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羅馬公教的改革
新教的改革思想也傳播到羅馬教會所在的義大利半島,已有人察覺羅馬教廷的道德敗壞與各種弊端,不少當地的教士也承認教會改革的需要與急迫性,甚至有教士公開宣揚新教的改革主張。1534年保羅三世(Paul Ⅲ,1534-1549)被選為教宗,致力於宗教和道德的改革,整頓神職人員,並且實行嚴格的書籍檢查制度與宗教裁判。1545年,opd 首度在特稜特(Council of Trent,1545-1563)召開會議,以解決宗教改革以來的紛爭,之後的教宗朱利三世(Julius Ⅲ)、庇護四世(Pius Ⅳ)仍持續召集新舊教徒在特稜特召開大會。直至1563年,教會終於確定︰教士獨身、宣佈重罰納妾之神職人員、七聖禮之不可廢……等主張,改革以增進教士的道德與紀律為主要目標。 在特稜特會議期間,羅馬教會內部有不少進行改革的修會,他們絕大多數都擁有無比的愛心與行動力,同時能忍受惡劣的環境與嚴格的規律,以實際的行動來從事各類服務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者是西班牙的羅耀拉。羅耀拉原本是個軍人,在因傷休養的期間,深受基督及聖母的感召,決定奉獻一切給上帝。1522年,他在聖母面前發誓永守慈悲與貧窮的信條,就過著苦行的修士生活,三十三歲那年,更決心以教育磨練他的心志,認真研究哲學及神學,此時,他已經有了跟隨者。西元1537年,他和他的跟隨者希望能將自己奉獻給教皇,羅耀拉稱呼他的小團體為「耶穌的武士」,終生為反對不相信及離異份子而戰。1540年,教宗認可了這個團體,承認耶穌會是羅馬公教的正式修會之一,可以設立修院、招收修士、從事傳教等工作。1547-1552年間,羅耀拉制定了耶穌會的規律,欲加入的人必須經歷兩年的學習,而且要求對上帝絕對服從,經過嚴格的精神鍛鍊與從事低賤的工作,以確定這些學員都是能幹且進取的人之後,才可以進入下一階段。開始學習數學、古典文學、哲學及神學等,以培養成為一般的修士,或是有機會可以出任高級的神職。嚴謹的訓練過程,能確保培養出一群學識淵博而且充滿宗教熱忱的傳教士。羅耀拉以嚴厲的權威指導他的小團體在世界各地的行動,他本人也過著嚴苛的生活,一把果核、一片麵包及一杯水就能維持生命。歐洲只是耶穌會活動的一小部份,他們還派遣教士到前往亞洲、美洲、非洲等地傳教,他們忍受每一個苦難,視之為上帝的禮物,他們忠於職守,照顧弱者,同時又有良好的教養與風度,因此為羅馬公教爭取了不少信徒,例如︰明末到中國傳教的利瑪竇也是耶穌會傳教士,他豐富的學識贏得了不少當時中國士大夫的讚賞,進而接受羅馬公教的洗禮,開啟了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在羅耀拉去世前,至少已有一百所耶穌會學院,學院以古典文學為基,並以拉丁文教授,同時強調人格教育。祈禱、默思、懺悔、聖餐、彌撒及神學之外,每日再三地教誨,施以嚴格的訓練,加強對宗教的熱忱。因此,雖然耶穌會的組織並不大,但耶穌會的聲望及影響力漸增,被認為是天主教改革最輝煌的成果。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Bc-Ⅲ-2 權力不平等與資源分配不均,會造成個人或群體間的差別待遇。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Bc-Ⅲ-2 權力不平等與資源分配不均,會造成個人或群體間的差別待遇。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學習表現
2b-Ⅱ-1 體認人們對生活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感受,並加以尊重。
1c-Ⅲ-2 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歷1b-Ⅳ-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1c-Ⅲ-2 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歷1b-Ⅳ-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22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407.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