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國小5-6年級(三)
搜尋相關的資源 1,721 筆
web文化保存-走訪四連棟
金瓜石聚落因礦業生產而興起,聚落的形成主要由日式宿舍區與礦工聚落構成,其中日式宿舍區空間階級分明、井然有序。大約興建於1930年代,為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時期提供日籍職員及其家人的員工宿舍。光復後日人撤退國民政府派員管理金瓜石礦區,此宿舍區改為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階層的員工宿舍,一直到臺金公司結束營運前夕,宿舍居民才逐漸遷居外移日式宿舍區的房舍。依居住者的身分階級不同形式不一,四連棟則為其中一種高級職員宿舍,2006整修完成,以「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為保留尚可使用的珍貴建材,初期工程便進行整棟建物的拆解工作,所有屋瓦、梁柱、門窗、玻璃等,一一加上註記,將仍可使用的部分再組裝回去。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國小5-6年級
點閱:80
下載:2
web文化保存-覓 官邸裡的那些人那些事
日治時代,流水伊助建造了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景宅邸,成為當時基隆的地標之一。1945年,原基隆要塞司令部在戰爭中遭炸毀,國民政府隨後選擇將流水宅作為新的司令官官邸,並由五位國軍將領先後居住。隨著時間推移,該建築的價值逐漸提升,並於1998年左右開始受到關注。2001年,基隆的雞籠文史協進會進駐該地,並積極爭取其保存。2002年,該建築被基隆市文化中心登錄為歷史建物,並成為文史工作者交流與彙整的場所,促進了當地文史活動的發展。然而,2004年,該建築遭遇土石流災害,造成嚴重損壞,隨後移交給基隆市文化局進行後續處理。此地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基隆歷史的重要見證。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點閱:77
下載:0
web傳統技藝-宋江陣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武術與陣法演練的陣頭,其角色與源起部分相傳與「水滸傳」的故事有關。目前在臺南、高雄與屏東較為盛行,尤其是在大型的宗教盛事裡總少不了宋江陣的參與。宋江陣在傳統廟會裡,除了有擔任神明的駕前護衛外,還有類似儀隊的功能,就像是在儀典中,伴隨或迎接貴賓的衛隊,且宋江陣幾乎都是村落自行組陣,所以早期也有保衛村庄安全聯絡社區情感的功能。宋江陣為武陣,在過去也是一種軍事訓練,陣容壯觀精彩,但是從籌備到出陣,是相當需要耗費時間與人力去練習的,完全印證了「養兵千日」的道理。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點閱:80
下載:0
web文化保存-復 修復的是建築也是歷史
建築是一種空間,空間永遠是人、故事的一個舞台。對臺灣在地的文化以及如何建立社區居民的自主意識,城鄉所在各地方在一二十年前就與社區互動。都市不一定是人多的大,重點是如何營造城市氛圍,基隆的定位是如何呢? 基隆地區不是單一存在民族的環境,是結合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四百多年來在臺灣所有重大事件中,可以說是都沒有缺席過,甚至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經歷過歷史的城鎮,讓我們去認識理解這地方以前發生過什麼,這就是建築。古蹟修復的是建築也是歷史,從不同角度,開始去認識與理解。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點閱:83
下載:1
web再造歷史現場-海洋無國界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
基隆,作為台灣的歷史與文化重鎮,擁有豐富的多元歷史,尤其在十六世紀以來,便成為重要的貿易與航運據點。基隆與淡水自明代起便是中國與日本沿海水手的航行指標,地理優勢使得這裡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節點。西班牙人於十七世紀以來,將基隆視為理想的貿易跳板,透過馬尼拉與閩南商人的情報,成功在基隆建立據點,推動亞洲與歐洲的交流。和平島考古發現,如西班牙建造的教堂牆基、卡拉瓦卡十字架等,證實了基隆在大航海時代的國際化地位。此外,當地的巴塞人文化也顯示出台灣原住民與外來勢力的互動。基隆的歷史發展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深入了解家鄉過去的機會,也凸顯台灣歷史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5-6年級
