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另開新視窗,顯示搜尋技巧說明 另開新視窗,顯示熱門搜尋文字雲
網站導覽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搜尋相關的資源 2,838
佛教洞窟遺址 - 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資源代表圖
web佛教洞窟遺址 - 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麥積山石窟:在中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麥積山石窟據有關歷史記載,開鑿年代在西元三八四至四一七年的後秦時期,後經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歷代皆有修鑿。西元七三四年,天水一帶地震,崖面中部塌毀,使窟群分作東西兩部分。東崖存洞窟五十四個,西崖一百四十個,保存泥塑、石雕造像七千二百餘身,壁畫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藝術見長,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館”。麥積山石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以七佛閣、萬佛洞、牛兒堂、寂陵等最為著名。泥塑以形傳神,神形兼備,反映的內容具有徹底的世俗和濃厚的生活情趣。塑繪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顯明。為中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一千六百多米,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 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田約特干: 該遺址是古代於和闐地區重要的聚落遺址;從現代遺址的分佈看來,遺址無任何古建築痕跡,城池輪廓亦不詳。歷代出土文物均來自於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層,文化層厚達3米左右。在遺址的東北角,有一處裸露於地表的文化層,陶片密集分佈。歷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殘片、古錢、玻璃片、珠子、金質鑄像、畫押、玉塊及骨頭等文物。陶俑多為人物、動物等造型,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劃、壓印和附加的紋飾及浮雕,題材為植物、人物、動物與幾何形圖案,波斯、希臘風格極濃。
點閱:296
下載:2

西南道-資源代表圖
web西南道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話說張騫為了聯絡大月氏對付匈奴而出使西域,卻意外發現大夏國(在今阿富汗北部)的存在,更讓他驚奇的是該處竟然有蜀地出產的布;據說蜀布購自身毒。張騫因此建議武帝,可以從蜀地與西域聯絡,避免被匈奴發現。因此,武帝乃開拓西南並設犍為郡(包括現在雲南東北地區)、牂坷郡(現在貴州大部分及廣西西北部、雲南南部一帶)、越雋郡(今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等)及益州郡(現在昆明地區及大理地區),以便治理這些地區。漢時把西南絲綢之路稱為蜀—身毒道,即是從四川通往印度的交通道路。但從上述可知,從西南通往印度這條路線,在漢武帝之前就已經存在,巴蜀一帶的商人早就在這條路上,從事頻繁的經濟貿易活動。
點閱:226
下載:1

元明時代-資源代表圖
web元明時代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以鄭和船隊之路線為例:A第一次:歷經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占城、爪哇、蘇門答臘、古里和舊港。B第二次:此次航行除了爪哇、古里、柯枝、暹羅以外,至少還到過占城、南巫里、加異勒、滿剌加和錫蘭山等國。 C第三次:這次經歷的國家和地區有占城新州港(今越南歸仁)、靈山(今越南中部的華列拉角Cap Varella),賓童龍(今越南藩朗Phan Rang)、崑崙山(今越南南部昆侖島Poulo Eondore)、暹羅、交欄山(印尼加里曼丹島西南之格蘭島Galam)、爪哇、舊港、滿剌加、九洲山、蘇門答臘、花面國(今印尼蘇門答臘北部之實格里Sigli一帶)、龍涎嶼(今蘇門答臘島西北之Breueh島)、翠藍嶼(今印度尼科巴群島Nicodar)、錫蘭山、小唄喃(即故臨,今印度西南之奎隆Quilon)、柯枝和古里等地。D第四次:這次下西洋的目的是古里以西地區,航線漫長,需作比較充分的準備(包括尋求合適的翻譯人員等),所以實際開航的時間,應是永樂十一年的冬天。此次航行經歷的國家和地區有占城、暹羅、爪哇、舊港、滿剌加、阿魯(印尼蘇門答臘島日里Deli河流域)、蘇門答臘、喃勃利(即南巫里)、彭亨、急蘭丹(即前代的急蘭丹)、加里勒、古里、柯枝、乎魯謨斯、比剌、孫剌和溜山(今印度洋中馬爾代夫群島Maldive和拉克代夫群島Lacadive)等。乎魯謨斯Hormuz在波斯灣內,元代時與中國往來密切,進入明代以後,直到此時才發生聯繫。溜山就是元代的北溜,元朝商舶已到過該地;到了明代,鄭和此次的航行建立了雙方的聯繫。E第五次:古里、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今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Mogadishu)、溜山、喃勃利、卜喇哇(今索馬里東南布臘瓦Brava)、阿丹(今葉門的亞丁Aden)、蘇門答臘、麻林(今肯尼亞東部的馬林迪Mulindi)、剌撤(今阿拉伯半島南部木卡拉Mukalla附近)、乎魯謨斯、柯枝、南巫里、沙里灣泥(今葉門東北的沙爾偉恩角Ras Sharwayn)、彭亨諸國,「即舊港宣慰司使臣辭還,西賜文綺,襲衣,遣中官鄭和等賚敕即錦綺、紗羅、彩絹等物,偕往賜國王。」意即此次航行已到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北部。F第六次:到了祖法兒和甘巴里;祖法兒即今阿曼的多法爾Dhufar,甘巴里即今印度南部的柯因巴扥爾Coimbatore。G第七次:此次航行實際上超過了十七國,有溜山、加異勒、剌撤、阿丹、不剌哇、喃勃利、阿魯、祖法兒、柯枝、木骨都束及暹羅等。
點閱:384
下載:2

