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就同時代的其他中國人物來看,自強運動倡導者已是觀念最為前進的一群,但實際上他們對於西方的認識極為淺薄有限,甚至誤解。由於當時中國只有少數沿海口岸與西方有所接觸,廣大的內陸地區仍然侷限於傳統的思想觀念,再加上朝廷守舊派官員居多數,自強運動不論在官方或民間所遭受到的阻力都甚為強大。以修築鐵路為例,守舊派反對的理由無奇不有,包括鐵路吵鬧之聲打擾墳墓中祖先的安寧、鐵路破壞風水、鐵路將使販夫走卒失業造成社會不安、鐵路使敵人容易運兵影響國防。由於守舊派的層層阻力,以及中央領導者共識有限,因此所有的新政措施都不是在中央做好決策通令全國一致實施。只能由少數地方大吏在部分地區各就其力量所及,擇要舉辦,缺乏全盤性的規劃。而各主辦者之間,又往往無法顧全大局、齊心合作,例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都各有其自己的轄地,上海、福州與武漢的自強新式事業,成效分散而有限,甚至造成各行其是、抵觸衝突的狀況,增添新政實施的困難。各項新政的推行,實際上仍須依靠下層官員與技術人才的運作,然而陳腐的官場陋習、不健全的人事制度,再加上欠缺經費和人才,導致新政的運作效率低落。由於自強運動多項新政均需仰賴外人的技術指導,但是所聘外人多非優秀人才,甚至僅為優厚報酬而來,且多專橫把持權位,新政事業更無法有效推展。
修改日期: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