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66
淡水清水巖-資源代表圖
web 淡水清水巖
曾清碩/市立新興國小國小1-6年級
清水巖,又稱「清水祖師廟」、「祖師公廟」,建於1932年,相傳淡水的祖師爺是在清朝咸豐年間由安溪清水巖本山的僧侶,恭請祖師爺神像,親自背著渡海來台滬尾港的。祖師廟是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重建,建在一座高丘上。每年農曆五月初六大拜拜往往吸引眾多信徒參加,在日據時代已是經由日本政府認可的廟會。
點閱數274
下載數16
修改日期:2011-10-26
老師的善行小天使-資源代表圖
web 老師的善行小天使
劉慧敏/縣立新埔國小國小3-6年級
資料來源:福智文教基金會德育推廣計劃
點閱數361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0-12-31
藺草風情-資源代表圖
web 藺草風情
詹品森/縣立五福國小國小4年級
近年台灣3C產品普遍,每個家庭幾乎「人手一機」。但,學生使用3C產品時多半是玩手遊或是看影片,都是娛樂性質的運用,因此,筆者設計此課程,將平板電腦帶入社會課中,從最基礎的功能「搜尋」開始,開啟孩子們自主學習的動機,在課堂中透過小組的分工合作、競賽、討論、上台發表,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效率、邏輯及篩選、整理文字等能力,也讓他們知道,3C產品可以是日後在學習道路上一個很有力的工具,建立學生終生學習的態度。
點閱數745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19-04-15
文化保存-Ilisin no Fakong-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Ilisin no Fakong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Ilisin no Fakong是花蓮縣豐濱鄉貓公部落阿美族每年8月舉行的重要歲時祭儀,為期數天,旨在祈求平安、豐收,並感謝祖靈庇佑。該祭典由各年齡階級共同籌劃與執行,體現部落分工與社會制度,亦鞏固族群認同與傳承。祭儀內容豐富,涵蓋登聖山、祭祖、牽手情、娛靈歌舞、運動競技、送靈等活動,展現阿美族完整的禮儀與生活哲學。其中,向祖靈祝禱的祭詞與誦念歷代頭目姓名的迎靈儀式,不僅承載歷史記憶,也強化族人對部落文化的連結。Ilisin不僅是一場傳統儀式,更是族人共同記憶與文化實踐的重要場域,具有高度文化代表性與持續傳承的價值,展現阿美族對土地、祖靈與部落生活的深厚情感與尊崇。
點閱數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羅馬公教的改革-資源代表圖
web 羅馬公教的改革
黃立儀/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新教的改革思想也傳播到羅馬教會所在的義大利半島,已有人察覺羅馬教廷的道德敗壞與各種弊端,不少當地的教士也承認教會改革的需要與急迫性,甚至有教士公開宣揚新教的改革主張。1534年保羅三世(Paul Ⅲ,1534-1549)被選為教宗,致力於宗教和道德的改革,整頓神職人員,並且實行嚴格的書籍檢查制度與宗教裁判。1545年,opd 首度在特稜特(Council of Trent,1545-1563)召開會議,以解決宗教改革以來的紛爭,之後的教宗朱利三世(Julius Ⅲ)、庇護四世(Pius Ⅳ)仍持續召集新舊教徒在特稜特召開大會。直至1563年,教會終於確定︰教士獨身、宣佈重罰納妾之神職人員、七聖禮之不可廢……等主張,改革以增進教士的道德與紀律為主要目標。 在特稜特會議期間,羅馬教會內部有不少進行改革的修會,他們絕大多數都擁有無比的愛心與行動力,同時能忍受惡劣的環境與嚴格的規律,以實際的行動來從事各類服務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者是西班牙的羅耀拉。羅耀拉原本是個軍人,在因傷休養的期間,深受基督及聖母的感召,決定奉獻一切給上帝。1522年,他在聖母面前發誓永守慈悲與貧窮的信條,就過著苦行的修士生活,三十三歲那年,更決心以教育磨練他的心志,認真研究哲學及神學,此時,他已經有了跟隨者。西元1537年,他和他的跟隨者希望能將自己奉獻給教皇,羅耀拉稱呼他的小團體為「耶穌的武士」,終生為反對不相信及離異份子而戰。1540年,教宗認可了這個團體,承認耶穌會是羅馬公教的正式修會之一,可以設立修院、招收修士、從事傳教等工作。1547-1552年間,羅耀拉制定了耶穌會的規律,欲加入的人必須經歷兩年的學習,而且要求對上帝絕對服從,經過嚴格的精神鍛鍊與從事低賤的工作,以確定這些學員都是能幹且進取的人之後,才可以進入下一階段。開始學習數學、古典文學、哲學及神學等,以培養成為一般的修士,或是有機會可以出任高級的神職。嚴謹的訓練過程,能確保培養出一群學識淵博而且充滿宗教熱忱的傳教士。羅耀拉以嚴厲的權威指導他的小團體在世界各地的行動,他本人也過著嚴苛的生活,一把果核、一片麵包及一杯水就能維持生命。歐洲只是耶穌會活動的一小部份,他們還派遣教士到前往亞洲、美洲、非洲等地傳教,他們忍受每一個苦難,視之為上帝的禮物,他們忠於職守,照顧弱者,同時又有良好的教養與風度,因此為羅馬公教爭取了不少信徒,例如︰明末到中國傳教的利瑪竇也是耶穌會傳教士,他豐富的學識贏得了不少當時中國士大夫的讚賞,進而接受羅馬公教的洗禮,開啟了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在羅耀拉去世前,至少已有一百所耶穌會學院,學院以古典文學為基,並以拉丁文教授,同時強調人格教育。祈禱、默思、懺悔、聖餐、彌撒及神學之外,每日再三地教誨,施以嚴格的訓練,加強對宗教的熱忱。因此,雖然耶穌會的組織並不大,但耶穌會的聲望及影響力漸增,被認為是天主教改革最輝煌的成果。
