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國小3-4年級(二)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09 筆
web歷年在台發行的流通幣
光復初期由於通貨膨脹的關係,機製輔幣的需求較小,到民國三十八年幣制改革後,才有壹角、伍角機製輔幣的發行。其中主要的圖案是「孫中山先生肖像」、「台灣島」、「梅花」、「蘭花」及「蔣中正先生肖像」等。材質則為紅銅、黃銅、銀、鋁、鎳等。
陳炯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76
下載:6
web幣制整頓的完成
由於,日本在上一階段對台灣所實施的幣制改革,採行「流通銀塊的金本位制」,既衍生釵h相當嚴重的問題,特別是由貨幣投機所引發的弊端為甚,迫使日本不得不進行幣制再改革。而日台之間及台灣對外貿易的需要,加上日本「站在開發南方與擴張南進政策之立場」,即考慮其末來向中國南部及南洋地區的侵略,將以台灣為基地或跳板,亦有需要將台灣的幣制加以再改革。乃於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光緒三十年)七月一日起,修改法令,規定台灣銀行開始發行「金券」,由是日本對台灣幣制的進一步改革,即告展開,邁向施行與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度,同時,也就進入其對台灣幣制改革的完成階段;經過五年半的時間,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宣統元年)底,台灣原有的各種雜亂貨幣,以及台灣銀行在先前所發行的「銀券」,都整理與兌換完畢,台灣的幣制改革即告完成。此距日軍於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光緒二十一年)五月開始登陸的時問,已歷時超過十四年半,不可謂不長。台灣自漢民族大量移入後,歷經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之統治,明鄭時期及入清以後的經營,嗣有咸豐年間的開港,繼之遂為日本人所領有,在各不同的時期,俱有新增的貨幣,故在日本人進行整理與改革以前所流通的貨幣,常是極為複雜與混亂,迨至本階段結束時,乃已初步建立可與其時世界潮流相契合的現代貨幣體制。同時,先前的貨幣雜亂現象,大致上宣告終止。惟在實際上,仍有一部分銀幣於有限的範圍或地區內流通,並又經過約計九年的時間,直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時在1918-1919(大正、民國七、八年)間,由於世界銀價空前暴漲,於是銀幣多被熔化,而後方告絕跡。
陳炯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16
下載:1
web首版「新台幣」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6月16日,台灣省政府宣佈實行幣制改革,發行「新台幣」,將此前發行的台幣稱為「舊台幣」,以舊台幣四萬圓兌換新台幣壹圓的比率進行更換。首批新台幣發行的面值為壹圓、伍圓、拾圓及壹百圓,並有壹分、伍分、壹角、伍角四種輔幣卷。主要圖案為「台灣島」、「台灣銀行總行」、「孫中山先生肖像」。
陳炯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164
下載:4
web樟腦的製作流程
蒸腦時,將水由木桶上端倒入鍋中,引燃灶中木材,更換碎片,連續十天後,鍋中沸騰的水蒸氣透過木板孔,將樟木碎片蒸熱,也蒸出含腦的氣體,這些氣體進入倒置陶缸後開始凝結。十天後將陶缸拉開,半凝結的樟腦遇到冷空氣會凝結為霜狀,即為樟腦。
王政文/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199
下載:3
web幣制整頓過渡階段的貨幣措施
明治維新有成之後,日本國內為配合國際貨幣體系,改採金本位制;乃定於1897年(明治三十年、光緒二十三年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其〈貨幣法〉,為配合其〈貨幣法〉的施行,遂於同年九月二十一日再度舉行貨幣會議,經參酌臺灣的實際情形,乃決定其改革臺灣幣制的基本方針:「〈貨幣法〉之施行於臺灣,不以明文規定;臺灣之主要通貨,以鑿印之一圓銀幣充之,並按時價(即金銀比價)核算,使用於島內之一般公私交易上;原來允許使用於繳納租稅等公課之外國銀幣與私人鑿印粗銀,今後禁止使用。」日人在臺灣實施「流通銀塊的金本位制」,固屬一項精心的設計,雖然尚未能將臺灣所流通的貨幣,立即完全納入日本的貨幣體制內,但是,其欲藉此而增強日本貨幣在臺灣的流通勢力,以逐漸驅逐與取代原先所流通的雜亂貨幣。由於殖民政府未能積極收換新幣,於民間使用上又未能禁絕使用舊幣,所以造成鑿印銀幣運行效果不佳的情況。最後不得不停止銀幣鑿印,改為所有銀幣均按「時價」無限制流通。日本的鑿印及未鑿印銀幣都按「時價」流通時,舊有的各種貨幣亦都繼續在民間使用,且仍有外國銀幣、乃至粗銀輸入。等到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光緒二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臺灣總督府即以法令規定,對進口粗銀課稅百分之五,並禁止「歹錢」(私鑄之劣質銅幣)輸入,自翌年四月一日起施行;繼至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光緒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更規定「折合日本貨幣(按係指其金幣而言)達三圓以上之外國輔幣(按此當包括清鑄銅錢在內),禁止輸入。」自同年六月一日起實施。此兩項規定,是日人採漸進方針,對臺灣進行進一步幣制改革的準備行動。另外,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光緒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臺灣銀行正式成立,並發行「銀?」,並對於之後臺灣幣制整頓發揮重要的作用。
