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0
搭著火車去旅行-PPT版-資源代表圖
web 搭著火車去旅行-PPT版
陳奇泰/台南市立賢北國小國小3-5年級
"臺灣的交通四通八達,透過陸運、水運和空運等綿密的交通運輸網,已構成了現代又繁忙的交通網路。其中的陸運分為鐵路、公路與大眾捷運,連結了各都會與城鎮主要交通。臺灣的鐵路總長一千三百多公里。包括:西線縱貫鐵路、東線鐵路、北迴鐵路、南迴鐵路,形成了精密又完整的臺灣環島鐵路網。還有一些鐵路支線如平溪線(新北市)、內灣線(新竹縣)、集集線(南投縣)及阿里山高山鐵路(嘉義縣)。由於沿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已發展成重要的觀光產業資產,為當地帶來相當多的觀光遊客,促進地方的繁榮。##本教材原為賢北國小張志仁老師設計之電子書,其電子書規劃是針對行動學習(配備手持載具)所進行,唯受限於設備等要素,較難於一般班級進行。本案經張志仁老師同意、授權及協助,將其電子書更改為投影片,以利於教學應用並讓更多學童能受惠。"
點閱數2374
下載數234
修改日期:2025-08-05
郭柏川教學ppt-資源代表圖
web 郭柏川教學ppt
張盈芳/立人國小國小4年級
郭柏川生平與作畫風格介紹
點閱數748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5-08-05
photostory-海東成長-6-資源代表圖
web photostory-海東成長-6
陳詠綺/海東國小國小1-6年級
以照片說故事的方式介紹海東的校園 學生須利用照片用軟體編輯
點閱數37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8-05
虱目魚的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 虱目魚的故事
蔡欣翰/將軍國小國小3-6年級
本校位於將軍鄉,鄰近海邊,社區居民多以養殖為業,故社區環境景觀多為廣大之養殖魚塭。在這些魚塭中,又以虱目魚養殖面積最大,產量也最高,而其所產生的影響面也最廣。 為發展鄉土及海洋教育,培養孩子愛鄉之情操,教材與社區資源相結合,選定與孩子緊密聯繫之海洋主題,實際與社區居民接觸、訪談、記錄,彙整蒐集資料,建構出本教學媒體,期望透過課程的實施,介紹家鄉的產業,使孩子們能更認同家鄉、進而愛護家鄉。一開始,就讓我們先從虱目魚的故事說起吧!
點閱數977
下載數29
修改日期:2025-08-05
在印尼和台灣之間尋找教育新思路-資源代表圖
web 在印尼和台灣之間尋找教育新思路
魏小芳/文賢國中國中7-9年級
教案的教材乃是教師融合學生的電腦資訊能力、以及社會課程第四冊地理【東南亞地理】,並融入人文的關懷自編而成的教材。除了必備的基本能力及常識之外,教師並結合閱讀寫作,利用學生對影像閱讀的印象與激發,來紓發對多元文化的認知與感想。在投影片內容的編輯上,先由學生較熟悉的觀光旅遊角度切入,透過圖片及文字介紹先讓學生對於印尼的國情及和臺灣新住民的關係有概略性的認識,再導入介紹印尼的中學教育概況。簡報的呈現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再間以教師的解說及補充。為使簡報更生動有趣,在動畫播放的順序上安排了一些伏筆及提問,藉以刺激學生思考,及鼓勵學生口頭發表自己的看法,並點出學習這個主題應有的省思及反饋,最後再利用學習單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想法及心得。
點閱數950
下載數46
修改日期:2025-08-05
防災地圖疏散與收容-資源代表圖
video 防災地圖疏散與收容
教育部資訊與科技教育司國中7-9年級
防災技能-地震-防災地圖疏散與收容
觀看次數106
修改日期:2025-07-31
台灣我的家-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我的家
林欣怡/安定區南興國民小學國小5年級
台灣我的家
點閱數205
下載數18
修改日期:2025-07-28
小發現大科學-什麼是洋流?-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什麼是洋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海洋廣大遼闊,船隻靠著定位系統、指南針、星象或燈塔,才能避免在海洋中迷路,但海洋中有些魚群卻能在固定的時間出現,這跟洋流有密切關係,臨近台灣的黑潮,會帶來大量的漁群,讓漁民有滿滿的收穫。 因為洋流的關係,台灣能撿拾從泰國飄來的垃圾,洋流是不是都有固定的方向呢?「科學來調查」單元,周芸彤及谷英頡兩位小朋友將闖關挑戰,回答跟洋流有關的三道問題。 洋流有那些不同的類別?台灣臨近的海域有那些洋流?洋流是否會使得海洋垃圾問題更嚴重呢?「科學酷檔案」單元,邀請台北市海洋教育中心海洋教師盧主峰,帶著小朋友一起認識洋流。 洋流對於漁夫及航海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知識,以前人們對於洋流並沒有太多的了解,一批海上的飄流的黃色小鴨,讓科學家們對於洋流有更深入的探究,「科學思多力」單元,分享海上飄流的黃色小鴨的故事。 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海洋知識喔!
點閱數18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產業大未來-機車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產業大未來-機車產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機車,在交通部的定義上原先稱作為機器腳踏車,而也因為生產技術大多來自於日本,因此台灣人都叫機車為歐兜賣,就是auto bike。一開始真的是將引擎家裝在腳踏車上做使用。而近年響應節能減碳以及政府的推行,機車開始做引擎的改良,加裝電子感測,提升效能、更省油、更環保。除此之外,電動車也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首選,除了交通距離不遠之外,低汙染、連網防盜解鎖、手機遙控解鎖等等特色,都是受到青睞的原因,甚至透過更換電池,就能讓車商知道車子的健康狀況。然而,政府補助推廣電動車,加上消費型態改變,對油車市場帶來衝擊,相關從業人員無所適從。技術在未能充分授權的情形下,業者無法如願轉型為油電並行,加上棄油從電的人增多,機車從業人員的日子並不好過。現行電動車的電池技術尚未發展成熟,在大都市之外的地區電動車的換電站也不如想像中方便,政府的政策該如何規劃及安排才能顧及人民生計、技術發展甚至節能減碳,就是需要審慎考量的地方了。 跟著南港高工汽車科連文乾老師、中華民國機踏車工會聯合會陳瑞理事長一起進入產業大未來,一同了解機車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科技的融入。
點閱數21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創造科視力-四通八達--軌道運輸科技-資源代表圖
web 創造科視力-四通八達--軌道運輸科技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本集節目要談談軌道運輸科技,說到「軌道」,您會想到什麼?是歷史悠久的台鐵?還是連結臺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的高鐵?在很多人印象中,1999年起正式啟動興建的台灣高鐵,是移植自日本新幹線體系;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台灣團隊聯合學界,已經把高速鐵路技術,逐步脫胎換骨變成「台灣血統」了呢!本集節目,特別邀請到讓高鐵軌道技術開始made in Taiwan的重要功臣之一的張簡嘉壬教授。為大家揭開軌道運輸的神秘面紗!在「科技幕後」單元,張簡嘉壬教授會提到為什麼軌道的形狀這麼特殊呢?竟然是工字型的。而我們在新聞上常看見和列車有關的事情大多是列車出軌意外,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列車出軌的呢?答案就在節目中。
點閱數9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