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818
潮州城鄉風貌-活動評量單-資源代表圖
web 潮州城鄉風貌-活動評量單
林義明/潮和國小國小1-6年級
藉由評量單了解學習成效
點閱數326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09-12-01
貿易受挫-資源代表圖
web 貿易受挫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1634-1635年間,馬尼拉的商業貿易並不順暢,中國商人供應的貨物過多,但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缺乏資金購買,迫得中國商人必須削價求售,因此虧損不少。1636-1637年間,美洲至馬尼拉的大帆船停止行駛,銀元無法運至馬尼拉,馬尼拉的西班牙人苦於現金給中國商人,馬尼拉市民原本訂購的商品,有四分之三被中國商人扣押,中國商人因此離開馬尼拉,表明他們不願意再承擔損失。對馬尼拉而言,1630年代的下半期,因美洲白銀輸入減少,使得中國人帶來的貨物滯銷,價格下跌,雞籠、淡水的西班牙人亦面臨同樣的窘境。西班牙人佔領北臺灣之後,原先寄望以此重開1624年以來中斷的對日貿易,以及打開對華貿易,剛開始的時候成效還不錯,1634、1635年間,雞籠一度成為福建與馬尼拉之間的通商中心,全盛時期有多達22艘滿載貨物的船隻同時開進港內。但是西班牙人與日本人的關係一直無法改善,1638年以後日本又厲行鎖國政策,西班牙對日貿易因而中止,且鄭芝龍完全控制台海之後,禁止福建商船來雞籠,西班牙人佔領臺灣北部與荷蘭人抗衡的作用已失去其半。西班牙以雞籠為據點,與中國商人建立貿易關係,中國商人亦極願意載運商品來賣,但是西班牙人卻沒有充足的現金購買。1635年,呂宋南部不斷發生叛亂事件,西班牙人無暇顧及臺灣,新任菲律賓總督克奎拉(Sabastian Hureado de Corcurea),認為佔領臺灣的必要性減低,決定轉移經營重心。西班牙人在雞籠、淡水派駐軍隊、設立堡壘,駐軍的薪水、後勤補給、堡壘的整修等,費用相當龐大,每年的開銷成為菲律賓總督的財政負擔,1637年,馬尼拉的菲律賓總督重新檢討對台政策。但是西班牙人無法斷然結束在台灣的經營,菲律賓總督擔心會影響西班牙在東亞海域的聲譽,亦需安撫反對者,於是只決定縮減駐軍規模,並毀棄不必要的堡壘,不僅放棄了淡水堡壘,在雞籠港,亦只保留聖薩爾瓦多(或聖救主城),只是在實際執行的時候,受到雞籠當地道明會的反對,另外保留另一個靠近八尺門的堡壘。
點閱數4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4
因材網國小社會領域高年級學習單:Cb-Ⅲ-1-11_日治時期臺灣糖業的發展,及其如何影響蔗農與人民的生活?-資源代表圖
本教材由教育部委辦「國小社會適性教學教材研發實驗計畫」開發,適用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生。建議搭配因材網國小社會領域高年級之影片、檢核點、練習題、題庫使用。配合因材網影片主題:Cb-Ⅲ-1-11_日治時期臺灣糖業的發展,及其如何影響蔗農與人民的生活?
點閱數9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3-10
傳統技藝-屏東縣魯凱族手紋-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屏東縣魯凱族手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魯凱族傳統社會中,階級制度與文化規範嚴謹,並透過具體的生活實踐予以維繫與傳承。紋手便是一種深具文化意涵的社會階序表現,藉由圖紋彰顯個人的社會地位、家族背景與象徵性意義。雖無明確文獻記載其起源,但日治時期的民族學研究與部落耆老口述提供了寶貴資料,顯示紋手曾廣泛存在於魯凱族社會,男性主要刺於胸背與手臂,象徵貴族地位與勇武精神;女性則刺於手背與手臂,象徵美麗、成長與社會承認。相傳紋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為勇士紀念戰功,另一為姊妹追尋失聯叔父所留下的奇幻印記,均強調紋手的象徵與神聖性。1931年起,總督府頒令禁止手紋習俗,使此文化漸趨式微。
點閱數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跨領域數位課程-能源轉個彎,空氣會更好嗎?-資源代表圖
web 跨領域數位課程-能源轉個彎,空氣會更好嗎?
許婷茹/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自然科學、社會
點閱數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6-26
跨領域數位課程-單車小旅行-資源代表圖
web 跨領域數位課程-單車小旅行
蔡香玲/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國語文、社會、綜合
點閱數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6-26
關心我們的地球-資源代表圖
web 關心我們的地球
教育雲教學資源教案編輯暨推廣計畫團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小6年級
敘述全球暖化的成因與所造成的影響,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式環境,了解地球環境所面臨的危機:全球暖化、汙染和外來種,並深入探討全球需共同面對與關心的環境保護課題。
點閱數1329
下載數51
修改日期:2017-02-10
文化保存-牛罵頭遺址-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牛罵頭遺址
文化部/文化部國小3-4年級
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位於臺中市清水區鰲峰山,為中部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孕育出牛罵頭、營埔與番仔園等史前文化,並與南部牛稠子文化有交流。遺址最早由日籍學者國分直一於1943年發現,2002年指定為縣定古蹟後展開規劃,2013年,古物沙鹿區南勢坑遺址文化層斷面移入園區展示,並將鰲峰山營區和原清水神社遺構列為歷史建築。園區原為陸軍清水營區,包含日治時期清水神社與戰後軍事建築,具多元歷史層次。在2014年完全對外開放後,民眾得以參觀現場展示的出土文物與考古成果,以及保存的南勢坑遺址文化層等重要古物。戶外設有觀景臺與步道,是結合自然景觀、歷史教育與休閒遊憩的文化場域。
點閱數7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