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41
VR360地牛與新生:穿越時空的武昌宮-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地牛與新生:穿越時空的武昌宮
教育部中投DOC輔導團國小1-2年級,國中7年級~國中9年級
集集武昌宮是,主祀玄天上帝,是當地鎮民的信仰中心。舊武昌宮在1999年921大地震中倒塌,後原址保留作為震災遺址。經在舊址旁另建新廟於2013年啟用,並於2022年正式登錄為史蹟類古蹟。本影片利用360度VR虛擬實境影片拍攝,虛擬實境的影像紀錄能完整保存集集武昌宮的建築、藝術和宗教價值,不僅吸引遊客異地參訪,也能作為教育資源,幫助學生透過線上影片理解地方的歷史和文化。
觀看次數219
修改日期:2024-01-29
VR360數位走讀-花蓮光復緩緩書屋-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花蓮光復緩緩書屋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隊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Pasela’an 緩緩書屋」位在花蓮的光復火車站旁,一間有著琉球老松與高大麵包果樹陪伴的百年日式木造老屋。老屋建造於大正時期,原本有一整排的木造老屋宿舍群,現在唯獨留存這間舊時的台鐵站長宿舍。老屋由木工師傅仔細的修復,以及在地青年團隊打理,建築空間與構造仍大致維持日治時期原樣,具文化資產價值。「Pasela’an」是阿美語「呼!讓生活喘一口氣」的意思,2021年正式對外開業,想讓這裡成為大家一起來休息、喘口氣和生活的空間。「Pasela’an 緩緩書屋」選書多與原住民文化或台灣故事書籍有關,也會介紹花東文史或是地方特色,期待透過書籍讓來客認識我們腳下與泥土的故事。
觀看次數177
修改日期:2024-01-29
VR360新埔柿金古風曲巷|三街六巷九宗祠 |新埔 DOC-資源代表圖
新埔小鎮位於新竹縣,是一個充滿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地方,新埔小鎮的特色之一是眾多宗祠家廟,都是歷史悠久的建築,見證了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與家族傳承。清朝開始,有少數客家籍漢人入墾,在此之前,新埔只有道卡斯族人活動於今田新里一帶,稱此地為「吧哩嘓」,客家人入墾後,將此處荒埔地開發成農田,並稱之為「新埔」,意即為「新開發的埔地」。
觀看次數171
修改日期:2024-01-25
VR360 宜蘭三星大洲村-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 宜蘭三星大洲村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隊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宜蘭縣三星鄉的大洲村,由蘭陽溪水匯流淤積成狹長的砂洲,過去以大義(上大洲)、尚武(中溪洲)、尾塹、清洲(下洲仔)合稱大洲四村,不過目前清州因人口外流,已經與尾塹合併為一村。大洲村興衰和太平山林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從日本統治時期開始大規模開發太平山林業資源,為方便木材運輸,沿線修築森林鐵路,並在羅東設集木場,經竹林到土場共十站,大洲站便是其一。此外日本人在二結設有糖廠,因此鼓勵鄰近的大洲地區種植甘庶,也成為甘庶集運樞紐站。太平山林鐵走入歷史後,大洲車站也一度廢站,讓我們隨著影片一同走訪大洲國小、開安宮、紅磚牆、大洲車站等四個重要的文化地景,一起認識有關大洲的歷史故事。
觀看次數19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23
VR360 宜蘭大同橫崎漾古道-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 宜蘭大同橫崎漾古道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隊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橫岐漾泰雅語發音是hnkiyan,意思是彎進去的路。而在日據時期的命名為「角板山三星間道路」,嵙崁戰役後,建立於1916年,在當時可以從三星的天送埤通往桃園大溪。不過從明池過後的路段後來由現在的北宜公路所取代。經過了一百年的洗禮,這條路早已不見蹤影,經過部落族人、宜蘭縣史館以及林務局的協助,修復了其中的2.3公里。 這條古道保留大部分原始樣貌,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來修復,這短短的2.3公里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百年泰雅族人生活樣貌的變遷,用來染色的薯榔、曾經大肆種植的段木香菇、甚至是百年前日人留下來人字砌…腳上踏著先人走過的足跡,百年風華歷歷在目。這條古道承載了與日人抗戰後的記憶,泰雅族人在殖民時期的生活。若沒有這些過往,也不會有現在的我們,過去的終將成為歷史,但不會被忘記。以此為紀念。
觀看次數1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23
VR360 花蓮壽豐碧蓮寺(豐田神社)-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 花蓮壽豐碧蓮寺(豐田神社)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隊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碧蓮寺原為日本時期豐田神社,是日本移民日常參拜與心靈寄託的所在。1975年由林貴英女士招募捐獻,立大尊「釋迦摩尼佛」於主殿,至1988年又迎入「福德正神」,共同成為碧蓮寺主祀神、佛。碧蓮寺之興建工程,以及各神、佛俸迎安立,均由豐田三村居民共同發起捐贊助,便成為了豐田三村居民的共同信仰中心(俗稱大廟),每年三村也輪流承辦「浴佛節」、「中元節」、「下元節」、「媽祖遶境祈福」等慶典活動。原神社建築於民國47年遭溫妮颱風吹垮,目前仍保有鳥居一座、石燈籠數座、狛犬一對及參拜道等日本時期古蹟。
