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815
風華巴洛克-資源代表圖
web 風華巴洛克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巴洛克(baroque)原義是意指「變了形的珍珠」。在十七世紀成為獨特的藝術風格名稱,以當時法王路易十四宮廷為中心,開始流行著此種華麗柔性的藝術風格。「蕾絲」這種柔軟絲綢成為當時男女皆愛的服飾配件,如男士與女士皆喜愛在上衣的袖口上使用蕾絲邊的「反摺袖」(cuff)。
點閱數367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5-27
列強侵迫與禁教解除-資源代表圖
web 列強侵迫與禁教解除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鴉片戰後,中國於1844年 (道光24年)所簽的中美、中法五口通商章程中,允許外國人在五口建造教堂,中國人若將禮拜堂或墳地觸犯毀壞,地方應嚴拘重懲。同一年,道光皇帝准許中國人至外人建造的天主堂作禮拜、入教,正式廢除了對基督教的禁令。1846年,道光皇帝頒佈諭旨,認為天主教是勸人為善,與其他邪教不同,因此准免查禁,並且歸還康熙年間的天主教教產。道光所頒佈的諭旨,明確規定傳教士的活動僅限通商口岸,仍然禁止入內地傳教。至英法聯軍後簽訂的天津條約中規定,中國有保護傳教的責任。咸豐10年(1860)的中法北京條約,允許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地建造教堂、醫院,中國人民任其信教,地方官須善待保護。條約對天主教的保護,易引起民教衝突,造成教案頻生。雍正禁教後,教堂多被沒收充公,有的已改建,有的是多次易手,要查還相當困難。傳教士仗著條約和外國的勢力,常不顧實情,任意需索,要求會館、書院、廟宇等,應予退還,甚至強迫買賣田地、低價勒索,或強迫官方撥用土地,遭致民間反感。此外,傳教士深入內地傳教,也常攻擊、破壞中國一些傳統習俗,或干預訴訟,使中國社會秩序大受動搖。再者,教民破壞神像、毀壞祠堂,民間酬神賽會演戲時,教民既不出資,又參與觀戲遊樂,讓平民心生不滿。種種民教之間的誤會、衝突,皆在條約保護、內地傳教後一一浮現,教案也隨之發生。
點閱數110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6
學習單_豆乾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學習單_豆乾學習單
桃園縣教育處/數位教育科國小4-6年級
桃園縣98年度資訊融入教學學習社群(資訊融入)績優教師團隊瑞祥國小:『溪』遊記-大嵙崁 虛擬實境鄉土文史遊
點閱數230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12-30
廟宇神像篇-資源代表圖
web 廟宇神像篇
賴永全/縣立新光國小國小3-6年級
廟宇神像介紹
點閱數31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1-10-01
文化保存-北管音樂(邱火榮)-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北管音樂(邱火榮)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北管音樂為臺灣傳統農業社會之重要民間藝術,亦為臺灣表演藝術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樂種之一。
點閱數26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贊普棄宗弄瓚-資源代表圖
web 贊普棄宗弄瓚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棄宗弄瓚是中國舊唐書記載吐蕃贊普的名稱(新唐書為棄宗弄贊﹚,在西藏歷史中被尊稱為松贊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代君主。父朗日松贊已開始擴張國力,但被屬下毒害致死,十三歲的王子棄宗弄瓚即位。年紀雖輕卻能力不凡,在親信大臣協助下平定內亂,建都邏些城(今日西藏拉薩)。再加強治理,開疆拓土,完成青藏高原的統一。先娶泥婆羅(尼泊爾)尺尊公主,學習印度、尼泊爾文化與宗教,以印度梵文發明西藏文字。唐太宗貞觀八年(西元六三四年)派遣使者入唐。太宗命馮德遐回訪,贊普希望依突厥、吐谷渾例娶唐朝公主,太宗未許,贊普發兵攻吐谷渾等,直逼唐邊境松州(四川松潘高原),唐派兵擊之。又請和,派通使祿東贊再次請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下嫁贊普。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棄宗弄瓚親迎公主於柏海(今日青海札陵湖、鄂陵湖)。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再封賓王。遣貴族子弟入長安國學讀書,學習中土養蠶、造酒、農耕各種技術,促進了漢藏文化交流。西元六四八年,棄宗弄讚曾協助「天可汗」唐太宗派遣出使西域的王玄策攻打印度中天竺的叛亂。次年,去世。
