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319
傳統技藝-M&O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 傳統原生材質展現新生命-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M&O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 傳統原生材質展現新生命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8日剛在巴黎落幕的M&O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2015年歡慶成立20周年,除了以五大展館做出全新的設計展之外,更希望在展覽中提出趨勢性觀察,也為該展覽做全新定位。該展覽在巴黎北維勒班展覽中心舉行,展會以三大主軸規畫出全新的展覽動線,「家」、「精品」、「奢華、設計與室內裝飾」等三大展區,增加更多國際交流對話,另外也增加設計概念店,讓創意與設計為傳統生活中的物件加值。
點閱數1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老中青三代 木職人的幸福提案-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老中青三代 木職人的幸福提案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以往民眾對於大溪木器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要買神桌就去大溪!」然而近年來由於社會型態轉變,對祭祀家具的需求減少,一般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對於大溪木藝的印象逐漸淡了。「木職人的幸福提案」雖是展覽,更像是讓大溪木藝與現代生活接軌的「活動」,讓我們不僅看到技藝的傳承,更驚喜於職人能打破格局、貼近現代的創新能力。
點閱數1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製墨大師陳嘉德 黑氣逼人-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製墨大師陳嘉德 黑氣逼人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75歲的陳嘉德是臺灣碩果僅存的手工製墨藝師,這輩子都投入保存製墨技藝,面對中國、日本重金禮聘,陳嘉德仍然堅持把文化「根」留臺灣。
點閱數1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化為灰燼傳遞思念的「竹紙糊」-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化為灰燼傳遞思念的「竹紙糊」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將粗竹剖成細條,以細線纏繞交接處,綁紮為骨架,接著在骨架上黏貼白紙做成胚體,再鋪上各式色紙,最後加上剪紙、彩繪裝飾,就完成了!」幾十字的敘述,卻是新興糊紙店張徐沛師傅傳承百年的家族手藝,也為臺灣建醮、喪葬文化創造了美麗的記憶。
點閱數15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四年級社會試卷-資源代表圖
web 四年級社會試卷
陳加豪/市立碧華國小國小4年級
四年級社會試卷
點閱數868
下載數104
修改日期:2011-11-07
單元課程教學示例-國中社會002-地理-資源代表圖
web 單元課程教學示例-國中社會002-地理
李雅雯/臺中市立至善國民中學國中7-9年級
學生(S)透過閱讀理解,初步認識歐洲自然及人文環境,教師(T)以Wordwall、Edpuzzle及學習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說明,並能檢核學生的學習成效。
點閱數242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05-09
4-1-3-1-資源代表圖
web 4-1-3-1
江姿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新竹科學園區的創立,帶動台灣經濟發展,達成產業升級的目的,但因為不斷擴建用地,仍不符廠商需求,因此在全台各地陸續有科學園區的設立。臺北內湖科技園區自民國76年施行土地重劃闢設、84年正式開放廠商進駐以來,因交通便利、地位適中,成為許多科技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台北市政府定有「臺北市內湖輕工業區輔導管理辦法」,實際需要於區內設立「管理中心」,又配合南港軟體園區、士林北投漸形成的科技園區,欲將台北市打造成ㄧ科技走廊。行政院於民國86年設置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包含台南、高雄工業園區,目前台南園區已形成光電、積體電路及生物技術產業聚落。自成立以來,南科很大程度地改變了南台灣原本比較勞力密集的產業型態,吸收了大量高科技廠商與人才移居,對於繁榮當地有很大貢獻。為了持續吸引、培養研發技術人才,南科管理局時常舉辦高科技講座及人才培訓活動,同時也跟南台灣各大專院校及園區產商合作,共同成立「南部科學園區產學學會」,訂定高科技人才的人力資訊與培訓計畫;並且引進國家型計劃單位,如國家高速中心、國家晶片設計中心、國家毫微米實驗室、工研院分支機構等。
點閱數450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0-06-08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徵件─青年策展人版-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徵件─青年策展人版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礦業遺址是共同的記憶,山城紋理是彼此的資產,生活情境有人們的溫度,希望透過民國109年(2020)舉辦的礦山藝術季,將藝術與遺址進行融合,因此廣發邀請,希望藝術家們熱情參與水金九地區的礦山藝術季,將礦山藝術季獻給這座山城,也獻給當下生活的我們。
點閱數21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3-12-18
多元文化_居民生活-資源代表圖
web 多元文化_居民生活
楊淑芬/縣立和仁國小國小3-4年級
利用前瞻智慧教室互動觸控投影設備,以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的概念,傳達住在同一地方的居民,可能會因為不同的背景,而習慣使用不同的語言、飲食文化,且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會因不同背景、時空轉換,而有不同之選擇,來說明居民信仰的多樣性,最後藉由三位小朋友的對話,來呈現針對同一事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的解讀。
點閱數374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25-05-13
1900年黃玉階組「台北天然足會」,李春生也是其中一員-資源代表圖
web 1900年黃玉階組「台北天然足會」,李春生也是其中一員
杜曉惠/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838年生於廈門,1924年去世。李春生從一介貧民到富甲台灣,為近代產業的先驅,曾到日本心有所感,回台後成為倡導放足解纏運動的一員。1915年各地均在廳長、支廳長督促下,由參事區長本人或其夫人,發起組織斷髮會或解纏足會,調查?髮及纏足人數,鼓勵限期放足斷髮,並舉行大會,足見放足斷髮已形成風氣,知識份子紛紛建議總督府以公權力介入,明令禁纏足?髮。在一般社會業界對於天然足者給予更多工作機會以及更高工資,促使更多人解纏足。據保甲規約第34條第5款規定:婦女纏足有害身心,故嚴禁之。第6款規定:矯正固有陋習,改正不良風俗。據第80條規定:有違規者,保正甲長審查其行為輕重緩急,將違反者處以過怠金百日圓以下。1900年放足運動展開之初,台北縣下各公學校即曾做調查和勸說,當時全縣女學生計448人,其中纏足者360人,支持天然足會而放足者僅二三人。1902年編『台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第九冊編有「纏足」一課指出女子纏足的種種不良影響,並表示近來女童放足是好現象。
點閱數58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