀看次數152
修改日期:2025-06-28
video
熱系列EP1:熱脹冷縮(下)│LIS情境科學教材
LIS情境科學教材
國小5-6年級
兩個燒杯緊緊卡住了,要怎麼在不損壞的情況下安全分開呢?用物體熱脹冷縮的特性,就能輕鬆分離。觀察氣體與液體在溫度改變時外觀的變化,接著歸納並以科學語言描述:氣體和液體的體積受熱膨脹、遇冷收縮;最後推測固體也會熱脹冷縮。以實景畫面配上動畫箭頭輔助,能看出不同溫度下膨脹、收縮的動態變化方向,幫學生掌握熱脹冷縮的概念。
觀看次數96
修改日期:2025-06-28
video
《科科學會了》怎麼用甘蔗做出糖?│EP8:把課本的「過濾法與結晶法」變有趣!
LIS情境科學教材
國中7-9年級
如何分離混合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像是土壤或是海水,大多是由兩種或以上物質混在一起的混合物。我們可以用他們彼此的性質差異將物質分離。以下將介紹兩種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分離混合物的方法。過濾法:過濾法是利用物質的顆粒大小差異分離物質的方式。混合物透過濾材的孔洞大小將顆粒大於孔洞的固體留在濾材上 (如沙粒),濾液通過。此方法可應用在固液之間或固氣之間的混合物分離。蒸發結晶法:蒸發結晶法是控制溶劑蒸發溫度,使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方式。以食鹽水溶液為例:食鹽與水的蒸發溫度差異大,當溶液加熱時,水會蒸發成水蒸氣,導致食鹽水溶液的溶劑減少、濃度增加直到飽和,因水持續蒸發減少,食鹽就會以晶體形式析出。此方法可去除蒸發溫度低的溶劑,並留下結晶溶質。
觀看次數120
修改日期:2025-06-27
video
《科科學會了》你看過潛到海底的洋芋片嗎?│EP7:把課本的「水壓」變有趣!
LIS情境科學教材
國中7-9年級
水壓是什麼?水壓是水對物體施加的壓力,像是我們游泳或潛水時,耳朵在水中會感覺到的壓力,就是水壓。水壓源自水本身的重量往下壓所產生的力,想像你潛到游泳池中,頭頂上的水會往下壓在你身上。且水壓會與水的深度成正比,游泳池裡越往下潛時,頭頂上的水柱就越高,就像把書一本本堆在手上,書疊得越高,手感受到的重量越大;在水裡則是「水柱」疊得越高(越深),壓力就越大。
觀看次數66
修改日期:2025-06-27
1
...
29
30
31
32
...
796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