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63
愛我學校2-資源代表圖
web 愛我學校2
陳曉音/市立興仁國小國小3年級
大樹下的回憶
點閱數139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1-10-13
綠活圖~潛龍國小-資源代表圖
web 綠活圖~潛龍國小
李郁芬/縣立潛龍國小國小1-6年級
綠活圖~潛龍國小
點閱數3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12-17
典章制度(下)-資源代表圖
web 典章制度(下)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韓國男子除褲子和短上衣外,基本上穿馬甲和馬褂子。原來傳統韓服並沒有馬甲,後因西服的影響開始在短上衣外穿起佩有能放東西的口袋的馬甲。女子韓服傳統的色彩安排則是紅色裙子配上淡淡的淺綠色上衣或是白色、藍色短上衣。據載新羅「至真德在位二年,金春秋入唐,請襲唐儀,玄宗皇帝詔可之,兼賜衣帶還來,施行以夷易華……自此以後衣冠同於中國」。「新羅衣服略與高句麗、百濟同」韓國傳統服飾深受中國影響。
點閱數2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戰後至今的巔峰期-資源代表圖
web 戰後至今的巔峰期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49年中國共產黨驅離神職人員。許多神職人員從中國轉往台灣,繼續從事傳教工作。同時,大批的天主教信徒也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台。離鄉背井的傷痛,戰後物資的匱乏,使得天主教適時擔負起救助難民的工作。加上當時台灣在外交上與美國親近,獲得美國軍事及經濟的援助。天主教教會並協助美援物資的發放,如麵粉、奶粉等,而被當時人們戲稱為「奶粉教」或「麵粉教」。1960、70年代,天主教獲得迅速的成長。1970年代,天主教徒已有30多萬人,從城市到山巔海邊,遍佈700多所教堂,400多所各級學校和幼稚園,以及將近200家醫院、診所。但此後當台灣的經濟起飛,社會富裕後,民眾對物資救濟的需求減少,天主教的發展即陷入停頓。據2004年的教務統計,台灣天主教的信徒仍維持在30萬人左右。這個數字遠不及佛教、道教數百萬的信徒,也不比基督教各派總和的40多萬人。
點閱數30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湘菜的演變-資源代表圖
web 湘菜的演變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湘菜」重香氣變化,佐料多用辣椒、豆豉、薑、醋、五香粉等,烹法以蒸、煎、炒、燒、煨、臘為主,特別擅長燻製「腊味」。菜餚往往帶著濃厚焦香,吃起來酸、辣、麻,其中首推雞肉為頭等美味,其次是牛肉、鴨肉。菜相色彩鮮豔,五彩繽紛。 湘菜系下分「湘江、洞庭、湘西山區」等三種地方風味,又以「湘江菜」為主流,選料精、味道濃、氣味佳;「洞庭菜」以水邊禽類、河鮮為主;「湘西山區菜」,則擅長烹煮山珍野味,充滿本地區少數民族的風采。「湖南菜」的歷史可上溯石器時代,戰國時代此區屬越楚之地,物產與氣候和中原大為不同,因此飲食文化就已經獨立於中原地區外,「豆豉」更是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調味料,也因氣候潮濕,所以盛產香菜類植物,香味也成了湘菜的特點之一。又因境內溼氣重,所以自明朝時從外地傳入辣椒後,湖南人就開始嗜辣,故俗語有「湖南人怕不辣」的說法。但辣味特色與四川的辣法稍有不同,它獨欠辣中帶甜,反以酸辣為主。
點閱數2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幕府政治-資源代表圖
web 幕府政治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元九世紀以後的日本,均田制破壞及朝綱與地方秩序紊亂,造成傳統氏族及封建勢力抬頭,幕府取代朝廷而掌握實權,社會分為天皇、貴族(豪族)、武士及平民等階級。幕府執政期間曾發生兩次元兵征日的事件,日史稱為文永之役及弘安之役,元兵敗;而後宋、明時代,中日貿易仍相當興盛,但倭寇之患也日趨猖獗。豐臣秀吉尊榮皇室、削弱諸侯、鼓勵武士將內戰轉為對外侵略,使中、日兩國爆發朝鮮之役,使明朝衰落,日本政局則由德川家康重新統一,建立江戶幕府。