文化人活動 - 吉備真備-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人活動 - 吉備真備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史載吉備真備於玄宗開元五年入唐,在長安學經史、名刑、算術、陰陽、曆道、天文……等,窮涉眾藝,回國時帶唐禮一百三十卷、大衍曆一卷。後出任孝謙天皇之侍講,後官至右大臣,以出身卑賤而居高官,為當時少見之事。
點閱:327
下載:3

遣唐使、文化人的活動-資源代表圖
web遣唐使、文化人的活動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日本在隋唐兩朝三百年間,多次遣使通聘,以輸入中國當時之政制、法令、佛、文化、經典、美術等文物制度,作為日本改革內政、建立中央統一政權的模範準備,故使節同時具有政治與文化性質。後日本又派遣久居中國之留學生及學問僧進一步研究吸收中國文化,其中阿倍仲麻呂來華多年(西元 716?770年),歷任唐廷要職,終老於唐;吉備真備攜回唐禮、太衍曆經等,對日廷禮儀及曆法改革,有密切關係。玄宗開元年間,鑑真及其弟子赴日傳入律宗,並對日本佛教藝術、醫學及漢文學的發達有不朽功績。
點閱:458
下載:2

草原道-資源代表圖
web草原道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考古學家在今俄羅斯戈爾諾阿爾泰省烏拉干河畔,發現了西元前五世紀左右的墓葬群,名為巴澤雷克古墓群。墓中隨葬物品有大量的中國絲綢,其中第五號墓出土的蠶綢鞍褥面,上用彩色絲線繡著開滿花朵的樹枝,鳳凰飛舞其間;六號墓中發現了一面白色金屬製的中國鏡子。這說明了早在張騫還未通西域以前,中國的絲綢與文物,已在阿爾泰山一帶流傳了。傳輸的道路就是在沙漠道北邊的另一條東西交通要道,即草原絲綢之路。
點閱:302
下載:1