點閱:86
下載:0
web傳統技藝-剪黏工藝師 許哲彥
廟宇的屋脊裝飾如剪黏、交趾陶、木雕、石雕和彩繪等,展示了傳統美學與忠孝精神。北港是臺灣媽祖信仰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民間藝術的熱點,擁有獨特的工藝文化。剪黏泥塑大師許哲彥是國內唯一師承國寶級大師江清露的弟子,專精於剪黏技術及相關工藝,並創出「不見灰」的剪黏手法。許大師從小熱愛廟宇藝術,經過近六十年的耕耘,曾在多個知名古廟及國外如日本橫濱的廟宇完成作品。他指出,剪黏藝術是廟宇建築的靈魂,臺灣廟宇的屋脊以色彩斑斕的剪黏藝術為特色,融合了陶藝、泥塑與雕刻,是獨特的民間工藝。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國小5-6年級
點閱:92
下載:0
web傳統技藝-粧佛工藝師 陳明洲
陳明洲是北港神山堂佛像雕藝工坊的創辦人,自15歲起師從福州派藝師陳盛誥與陳雲,專精於木雕和粧佛技藝。多年來,他深耕傳統工藝,於2013年獲選為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粧佛」保存者,並於2015年獲得台中市第九屆大墩工藝師的殊榮。陳明洲的作品融合了木雕、漆藝與泥塑技法,展現了他對傳統工藝的深厚造詣與創新精神。北港是臺灣媽祖信仰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被譽為「活的博物館」。當地的廟脊剪黏、交趾陶、木雕、石雕及彩繪等工藝,展現傳統美學和文化精神,並承載忠孝教化的意涵。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國小5-6年級
點閱:108
下載:0
web文化保存-脈 基隆公共運輸第一把交椅
自1895年起,日本在台灣殖民,基隆港的建設逐漸發展為現代化的港口城市,並吸引大量日本人進駐,特別是在基隆港建設期間。新開通的馬路,尤其是中正路,解決了交通問題,成為商業發展的重要軸線,吸引了不少日本商人選擇在此地建設住宅與商業設施。流水伊助,作為基隆當地知名的企業家,於1921年創立流水馬車,最初提供基隆火車站至八尺門的馬車服務,並於1925年轉型為公共汽車業務,改名為流水巴士社。至1936年,該公司更名為基隆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並在次年被基隆市政府收購。流水家族與基隆的發展息息相關,並且在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前,已深深植根於基隆的社會與經濟脈絡中。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點閱:89
下載:0
web再造歷史現場-台江人三部曲 拓墾、開創、願景
台江內海曾是重要的交通與貿易港灣,吸引了福建閩南漁民、海盜與荷蘭人等各方勢力。這片土地的開墾與發展深受移民文化的影響,如中州寮、布袋嘴寮等地名都反映了當地居民的故鄉情感。日治時期與民國時期的變遷,尤其是在水利建設、社區發展與教育方面的成就。當地人民對土地有深厚的情感,並透過社區營造改善生活品質,如環境綠化與文化活動。在社區精神與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大專院校的設立,對當地青年與文化的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並希望年輕人能繼承並推動地方文化的進步。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小5-6年級
點閱:81
下載:1
web再造歷史現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
滬尾是國際商港,載運茶、樟腦等貨物,滬尾海關的稅收豐厚,引來國際列強的覬覦,1883年12月,清法因為越南主權問題爆發戰爭,為了增加和清朝談判的籌碼,法國企圖佔領北台灣,希望取得基隆煤礦供應船艦能源,佔領滬尾港掐住豐厚的關稅收入,並可直入台北城。戰事起自北圻(越南北部)權益之爭。法國欲估領北台灣逼清廷退讓,出兵攻打基隆和滬尾(淡水)。法軍在滬尾之役遭遇挫敗,攻台策略受阻,影響與清廷談判籌碼。對滬尾居民而言,則是場前所未有的震憾經歷,留下一頁光榮歷史和足以傳世的共同記憶,也是清末台灣唯一勝戰。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國小5年級
點閱:89
下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