點閱數70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雙語文史數位教材宣傳片-資源代表圖
video 雙語文史數位教材宣傳片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雙語文史數位教材宣傳影片
點閱數6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5-14
立憲派和革命派的論爭:《新民叢報》VS《民報》-資源代表圖
web 立憲派和革命派的論爭:《新民叢報》VS《民報》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立憲派認為革命將導致內亂及列強瓜分危機,應設法改良現有政府,實行立憲。革命派認為革命志在建立民國,有正當目標與嚴格法紀,因此只會有短期的革命行動,不會有長期的內亂。列強干涉方面,縱使情勢引起國際干涉,亦無須畏懼,因為如此將促使國民同仇敵慨。至於現在的政府,絕無改良的可能,也無改革的誠意,無法期待在體制內進行改革,只有將其推翻,才能挽救國家。梁啟超對於革命黨「驅除韃虜」的號召,深表反感,斥之為「小民族主義」,主張文化民族主義,認為應將國內各民族視為整體,以對抗列強侵略。革命派則是主張種族民族主義,認為必須打倒腐敗的外族政權,民國成立以後,國內各民族獲得平等才能融為一體。立憲派認為當時中國人程度尚無資格實行民主政治,即使君主立憲亦不能行,只能先實行「開明專制」,訓練人民政治能力,再轉移至立憲。革命派則引用天賦人權學說,強調自由人權是人類所共同具有,天生具備擁有的權力與能力。只要民國政府一成立,可以透過制度運作。工業革命後,西方各國貧富日益懸殊,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為避免中國未來重蹈西方覆轍,革命派主張「土地國有」。立憲派則認為中國經濟社會組織優於西方,土地兼併不劇,如實行土地國有政策,將導致更多問題,強調當前應做的是獎勵資本、保護勞工。
點閱數46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6-03
荷蘭人為什麼要對原住民族傳教?對原住民族有什麼影響?-資源代表圖
荷蘭人為什麼要對原住民族傳教?對原住民族有什麼影響?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11-23
精省-資源代表圖
web 精省
王秀如/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行政區畫法」將台灣地區劃為一省二市;高雄縣併入高雄市,台北縣和基隆市併入台北市。地方自治法的法案,需先通過行政區畫法,將行政區調整後,再依省縣自治法和直轄市自治法進行省市長民選。1993年通過省縣自治法,直轄市自治法及行政區劃法,而於1994年12月完成省市長民選工作。1998年進行「精省」工作,廢除省長民選及省議會。 在行政院的規劃上共分成三個階段來進行「精省」作業:第一階段:民國87年12月底至88年6月為組織調整之規劃與過渡時期,確定組織與人員之調整、權益保障及財產之處理等原則,並將台灣省政府與台灣省諮議會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第二階段:民國88年7月起至89年12月止,係組織的調整期,除辦理各項組織整併、改隸、精簡與業務移撥外,應由各部會就未來政務推展之整體需求,重行修法,調整部會及其所屬機關組織。第三階段:完全回歸〈地方制度法〉規範。 關於「精省」作業第三階段,其實際執行做法上是:先於民國87年10月28日公佈〈台灣省政府弁鈮~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確定省政府的定位在「為行政院派出機關台灣省為非地方自治團體。政府受行政院指揮監督,辦理下列事項:一、監督縣市自治事項。二、執行省政府行政事務。三、其他法令授權或行政交辦事項。」民國87年12月21日由民選省長職改為官派省主席,民國88年7月省政府各單位轉型為行政院各部會中部辦公室。民國89年3月21日廢止〈省政府組織法〉,即去除「省」這個階層,於實質上行政院將下轄2個直轄市、5個省轄市、18個縣。
點閱數46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