新疆南道 - 米蘭、瓦石峽城、尼雅遺址、和田約特干-資源代表圖
web新疆南道 - 米蘭、瓦石峽城、尼雅遺址、和田約特干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米蘭古城:位於若羌縣城東北的米蘭河畔沙丘中,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元1906年12月,英國斯坦因考察米蘭古城時,在一座土坯佛塔的迴廊內壁,無意中發現了一組保存完好的有翼天使畫像,從而轟動了歐洲的文化界。米蘭古城也因其為絲路上東西文化交流的佐證,而享譽世界。該城主要由古戍堡、東大寺、西大寺三部分組成,古堡東西兩側排列著眾多的佛塔和規模宏大的寺院遺址。當年法顯、宋雲、惠生與玄奘等高僧,在西去天竺或東歸故國的途中,都曾在這裏拜佛講法。東大寺高約6米,分上下兩層,四周有高院牆;西大寺則與東大寺相對,外繞基座置走廊。瓦石峽城:又名弩支城,位於若羌縣城西南,該遺址自西元4世紀14世紀,存在已達千年之久。該地曾是古樓蘭的經濟中心,也是當時中亞粟特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早在兩千年前,這裏的手工業生產已經頗具規模。尼雅遺址:西元1959年發掘的東漢夫婦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墓中出土了兩具乾屍和一批珍貴文物,其中藍底卉染棉布殘片和棉布褲,被認為是中國迄今所見的最早棉織物。從西元1989年起,新疆文化廳與日本小島康譽為首的相關學術團體,有計劃地開展了尼雅遺址查訪工作,取得了釵h重要成果。通過調查得知,尼雅遺址位於尼雅河末端、已被黃沙埋沒的一片古綠洲上。以佛塔為中心,呈帶狀南北延伸25千米,東西布展5-7千米。在這片狹長區域內,散佈著規模不等、殘存程度不一的眾多房屋遺址、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渠系、池塘、陶窯和冶煉遺址等。
點閱:693
下載:0

玉門關、陽關-資源代表圖
web玉門關、陽關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漢武帝對匈奴取得重大勝利後,在河西走廊置四郡、玉門關和陽關。自此,玉門關和陽關分別成為古代中原通往西域以至中亞、歐洲等地北南兩路的重要關口。陽關因為在玉門關之南,故名為陽關,故城今已不存。在南湖鄉西面的古董灘,有大片明顯的版築建築遺址,出土漢、唐遺物較多,故普遍認為此處就是古陽關遺址。遺址北面墩墩山頂的烽燧,保存較完整,被認為是古陽關候望之處,故有「陽關耳目」之稱。
點閱:261
下載:0

教學指引-資源代表圖
web教學指引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一)請試以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為例,說明人類文明傳播原因或方法?(二)請試著解釋自然環境與日本文明性格的關聯。(三)請舉例說明日本藝術所表現的主題或日本藝術與宗教生活之關聯?(四)請試著說明古代朝鮮如何建立社會綱維以求安定?
點閱:198
下載:2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動物-資源代表圖
web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動物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史書中有很多關於天馬的記載,書中的天馬並非神話傳說,乃是一種西域的優良馬匹,高大雄壯且速度極快。天馬之說應是跟漢武帝有關;據說他曾卜卦,卦文說:「神馬當從西北來」,武帝便積極向西域求馬。西元前105年,烏孫王向武帝求娶公主,願以良馬千匹作為聘禮,武帝十分欣喜。大宛馬即是有名的汗血馬;武帝得知大宛有良馬,派使者帶千金欲與大宛換取良馬,大宛拒絕、殺漢使並奪取其財富。武帝派李廣利出兵征討,獲勝後得三千匹汗血馬。武帝見汗血馬神駿非凡,更勝烏孫馬,因此將烏孫馬改稱西極馬,把天馬的封號給了大宛馬。這些馬匹對改良中原馬具有積極意義,中國內地養馬業也因此迅速發展。 駱駝:這是西域地區的重要動物;東漢嶺南地區流傳:「少所見,多所怪,見?駝以為馬腫背」。蠹駝指的就是駱駝,是古代絲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駱駝能負重致遠、辨識路途、預測沙漠氣候,古代各國商人把生絲、綢緞、油漆、麻布和皮革裝備,綁在駱駝上,組成浩浩蕩蕩的商隊,來往於絲路上。獅子:據說戰國時代就已傳入,在西漢末的長安城,已經繁衍出成群的獅子。又稱師子,唐代喜以此稱。拂菻狗指的是哈巴狗,約在唐初時傳入。《新唐書》記載:「唐武德七年,高昌王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吋,長尺餘,性甚慧,…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由此可知,中國的哈巴狗是透過高昌而傳入。鴕鳥:鴕鳥在漢代的文獻中已有記錄,據說是從條枝國經安息再傳入中國,當時並不是叫鴕鳥,只稱大鳥或大雀。首次出現鴕鳥之名在唐代,由駱駝比喻而來。明代時把鴕鳥稱駝雞,多從海上傳入中國;鄭和下西洋時在阿丹國「買得駝雞」,就是很好的說明。
點閱:537
下載:0