點閱數67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6
傳統技藝-陳惠美巧手纏花 多年修得傳承心-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陳惠美巧手纏花 多年修得傳承心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纏花又名春仔花,是結合剪紙、纏繞與刺繡等技術而成的古老工藝,乃臺灣早期婚嫁節慶時不可缺少的吉祥飾品,曾盛行一時,許多婦女將它視為閒暇之餘的女紅技藝,巧手者甚至將它販售作為貼補家用的手工副業,但隨著時序、科技的推移,這項傳統工藝漸有失傳之虞。宜蘭藝師陳惠美煞費苦心,修習纏花20載,保存古老技藝始終不渝,贏得「人間國寶」尊稱,千絲萬縷在她手中百般纏繞,幻化成不凡傑作,令人嘆為觀止。
點閱數19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藝術體驗基地】 農曆新年玩手創 金豬報喜─版印福符-資源代表圖
繼2018年的《木狗年印春聯》版印活動的熱烈迴響,臺灣戲曲中心將於2019年1月27日再度推出《金豬報喜─版印福符》活動,為新年暖身。活動包含「符咒版印體驗活動」及「十二生肖版刻教學」,本課程由「版條線,花園」進行教學,結合文字、版印、藝術、文化等概念,帶領民眾親手創作避邪祈福之意的幸福符咒,祈求豬年「諸事順利」!
點閱數139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文英館與陳千武-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文英館與陳千武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日治時期,臺中市為解決用水問題,自1913年起於城市北郊鑿井取水,建立自來水系統,並於1927年完工。同年,取水區設為水源地公園,結合運動場與歷史建築湧泉閣,成為著名景點。戰後水源地變為眷村聚落,並隨著體專、臺中一中與圖書館進駐,轉型為文教重鎮。1976年,文英館落成啟用,為全臺首座縣市文化中心,由文學家陳千武倡議,並由永豐餘創辦人何永捐資設立,命名以紀念文英基金會。文英館融合現代主義建築風格,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現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管理,開放展覽使用,成為藝文推廣重要據點。
點閱數7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屋頂風獅爺 鎮宅保平安-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屋頂風獅爺 鎮宅保平安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說到「風獅爺」,大家多會想到在金門護守村莊的大型石雕獅子,不過在臺灣、金門和閩粵一帶的傳統民居屋頂,有時可以看見以紅陶素燒而成的塑像,「風獅爺」,也是祂的眾多名稱之一。除了叫風獅爺外,祂還有「瓦將軍」、「蚩尤」,以及「風神」、「黃飛虎」、「趙公明」、「申公豹」和「李廣」等許多稱謂。這許多的名稱,背後其實多隱藏著傳統文化上獅子和老虎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點閱數1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三灣守護神 五穀廟-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三灣守護神 五穀廟
三灣數位機會中心/苗栗縣三灣鄉農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過去三灣先民沿中港溪,經過頭份來到三灣拓墾、從事農耕,為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逢重要日子鄉民都會徒步前往竹南的五穀宮參拜,頗為交通遙遠所苦,於是乃叩求神農大帝分靈聖駕三灣建廟。據載三灣五穀廟建廟於清咸豐2年(1852),期間迭經地震毀壞與數次改建,到民國69年農曆6月11日登龕,即為今日所見兩層樓建築樣式,是三灣社區重要的的信仰中心。民國105年,三灣五穀廟吳秋榮董事長請三灣數位機會中心 (三灣DOC) 協助拍攝五穀廟故事介紹影片,三灣DOC即以此需求爭取跨部會資源,向文化部申請社區營造補助計畫,利用補助經費開設「紀錄我們的守護神-三灣五穀廟」微電影製作共45小時課程,完成「心依神農」影片製作。藉由「心依神農」影片的拍攝,一方面展現三灣DOC逐漸成熟的影音製作技巧,也帶動新進學員參與數位影音的學習與應用,更讓三灣DOC有機會成為社區的數位影音服務團隊,使DOC能與社區緊密結合,利用數位呈現社區特色,成為在地的數位特色中心,DOC才有可長可久的可能。
點閱數1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