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義和團事件後中國對基督教態度的轉變
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是民間練拳風氣加上鄉團和秘密宗教的組織。興起於1887年(光緒13年)山東冠縣教案,因教民拆毀玉皇廟改建教堂,發生群眾襲擊教士、教民事件。此後在官方的縱容之下,勢力日大。1897年(光緒23年),山東民眾攻擊德國教堂,德國趁機進占膠洲灣,築路開礦,山東仇外情緒高漲。1899年(光緒25年),毓賢繼任山東巡撫,篤信義和團神力,可抵禦洋人,故義和團氣焰愈高,到處焚毀教堂、殺教民,致愈演愈烈。經外國公使一再抗議,清廷改派袁世凱前往鎮壓,義和團無法在山東立足,乃向天津、北京進發。1900年義和團在慈禧太后的縱容下,圍攻使館、殺教士,遂有八國聯軍之役,北京淪陷。最後清廷求和,簽訂「辛丑條約」,才告落幕。這一次事變中,義和團民焚毀教堂,屠殺教民,使得京師大亂。京城內外所燒毀的西人住宅共計有三十四所,教堂十八所,男學堂十二所,女學堂十一所,傳道學堂四所,施藥局十二所,醫院八所,印刷處三所,盲人學堂一所。基督教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也使他們反思在中國傳教的經驗教訓,開始注意約束教士、教民,盡可能的尊重中國的風俗禮儀。事後,洋教處境大為改善,一方面清廷態度丕便。由仇外改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宣佈實行新政。另一方面,中國人對傳統迷信、巫術已無信心,對於教會在中國的教育、醫療等事業也有好感。此外,在庚子新政時期,報刊的宣傳使得中國民眾對基督教有更多的了解,也多少幫助清廷調整對教會的政策。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Ab-Ⅲ-2 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會影響城鄉與區域間的人口遷移及連結互動。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Ab-Ⅲ-2 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會影響城鄉與區域間的人口遷移及連結互動。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學習表現
1a-Ⅱ-3 舉例說明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或變遷現象。
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社1c-Ⅳ-1 評估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與多元觀點,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社1c-Ⅳ-1 評估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與多元觀點,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74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527.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