點閱數25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學習單_文物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學習單_文物學習單
桃園縣教育處/數位教育科國小4-6年級
桃園縣98年度資訊融入教學學習社群(資訊融入)績優教師團隊瑞祥國小:『溪』遊記-大嵙崁 虛擬實境鄉土文史遊
點閱數2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12-30
「五胡亂華」於南北朝對立-資源代表圖
web 「五胡亂華」於南北朝對立
鄭字廷/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五胡於晉惠帝末期爆發大規模叛亂,十餘年後更據有整個北方。從西元304年匈奴劉淵稱王起,下至西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止,在這一百三十六年間,他們陸續在北方建立了十幾個國家,與長江以南的漢族政權互相對峙。史家把這段時間在中原地區所建立的國家,統稱為「十六國」。這些國家大多為胡族所建,漢人建立者僅三國。十六國本身不但經常相互攻伐,其中若干國並與南方的晉發生過多次戰爭。北方氐族建立的國家前秦,其國主苻堅愛好儒學,繼位後興修學校,表彰節行,並委政於漢人王猛。王猛富於韜略,為政明肅,勸農講武,因此國勢大盛。其後苻堅統一北方,乃於西元383年大舉伐晉,爆發了「淝水之戰」。當時東晉舉國震恐,唯有宰相謝安力持鎮定。結果東晉大獲全勝,北方又再一次陷入分裂。東晉雖然偏處長江以南,但也有許多有志之士,立志光復故土,如祖逖、桓溫、劉裕等都曾數次北伐。他們雖多次攻滅北方國家,但卻因為東晉朝廷對將領的不信任和文臣武將之間的隔閡,功敗垂成。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於淝水戰後崛起,國勢日強。西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終於成功統一北方。北魏一面利用武力控制北方,一面大膽採用「以漢制漢」的策略,並勵行漢化政策。但因孝文帝激烈的漢化政策,導致族內的反彈,引發「六鎮之亂」,終於在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534年-550年)一直由鮮卑化權臣高歡所控制,建都鄴城(今屬河北省)。東魏時期,國內土地兼併問題嚴重,民族矛盾尖銳,因此屢敗於西魏。550年,高歡之子高洋篡魏自立,國號齊。西魏(535年-557年)由鮮卑族權臣宇文泰所控制,建都長安,與高歡的東魏對峙。西魏在宇文泰的努力下,經濟逐漸恢復。557年,西魏被宇文泰子宇文覺所篡,國號周。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華北。581年,楊堅?北周,改國號隋。至此北方的爭亂告一段落,開啟隋唐的盛世。
點閱數48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9
蟲蟲與我-資源代表圖
web 蟲蟲與我
王學仁/海東國小國小1-6年級
小學生將生活中旅遊的照片利用剪輯軟體 加入旁白、聲音、介紹,串稱一部部動人的影片
點閱數17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07-16
法顯-流沙中的英雄-資源代表圖
web 法顯-流沙中的英雄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東晉安帝隆安三年(西元399年),法顯和同學慧景、道整、慧應和慧嵬四人,從長安出發沿著河西走廊經蘭州、張掖、敦煌,西出陽關。在穿越白龍堆沙漠時,進入了此行最艱難危險的一段路程;翻越小雪山時風雪暴起、天寒地凍,同行的慧景禁不住嚴寒而死,法顯撫之悲慟難抑,但是為了完成大願只有揮淚繼續前行。在越過五千二百多公尺高的小雪山後,終於到達了恆河流域的中天竺!法顯此次西行前後凡十五年,帶回的梵文經典甚多,翻譯出六部六十三卷一百多萬字。他寫《佛國記》記述了西行求佛法的經歷,八十六歲時逝世於荊州。法顯不僅體現了堅毅不拔的精神,其經歷見聞也有助於我們,了解西域文明古國的風土民情。
點閱數3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