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73
認識家鄉--三峽-資源代表圖
web 認識家鄉--三峽
蔡錦柳/市立成福國小國小4年級
本校學生較缺乏文化刺激,以實際拍攝照片及配合資訊遊戲,自製PPT讓學生認識三峽的重要機構。一、教材單元與內容簡述: 1、結合學生四年級上學期已經學過如何看地圖、知道三峽的特產與特色,再加上四年級下學期學了家鄉的機構與發展的單元介紹,於是,自編教材—「認識家鄉—三峽」,讓學生能認識並清楚了解自己居住生活的三峽地區,並學會在三峽地圖中找出重要的機構,並能善用資源,進而推展家鄉特色與建立對在地社區文化的認同感。二、教學目標:1、讓學生知道三峽區重要機構。 2、讓學生能清楚指出家鄉的機構所在及學會運用資源。 3、能寫出對家鄉的特色發展。
點閱數1650
下載數123
修改日期:2011-12-09
家鄉的地圖-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的地圖
許爾倫/市立莊敬國小國小3-4年級
觸屏
點閱數427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21-02-19
熱帶沙漠氣候-資源代表圖
web 熱帶沙漠氣候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埃及地中海沿岸約30公里寬的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帶,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炎熱乾旱,氣候溫和,冬季均溫為12度,夏季均溫為26度。其餘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炎熱,夏季(4-10月)酷?,溫度平均約32℃至40℃,部分地區氣溫會高於50℃,冬季(11-3月)北部寒冷,沙漠地區酷寒,日夜溫差大。
點閱數60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文化保存-泰雅史詩吟唱(林明福)-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泰雅史詩吟唱(林明福)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泰雅族社會並無文字書寫的傳統,因此對於族群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媒介,是以祖先所流傳下來的語言,透過口說或吟唱的方式來進行,族人稱之為Lmuhuw。泰雅族這套透過歌謠吟唱方式,來傳承族群起源、族群遷移、祖先遺訓、族群規範與祖先生活智慧的口述傳統,不但是延續泰雅族群傳統領域、族群命脈的文化傳承手段,更是台灣原住民族中獨特而珍貴的口述傳統文化資產。泰雅族族群文化因受到其他強勢文化的影響,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因素,泰雅族神話傳說的社會功能正面臨母語流失、社群組織及文化瓦解等危機。
點閱數2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後埤土豆履歷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後埤土豆履歷影片
從DOC看臺灣數位應用創作大賽/教育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發想緣起暨設計理念後埤社區位於宜蘭壯圍鄉沿海地區,早期居民以種花生、番薯維生,隨著時間變遷年輕人多數至外地工作,而使得後埤社區許多沿海沙地閒置;經由壯圍數位機會中心指導,並結合後埤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加值服務,在後埤開心農場經營無毒種植、無化學肥料除草劑及友善耕作的花生之家,生長出帶著自然海鹽鹹香且有機的甜味花生,更藉以推廣在地食農教育。後埤開心農場在播種及採收花生時,鄰近學校學童或外界團體皆會前來參與體驗,由地區耆老指導,透過社區營造與應用加值推廣,進行手工花生糖製作及文化傳承活動,讓參與者感受在地傳統技藝;明志科大資訊志工從旁協助進行採訪及拍攝,除了將文化數位化,更讓長者回味過去農村生活,且讓年輕一輩對在地文化有更深的瞭解,藉以傳承農事文化及經驗。創作故事  花生,在一般人認知中,它通常帶著土黃色外殼,及橘紅色外衣,咬著香脆可口,可這些都是經過多道程序後的產物,有多少人知道它原是生長在沙土中,又有多少人知道花生剛出土時,其實是嬌嫰的黃色,且生食時甜味入喉,透過無毒農法,花生園更會生長許多看似雜草,但卻可食用的高營養價植物,這些若無親身參與花生種植過程,著實無法熟知箇中滋味。  為讓更多人瞭解花生之栽種方式、花生加值應用方式及傳遞後埤社區努力經營之友善耕作農法,集結各界團體體驗花生相關活動,及耆老傳承經驗之影音影像,促成「花生履歷」影片之誕生。
點閱數26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節慶知多少-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節慶知多少
蘇美惠/海佃國小國小4年級
1.認識家鄉主要的傳統節慶。 2.探討傳統節慶和生活的關係。 3.探討原住民的祭典及含義。
點閱數1239
下載數157
修改日期:2022-02-14
傳統技藝-豆花-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豆花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件皮雕作品作者為段安國先生,其擅以細膩的手法表現庶民生活的情景,創作多以懷舊的場景呈現,加上對於人物的刻劃生動。這件作品描繪的是賣豆花的攤販,有一個老闆和一個小孩,可以看出小孩是要買豆花。作者在人物動作的設計上應有先行設想,故而能表現出人物的動作,即使是靜態的作品仍能生動呈現。豆花臺灣是相當受歡迎的小吃,早期的豆花擔,是用一根扁擔挑起,扁擔一邊是裝豆花的桶子,另一邊是煮好的糖水,或擺放販賣時所要用的器具如杓子、裝豆花的碗或湯匙等。同時準備一桶水,隨時清洗客人用過的碗和湯匙。如此便可沿街叫賣,且隨時可停下來做生意。
點閱數292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5-17
保密防諜劇坊-資源代表圖
web 保密防諜劇坊
陳心怡/鹽水國小國小3-4年級
1.透過講述法來介紹保密防諜的故事。 2.透過小組討論,讓學生能價值澄清,知道故事的主旨與大意。 3.利用唱愛國歌曲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熟悉保防故事內容。 4.運用資訊融入教學,透過網路媒體呈現全民國防的教育理念。
點閱數593
下載數32
修改日期:2022-02-14
傳統技藝-柴燒泥編塑-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柴燒泥編塑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柴燒製陶為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自史前時期即有以火燒製泥土而成陶器的技術。其核心精神在於結合自然素材與手工技藝,並運用火候控制來創造陶藝。柴燒泥編工藝是以傳統泥條成型技法為基礎,將陶土搓揉為泥條後進行編織、疊合與穩固接合,形成特定造型,再以傳統柴燒技術高溫入窯燒製而成。柴燒的最大特色在於燒窯過程中,木柴燃燒產生的灰燼自然落在陶器表面,經高溫熔融後形成自然落灰釉,並伴隨火焰痕跡、燻燒斑點、色澤流動等不可預測的紋理變化。這些變化賦予作品獨特的藝術張力與溫潤質感,是電窯、瓦斯窯所無法模仿的自然工藝之美。成品可見光滑與粗糙並存的觸感,其色澤渾厚溫潤,蘊含歲月之感,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柴燒泥編器物多用於香爐、茶具、花瓶等生活器皿。目前台灣柴燒窯場已屬稀有,柴燒泥編技藝更因耗時費工、技術門檻高而漸趨少見。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鎮東國小臺南古蹟巡禮導覽手冊-資源代表圖
web 鎮東國小臺南古蹟巡禮導覽手冊
吳秀綉/縣立鎮東國小國小4-6年級
本手冊配合五年級社會課程,設計臺南巿古蹟一日遊,臺南之古蹟全國之冠,藉由校外教學激起思古幽情。一條條古街、一座座寺廟、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在告訴我們先民的腳步、歷史的軌跡,這些都是最直接、最動人的歷史。量多質精的古蹟巡禮,豐富熱鬧的民俗活動,風格多變的近代建築,共同建構出臺南精采動人的面目。
點閱數738
下載數19
修改日期:201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