陳炯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08
下載:2
web兩河流域國家 - 波斯三彩
兩河流域的伊拉克,在阿麻拉遺址,發現過紋飾繁縟、彩色如錦的三彩三足盤和三彩盆。巴格達以北約一百二十公里的底格里斯河畔,西元 1911?1964年間三次發掘出土唐三彩碗和盤,還有綠釉及黃釉殘片。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147
下載:1
web女坐俑
唐代經濟發展_唐三彩的特點_女坐俑:頭梳高髻,面容豐滿,下著綠色長裙,足蹬雲頭履,坐在坐墩上,形象典雅莊重。圖片說參考: www.treasure-acution.com富得拍賣行有限公司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05
下載:0
web唐宋至元明時期的貿易船
唐宋時期: 中國-舟:最大者為獨檣舶,能載一千婆蘭(三十萬斤),次為牛頭舶,載重量約為獨檣舶的三分之一;再次者為木舶,又次者為料河舶,其載重量又各遞減三分之一。大船:蒼舶長二十丈、載六七百人。外國-師子國舶:梯而上下數丈,皆積寶貨。舶發之後,海路必養白鴿為信。元明時期:鄭和下西洋,依靠一支聲勢浩大、組織嚴密的船隊,每次動用的船隻常成百上千。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西元1597年)將下西洋的船隻,按照大小和性能,分成寶船、馬船、糧船、座船和戰船五類。寶船是運輸寶貨的主要貿易船,又稱寶舡、寶舟、寶石船、龍船,建制龐大,設備齊全,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適航性,能經風暴,進行長途航行。馬歡《瀛涯勝覽》(明人說集本,三寶爭彝集)卷首列舉的寶船,「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談遷《國榷》卷十三也說,寶船「其大修四十四丈,搏十八丈,次修三十七丈,博十五丈」。明代的工部尺折合0.311米,寶船的長度達到138.084米,闊56米,船上豎有九桅。最小的戰船,也長十八丈,闊六丈八尺,船上有五桅。船隊以寶船為主,故下西洋的船隊又稱為寶船隊。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92
下載:1
web元明時代
以鄭和船隊之路線為例:A第一次:歷經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占城、爪哇、蘇門答臘、古里和舊港。B第二次:此次航行除了爪哇、古里、柯枝、暹羅以外,至少還到過占城、南巫里、加異勒、滿剌加和錫蘭山等國。 C第三次:這次經歷的國家和地區有占城新州港(今越南歸仁)、靈山(今越南中部的華列拉角Cap Varella),賓童龍(今越南藩朗Phan Rang)、崑崙山(今越南南部昆侖島Poulo Eondore)、暹羅、交欄山(印尼加里曼丹島西南之格蘭島Galam)、爪哇、舊港、滿剌加、九洲山、蘇門答臘、花面國(今印尼蘇門答臘北部之實格里Sigli一帶)、龍涎嶼(今蘇門答臘島西北之Breueh島)、翠藍嶼(今印度尼科巴群島Nicodar)、錫蘭山、小唄喃(即故臨,今印度西南之奎隆Quilon)、柯枝和古里等地。D第四次:這次下西洋的目的是古里以西地區,航線漫長,需作比較充分的準備(包括尋求合適的翻譯人員等),所以實際開航的時間,應是永樂十一年的冬天。此次航行經歷的國家和地區有占城、暹羅、爪哇、舊港、滿剌加、阿魯(印尼蘇門答臘島日里Deli河流域)、蘇門答臘、喃勃利(即南巫里)、彭亨、急蘭丹(即前代的急蘭丹)、加里勒、古里、柯枝、乎魯謨斯、比剌、孫剌和溜山(今印度洋中馬爾代夫群島Maldive和拉克代夫群島Lacadive)等。乎魯謨斯Hormuz在波斯灣內,元代時與中國往來密切,進入明代以後,直到此時才發生聯繫。溜山就是元代的北溜,元朝商舶已到過該地;到了明代,鄭和此次的航行建立了雙方的聯繫。E第五次:古里、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今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Mogadishu)、溜山、喃勃利、卜喇哇(今索馬里東南布臘瓦Brava)、阿丹(今葉門的亞丁Aden)、蘇門答臘、麻林(今肯尼亞東部的馬林迪Mulindi)、剌撤(今阿拉伯半島南部木卡拉Mukalla附近)、乎魯謨斯、柯枝、南巫里、沙里灣泥(今葉門東北的沙爾偉恩角Ras Sharwayn)、彭亨諸國,「即舊港宣慰司使臣辭還,西賜文綺,襲衣,遣中官鄭和等賚敕即錦綺、紗羅、彩絹等物,偕往賜國王。」意即此次航行已到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北部。F第六次:到了祖法兒和甘巴里;祖法兒即今阿曼的多法爾Dhufar,甘巴里即今印度南部的柯因巴扥爾Coimbatore。G第七次:此次航行實際上超過了十七國,有溜山、加異勒、剌撤、阿丹、不剌哇、喃勃利、阿魯、祖法兒、柯枝、木骨都束及暹羅等。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48
下載:1
web義大利 - 法安紮遺址
歐洲也有發現唐三彩的報導。義大利的法安紮博物館收藏有唐三彩鳳頭壺和唐三彩盤。這種鳳頭壺和盤屬中、晚唐?品,是作?生活用具而?生的。據說是法安紮遺址出土,因而是當年作?外銷器而傳入的。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154
下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