觀看次數21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23
再造歷史現場-漁會正濱大樓建築夜間燈光展演《以光展演》-資源代表圖
建物結構於修復前狀況尚可,但因長期漏水,造成許多區域出現鋼筋鏽蝕、保護層脫落的狀況。其中又以二樓頂板及一樓柱體最為嚴重,不僅結構主筋局部膨脹、外露,部份箍筋亦已鏽蝕斷裂,許多柱體表面的粉刷層均出現垂直向之長條裂縫,樓板底面粉刷層也有大面空鼓與局部崩落之情形。外部構造部分,壁面磚受長年日照、海風及雨水侵蝕,背側黏結層局部受損,出現多處空鼓,面磚脫落的範圍也日趨擴大,尤以開口部周邊區域最為明顯。外牆、雨庇、屋簷、煙囪及天溝等區域,則有大面的不當植生附著,且部分植生根莖粗壯,對結構有所威脅。 外部門窗方面,有部分原有木窗整扇拆除改為鋁窗,或以紅磚將開口不完全封實之情況,部分外部門窗雖然原有樣貌保存完好,但木作構件因蟲蟻蛀蝕或木材腐朽,嚴重損壞無法使用。建物北面及西面,則有數座外部門窗於民國102年(2013)火災時遭到破壞,暫時使用角材及塑膠瓦楞板進行封閉。有別於室外窗狀況,室內門窗的原貌保存狀況甚佳,現有木製門窗多為創建時所設。雖然其木作門窗及門扇多有損壞、遭白蟻蛀蝕或局部改修,但整體留存之門窗式樣相當多元,原有構法也完整可辨,少有整扇佚失或更為近代鋁門窗之狀況,有利於修復工作之推展。 修復工程以「保存完好之空間與構造形式,恢復其原貌」為原則,包含:假設工程、拆除及解體、結構及補強、地坪整修、壁體整修、屋頂整修、門窗工程、裝修工程、廁所工程、機電工程等主要項目。以原有材料及工法進行構造本體之修復,並整合現代技術及原材料處理結構弱點之補強。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10年(2021)4月竣工。
點閱數1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走讀礦山—翻閱採金之路-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走讀礦山—翻閱採金之路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以本地區礦業發展脈絡及相關區域為主題,串連遺跡地、記憶據點及地景等傳達採金之路的礦業文化內涵,透過地方創作者圖、文的角度,認識山城生活、人文與自然生態等走讀路線上的記憶故事。
點閱數21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大大溪計畫」由大溪出發,但超越大溪的生活場景,將大溪打造成生活、生產與生態三合一的新經濟活動場域,從在地歷史文化出發,加上藝術、生態、休閒農業,到健康促進、銀髮樂居,在民眾豐富多元的日常行動中,共同書寫大溪生活未來式。本計畫串連大溪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各項子計畫,民國108年(2019)12月13日至民國109年(2020)1月5日於木博館武德殿、建城商行、大嵙崁故事館、創生基地預定地和普濟路沿線展出。 主展場主題分為生活—住大溪、傳承—源大溪、永續—養大溪、社會參與—串大溪、再生—興大溪、創新—鮮大溪六個子題。「住大溪」述說大溪的市場文化與地方記憶,展現大溪人的生活百態。「源大溪」介紹地方家族的故事,包含「李騰芳古宅」及「全昌堂」中藥房;此外,傳統工藝的傳承將由新世代延續大溪文化DNA。「養大溪」呈現大漢溪流域生活公園的願景,讓大溪的水再度進入生活、融入文化。「串大溪」以不老職人系列活動展開交流,讓身懷不同經驗、知識及技藝的長輩們,展開快樂的分享行動。「興大溪」將大溪擁有的豐富歷史文化資產,導入藝術設計或轉為知識經濟等方式轉化再生。「鮮大溪」凝聚大溪創生的力量,將以巧思、創意、設計帶來的新活水滋潤大溪這塊土地。 配合六大子題另外又規劃五項街區活動:「時空穿越,旅人帶路」、「享旅行,享合匯」、「暖心花瓶DIY」、「蘭室百年物語穿越1920」、「迷走神農庄」,帶領民眾以導覽、手作、音樂會、腳踏車輕旅行等方式探索大溪的美好。
點閱數20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行銷影片 60秒-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行銷影片 60秒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大大溪計畫」由大溪出發,但超越大溪的生活場景,將大溪打造成生活、生產與生態三合一的新經濟活動場域,從在地歷史文化出發,加上藝術、生態、休閒農業,到健康促進、銀髮樂居,在民眾豐富多元的日常行動中,共同書寫大溪生活未來式。本計畫串連大溪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各項子計畫,民國108年(2019)12月13日至民國109年(2020)1月5日於木博館武德殿、建城商行、大嵙崁故事館、創生基地預定地和普濟路沿線展出。 主展場主題分為生活—住大溪、傳承—源大溪、永續—養大溪、社會參與—串大溪、再生—興大溪、創新—鮮大溪六個子題。「住大溪」述說大溪的市場文化與地方記憶,展現大溪人的生活百態。「源大溪」介紹地方家族的故事,包含「李騰芳古宅」及「全昌堂」中藥房;此外,傳統工藝的傳承將由新世代延續大溪文化DNA。「養大溪」呈現大漢溪流域生活公園的願景,讓大溪的水再度進入生活、融入文化。「串大溪」以不老職人系列活動展開交流,讓身懷不同經驗、知識及技藝的長輩們,展開快樂的分享行動。「興大溪」將大溪擁有的豐富歷史文化資產,導入藝術設計或轉為知識經濟等方式轉化再生。「鮮大溪」凝聚大溪創生的力量,將以巧思、創意、設計帶來的新活水滋潤大溪這塊土地。 配合六大子題另外又規劃五項街區活動:「時空穿越,旅人帶路」、「享旅行,享合匯」、「暖心花瓶DIY」、「蘭室百年物語穿越1920」、「迷走神農庄」,帶領民眾以導覽、手作、音樂會、腳踏車輕旅行等方式探索大溪的美好。
點閱數1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