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自強運動失敗的原因
雖然就同時代的其他中國人物來看,自強運動倡導者已是觀念最為前進的一群,但實際上他們對於西方的認識極為淺薄有限,甚至誤解。由於當時中國只有少數沿海口岸與西方有所接觸,廣大的內陸地區仍然侷限於傳統的思想觀念,再加上朝廷守舊派官員居多數,自強運動不論在官方或民間所遭受到的阻力都甚為強大。以修築鐵路為例,守舊派反對的理由無奇不有,包括鐵路吵鬧之聲打擾墳墓中祖先的安寧、鐵路破壞風水、鐵路將使販夫走卒失業造成社會不安、鐵路使敵人容易運兵影響國防。由於守舊派的層層阻力,以及中央領導者共識有限,因此所有的新政措施都不是在中央做好決策通令全國一致實施。只能由少數地方大吏在部分地區各就其力量所及,擇要舉辦,缺乏全盤性的規劃。而各主辦者之間,又往往無法顧全大局、齊心合作,例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都各有其自己的轄地,上海、福州與武漢的自強新式事業,成效分散而有限,甚至造成各行其是、抵觸衝突的狀況,增添新政實施的困難。各項新政的推行,實際上仍須依靠下層官員與技術人才的運作,然而陳腐的官場陋習、不健全的人事制度,再加上欠缺經費和人才,導致新政的運作效率低落。由於自強運動多項新政均需仰賴外人的技術指導,但是所聘外人多非優秀人才,甚至僅為優厚報酬而來,且多專橫把持權位,新政事業更無法有效推展。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高中10-12年級(五)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高中10-12年級(五)
學習內容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歷Ca-Ⅳ-1 清帝國的統治政策。
歷Db-Ⅴ-3 戰後的社會運動。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歷Ca-Ⅳ-1 清帝國的統治政策。
歷Db-Ⅴ-3 戰後的社會運動。
學習表現
3b-Ⅱ-1 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料,並判讀其正確性。
3b-Ⅲ-1 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社會議題的相關資料,並兼顧不同觀點或意見。
歷1b-Ⅳ-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歷1a-Ⅴ-2 說明相關歷史事件或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性。
3b-Ⅲ-1 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社會議題的相關資料,並兼顧不同觀點或意見。
歷1b-Ⅳ-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歷1a-Ⅴ-2 說明相關歷史事件或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性。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527
下載數:4
點讚數:1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724.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